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邱峰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5)
足的,《红楼梦辞典》释为一直的,但从《红楼梦》本身及相关文献和方言用例来看,其确切意义当为非得……不可;拾头打滚中的拾,《红楼梦辞典》释为往地上碰,据对相关文献和方言的考证,其确切意义当为用头钻,用头撞;尽着,《红楼梦辞典》释为总是,但其在《红楼梦》中还可释为本来已经……偏又……;咱们、我们在《红楼梦》中存在特殊用法,即分别用为排除式和包括式;别要是不要连说混音形成别之后,在剩余因素尤其是原式的影响下要音复原的新旧嫁接形式。 相似文献
2.
陈欢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2):5-10
《红楼梦题词十二绝》是清代诗人潘德舆读《红楼梦》的独特感受。题咏中既涵盖了潘德舆“评红”理论的阐发。又是他多年读《红楼梦》之情的凝结。结合潘德舆人生经历与诗学观对此组诗作一笺释,谋求较为深刻的解读和鉴赏。 相似文献
3.
红学史研究的三个层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俞晓红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1):1-4
红学史研究目前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的 :红学史料的搜集、整理与汇编 ;对各种研究史料的分类综述 ;撰述学术史。如何在红学史研究中增强学术史意识 ,是我们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文化阅读的目的、方法及其意义——2008年11月17日在宁波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的演讲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胡文彬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104-108
《红楼梦》中的人物,都是真的人,活灵活现,具有"原生态"意义。破解《红楼梦》中诗词的意义既贵心细尤贵眼明,需要耐心更需悟性。《红楼梦》宴饮活动中的这种文化意蕴不仅仅是为了"烘托"气象。正是饮宴活动才凸显了小说人物性格中的"另一面",让人感到更可爱可亲。《红楼梦》的文化研究使我们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它在小说中的巨大作用。没有丰富的文化内蕴,就没有《红楼梦》的永恒魅力,《红楼梦》就不会经久不衰,屹立世界文学之林! 相似文献
5.
孙又文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1):74-80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它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而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书法,也被曹雪芹运用其中,充分发挥了书法的文化与交流作用。书中关于书法描写的方面很多,这些内容与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密切相关。本文拟从《红楼梦》文本入手,通过对书法方面的描写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其文化意蕴与内涵。 相似文献
6.
董喜宁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1)
<德行>篇"元方季方为兄为弟"条,正文注文措辞相反,注家或依正文笺释,而义理不尽圆通;或依注文训解,而征引颇有失类.<言语>篇"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条,正文注文所述实为两事,据正文乃例行上计公差,据注文乃荣膺察举岁选,注家或含混而解,颇滋疑窦.<言语>篇"谢仁祖一坐之颜回"条,宾客所作颜回之喻,与汉世限年制度渊源甚深,故事常谈,遂为习语. 相似文献
7.
方北辰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9,(6):27-36
陈寿《三国志》六十五卷,入传人物将近六百人之多。各卷之人物,有何共性?有何特征?有何背景?有何亮点?有何真趣?有何借鉴?不能对这些问题有所了解,当今的年轻读者,往往难以得其门而入。此文对《三国志》各卷,作一深入浅出之导读。每卷导读200字,力求内容简明扼要,行文生动通俗。 相似文献
8.
吴瑞霞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6):20-23,46
如果以女性文化视野解读《红楼梦》,可以发现曹雪芹以独特的生命体验,面对“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的社会现实,通过对荣、宁两府及诸多女性尤其是“金陵十二钗”女性群体形象、贾宝玉女性化形象的塑造,揭示一群女性凄美的命运,表达了对女娲所处的远古女性世界纯真生存境遇的寻觅、呼唤、回归,从而透露出强烈的悲剧意识,构建了一个寻觅女性世界的理想家园,而这一家园却永远失落了。 相似文献
9.
论《红楼梦》的多重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雅宁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3):46-49
悲剧性是《红楼梦》的总体审美风貌,其体现在爱情悲剧、青春挽歌、生命祭歌、人生悲剧、文化悲剧、女性悲歌和封建社会悼歌七重悲剧中。它们呈“网”状交织,构成了《红楼梦》丰厚的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红楼梦》艺术形象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者们对于曹雪芹的典型观、人物形象所取得的总体成就、人物形象多姿多彩的“特性”及各种特殊类型典型的塑造,如“第三者”、“过场人物”、“陪衬人物”、“严父”、“慈母”及“僧尼”等都有研究。同时,对于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动作语言描写以及各种艺术手法技巧也进行了研究。甚至有人研究了绘画、戏曲、诗词和医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这为我们正确理解《红楼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