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对欧里庇得斯所创作的《美狄亚》中女主人公美狄亚的“母杀子”行为作出更深入而科学的解释,尝试运用病理心理学理论对美狄亚进行“临床诊断”;探讨美狄亚情感性精神障碍病的病因、病理、心理变化及由此引发的复仇行为;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及其相互作用来阐述、探析美狄亚复仇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从爱情维度出发,评价人物的情感变化和走向,人物的行为和行为导致的结果更具合理性。美狄亚用人类的情感追求爱,同时又用超人类的法术毁灭爱,从而使这桩极端维度下的爱情走向极端。美狄亚的一生建构在爱与恨的端点。美狄亚的行为,是丧失历史主导地位的女性对男性社会所作的极端抗争。  相似文献   

3.
女权主义批评将女同性恋作了两种区分狭义的女同性恋指含有性行为的一种关系,而广义的女同性恋则包括一种女性之间的情谊.这一区分各有利弊,于是出现了一种折衷的定义.泛化的女同性恋是指一种集体抗拒男性霸权的生活方式,包含着诸多积极因素,而狭义的女同性恋关系中的一种则浸透着男权意识,是异性压迫的一种变体.  相似文献   

4.
在近些年有关中国民众抗争政治的研究中,“依法抗争”理论极具竞争力,得到中外学界甚为广泛的认同。分析表明,“依法抗争”与其说是抗争的手法和策略,倒不如说是抗争的正当性理据。作为抗争的手法和策略,依法抗争存在内在的冲突,它既可能是非暴力的也可能是暴力的,既可能是合法的也可能是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未必是真正的“合法”。这种策略性抗争,难以说是真正的“依法抗争”。作为抗争的正当性理据,“依法抗争”恰当地突显了当今国家法律、政策和意识形态赋予民众抗争的正当性,及其在实际运行和执行中所存在的实际反差。对这些“法”,不管内心信任与否,依法抗争者均可将其作为抗争行动的正当性理由。如果说在西方社会,权利已作为不证自明的普适性价值和伦理诉求,社会运动理论对抗争政治正当性理据的疏忽有其正当性,那么,在当今中国,当民众因社会情境尚需要极力正当化其抗争行动,理论研究就没有理由不关注包含伦理和道德情感的深层问题。  相似文献   

5.
美狄亚“仇杀”的心理因素有 :爱情受挫心理 ,受骗受辱心理 ,痛苦绝望心理 ,寻求补偿心理 ,嫉妒心理 ,爱子怜子心理。美狄的行为也是当时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美狄亚、杜十娘是中外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形象,虽然她们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同,身份地位也不同,但同样遭遇被心爱男子狠心抛弃的下场;虽选择的复仇方式不同,但是在某种程度上给了我们相同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一生收获了他人难以超越的荣誉,也经历了他人难以想象的人生磨难.《家庭墓地》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他个人家庭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本文通过对《家庭墓地》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意象的分析,深刻揭示了一个痛失孩子母亲的绝望与抗争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8.
祥林嫂和美狄亚是中外文学史上两个著名的女性形象,虽然她们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同,但她们的生存困境等却是十分相似。通过对祥林嫂和美狄亚相同点:地位低贱、自尊心强等方面的探讨,以及对不同点:反抗方式、宗教色彩等的比较,探索社会历史原因进而呼吁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9.
盟誓与复仇:《美狄亚》的一个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是一部盟誓的背叛与惩罚的悲剧.对美狄亚而言.神的律条是最高可以上诉的法庭.她的杀子不仅是平息由过去带来的愤怒。同时更是希望将遵守盟誓的美德推及未来。其悲剧是从古希腊神话世界向文明世界过渡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0.
美狄亚原型中存在着“寻求———失落———复仇”的模式 ,在子君身上见出其为爱寻求与失落 ,在繁漪身上见出失落后的复仇。这个模式以爱为中心 ,体现了“女性与男性的不同寻求”这一长久永恒的主题 ,中国现代文学反映了这种主题和对这主题的扬弃 ,体现了新的两性关系和共同寻求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塑造了众多的典型形象,作品体现的思想也是多元化的。《西游记》塑造了各种女性形象,体现了男权文化的特点,即对女性的歪曲和歧视,以及作者从男权文化背景下的男权视角出发,把女性塑造成了色欲、食欲、情欲的化身,从而显出吴承恩作为男权文化中的一位男性作家,摆脱不了已成为骨髓血液的宗法文化积淀的制约,不可能脱离所处时代和整个民族心理去制作,具有视女人为祸水这一落后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2.
在天人关系问题上,孟子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天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荀子提出了天人相分思想,强调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人对自然的改造与利用.由于二者的互补性,可以将二者综合起来,为我们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即把改造自然与保护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既不能片面强化人对自然的索取,又不能停止生产,以此建立起人与自然全面、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理性人假设是经济学大厦的基石之一.自其提出之日,就遭到学者广泛而激烈地批评,但似乎并没有妨碍以理性人假设为基础的个人主义分析方法攻城掠地,形成目前庞大的经济学帝国主义,直至目前,也没有看出它放慢侵略的步伐.在表象背后,必然有对理性人假设的现实需求,必然存在其内在合理性和重要价值性:首先,理性人假设是一种方法论逻辑,为科学研究所必须;其次,理性人假设是追求最大化,而非实现了最大化,梦想能否实现是受制度、技术、文化等现实的约束;再次,相比其他人性假设更接近现实,它为社会治理提供一种可能的进路;最后,它是激励约束制度设计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委托—代理理论、法人治理结构理论都证明由此出现企业出资人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这就要求建立企业出资人的财务分析。缺乏明确的出资人,没有应有的财务分析管理,国有资产流失将会继续蔓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经济学界关于经济人假设争论的述评,提出了经济人假设基本上适用于我国现阶段经济活动中的人。接着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理和党内存在的大量腐败的事实,指出经济人假设也适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党员,且与党员的先进性并不矛盾。因此,各种制度安排应建立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克服党员经济人的局限性,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相似文献   

16.
经济人属性与“委托-代理”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人具有利己的"根本属性"和遵从制度安排的"制度属性"。在现代公司治理中,同样存在具有经济人属性的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博弈。因此,有效的"委托-代理"机制应充分体现经济人属性,从而使得公司治理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唯美主义艺术创作最早描画了现代人灵魂深处的分裂、痛苦与追求,塑造了真实的现代典型,开启了现代主义艺术思潮,为审美现代性的发生提供了艺术中的佐证.  相似文献   

18.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标志,是在全球化条件下国家进步的合理要求。十六大首次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命题意义重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之所在,更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程中的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19.
晚年卢卡奇力求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论述社会与人的发展问题。他分析了从无声的合类性到有声的合类性、从自在合类性到自为合类性、从局部个人到完整个人的发展过程 ,从而阐明了克服异化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又被收为乐府《白头吟》,从乐府诗的要素本事、风格两方面来看,此诗并非一首乐府诗。而对其刊刻流传进行梳理后,可以认为是误用乐府《白头吟》之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