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燕 《中文信息》2013,(5):35-36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做好会计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传统的会计教学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在对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意义,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创新会计实训教材 促进高职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延冬 《理论界》2009,(6):163-164
会计实训教材缺乏创新,是影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改变这一状况,需要高职院校将会计专业教学定位在"突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会计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不断创新会计实训教材,坚持职业特色鲜明、贴近生产一线、与时俱进、循序渐进等原则,并不断加大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少一些理论教学,多一些实践实训;少一些应试教育,多一些职业能力培养;少一些泛泛举例,多一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率,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牢牢抓住课堂育人主渠道,加强专业课程育人导向。高职院校在《管理会计》知识传授和实务训练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突出价值引领,将管理会计行业所传递的精神内核植入学生思想中。在分析了《管理会计》课程思政的教学现状之后,提出了《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思政目标及实施课程思政的前提,最后以“本量利分析”一节为例,对《管理会计》实施课程思政提出了思路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4.
会计基础理论必须前后一贯。美国会计信息系统论前后一贯而不全面。我国公认会计两种基本职能论,但“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各自仅突出一种基本职能,不能前后一贯。以基本职能为研究起点,“两论”结合,建立前后一贯的会计基础理论体系具有原创性学术价值,能够全面指导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实践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蓝庆华  黄秀兰 《理论界》2004,(4):181-182
“明礼诚信”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作为培养应用型级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加强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提高高职学生道德修养和高职学生品牌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因此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注重德育和创新能力培养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保证培养人才质量  相似文献   

7.
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高职院校在教育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从高职教育的规律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分析了目前高职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一核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培养策略,包括: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开展研究性学习、做赛研结合、分层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营造创新型校园文化氛围等。  相似文献   

8.
会计职业能力是会计人才胜任工作的根本,本文以茂名滨海新区企业为背景,基于高职培养面向企业用人需求的视角,对会计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构建了新区会计职业能力需求的框架体系,并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对接,提出了适应茂名滨海新区发展的会计职业能力培养途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涉外旅游行业岗位工作方式的变化,“旅游业+”的跨领域跨行业发展以及新时代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跨界知识、关键能力结构的新要求,努力实现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英语应该在POA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市场调研为基础,以培养规格为目标,以关键能力培养为着眼点,以生涯发展为价值取向,架构课程板块、优化课程设置,实施产出导向“驱动——促成——评价”教学流程,以期在专业育人方面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是以高职院校教育为依托的,高职院校教育是基础。新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贪大求高,不与重点综合性大学相攀比,要从自身实际和特点出发。紧密结合学校的定位而做出正确定位,确定办馆指针。“有所为,有所不为”,走出一条既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体现自己最大特色的路子才是高职院校及其图书馆的成功之道。只有这样,才能为未来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使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学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构建高职“两课”教学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艳 《理论界》2003,(5):95-95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过程中,“两课”教学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必须构建适应高职教育的“两课”教学新模式,才能使“两课”起到应该起的作用。一、提高“两课”教师素质决定各级各类教育办学的因素是师资队伍建设,高职教育同样如此。因此要构建高职“两课”教学的新模式,首先必须从教师做起,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1、政治思想素质。“两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求职市场,给本来就有较大就业压力的高职毕业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解决高职毕业生“出口畅”和“销得好”的问题,必须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注重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努力构建毕业生就业的绿色走廊.  相似文献   

13.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必须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作指导,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必须围绕培养合格的适用型人才来开展,处理好荣辱观教育、师德建设与教学中心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就业等关系。  相似文献   

14.
白龙君 《理论界》2000,(5):58-59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新生事物 ,其教育思想和理念有着一些特殊性。要做好学生工作 ,必须要了解和掌握高职教育和高职生的自身特点 ,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有效地开展工作。一、关于高职生特点的认识作为全日制培养的高职学生除了具有普通本科和普通专科学生所共有的青年大学生普遍特点外 ,又由于自身条件、经历、成长环境等不同具有一些自身特点。1、学生来源复杂 ,基本素质普遍较差 ,同时伴有强烈的自卑感。高职生来源于高中生和“三校生”(职高、技校、中专 )。应特别指出的是有不少“三校生”实际上已经走上工作岗位 ,工作…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的高等会计教育片面强调会计技术的传授 ,忽视素质的提高。要培养适应 2 1世纪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必须实现素质教育与会计技术教育的整合。在培养目标上 ,要确立一种会计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会计教育目标 ,应培养学生毕业时既能成为一名专业人员 ,又具备能在未来一定时期内适应多种工作的素质。即“一专多能”。课程结构上 ,要实现会计专业课和基础课的比例要更加合理 ;处理好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实现科学课程与人文课程的整合。在教学方法上 ,应实现“教会”与“学会”的结合 ,“会教”与“会学”的结合 ;讲授法与其它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课堂讲授与现代教学媒体使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传承儒家自强修身思想,对高职院校“四有”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俊 《天府新论》2007,(3):156-159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需要什么样的师资。以学生为本关键在于弄清什么是学生发展之本。创新并推行“四大支柱”为标准、内在动力为主导、课程与教学为平分、制度与文化为保障的“教师主体发展整合型模式”,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本质、取向和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全球会计治理是会计领域全球制度性公共物品创设与司法辖区内部会计治理对立统一的过程,其制度性话语权是实现全球治理价值和司法辖区会计治理利益的重要保障。“十一五”到“十四五”期间,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逐步提出明确且日益深化的全球会计治理制度性话语权建设要求,制度性话语权理论研究和构建实践不断深入,话语权战略需求持续增强。为扎实推进“十四五”时期我国全球会计治理制度性话语权建设,需要更深刻地理解和践行全球治理价值观、更清晰的话语权目标定位、更深入的双重会计治理互动、更明确的话语权构建原则以及顺应制度型开放需要更精准的话语权建设重点定位。  相似文献   

19.
王晓军 《理论界》2002,(4):30-31
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对现代会计来说,它即是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也是处理经济信息的一个信息系统。现代会计的核心功能是提供会计信息,来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需要,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满足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指导思想 ;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先进文化素养、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理工科大学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努力探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