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美国自发的自由市场经济在其演进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发挥着重要的管理职能。一是政府制定和实施的社会基本法律制度框架,为产权保护、市场秩序和经济运行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基本保证;二是在纠正和弥补市场失灵的同时,政府旨在维持一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扩大公共福利发展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
论公司治理中的政府监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公司治理引入政府监管有其必要性,政府监管体系包括法律监管、行政监管,市场环境监管、媒体监管、党纪监管等,完善公司治理必须完善政府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3.
应对入世挑战 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是对我国政府管理能力的最大挑战.面对入世,我国政府在管理体制、企业主体制度、产权保护制度、市场准入、法制观念、社会保障制度、国内统一市场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的情况,制约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转换政府职能、增大政府机构运行的透明度、完善企业主体制度和产权保护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应对入世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法治保障,这对我国的法治尤其是经济法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要把握好调控监管、市场经济与法治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坚持政府为主导、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摈弃政府动辄使用直接行政手段和"运动式"调控的做法,将其能动的调控监管纳入问责制,不能任其脱法。规划和产业政策法、财税法、金融法、资源和环境法等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需依托的主要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各级政府税收存在竞争特性。国内税收竞争中存在各级政府扮演多重角色冲突。结合法律规范对各级政府角色的预期,发现政府角色扮演与角色预期不一致导致了税收竞争及其治理中的政府角色困境。同时以角色调试、制度修正与行为纠偏为基础,达成税收竞争各级政府角色认知一致,理顺税收竞争治理法治化逻辑。  相似文献   

6.
合同监管一词来源于工商行政管理实践,是行政权力对私主体合同行为从外部进行的监管,其内含的法律关系实质上关涉一个社会科学领域的基本命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市场决定论"的大背景下,政府干预市场的新形势必然需要伴随新的监管理念。只有树立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政府干预思路的制度理念,才能更好地实现制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自治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能够有效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其独特优势。转型期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面临制度与观念约束、价值取向与利益诉求冲突、内部失序与外部失范并存等多重困境,需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外部治理环境、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设参与型政治文化等途径,实现非政府组织有效参与公共危机治理。  相似文献   

8.
基于矫正市场失灵等问题,监管制度应运而生,其价值优势是在与诉讼、国有化等方案的比较中得以体现的,这也是监管型国家(政府)崛起的重要原因。建立在法治、市场经济、民主宪政、市民社会等制度与社会因子前提下的监管型政府,越发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主要选择模式,法治则是监管制度的内在元素与基本要求。中国监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在方向上是逆向而为的,明显不同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行政法限权式的公法治理与经济法的积极授权式干预成为依靠法治构建监管型政府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清末时人们对公司企业的法律属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揭示了洋务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治理机构和监管机制方面的弊端,要求政府立法规范公司企业的内部运作.清末<公司律>出台,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公司企业实践发展的需求,为清末公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制度框架.同时,实业界、思想界人士从不同角度对公司企业的治理与监管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关系到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关系到政府与市场之间功能与地位的调整与理顺,因而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背后体现的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取向,那么在理论逻辑上是要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第三方治理和多中心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石。目前,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还存在着范围不清、关系不顺、法律不健全的制度现实,因而必须构建科学规范的现代化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和配套制度体系,以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