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高清海先生认为,人是哲学研究的真正主题,马克思的实践观点突破了传统物种观点的限制,实现了认识人的根本转变.人的历史发展要依次经历群体本位、个体本位和类本位这样三个发展阶段,这同时也就是人作为主体的三种形态,人只有经历前两个阶段的充分发展之后,才能真正达到人的自觉的类本位阶段,人的自我意识也才能达到充分的自觉.高清海先生关于人学研究的最为重要的理论成果就是“类哲学”理论,它作为成熟形态的人的成熟理论体现的是人的自我意识已经达到充分自觉的状态.“类哲学”理论是高清海先生关于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当代解读,它的提出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台湾新士林哲学的领军人物罗光先生,在其生命哲学体系中,结合天主教哲学中的“存有”范畴和儒家传统哲学中的“生生之道”,体贴新的生命观,即生命是动态的流动,认为生命的意义就在变易,生命的过程就是生命本体不断生成、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恩泽万生的高清海先生,深受学生爱戴和尊敬的高老师和我们永别了。万分悲痛的我把题写"吾爱真理,更爱吾师"挽联的花篮敬献给我的恩师,以此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崇敬与哀悼。  相似文献   

4.
牟宗三将中国哲学定位为"生命的学问",以对比于西方哲学。他认为:中国哲学以"生命"为中心,西方哲学以"知识"为中心;中国哲学特重主体性,西方哲学重客体性;而中国哲学之中,儒家特别注重"内在道德性"。傅伟勋也同意"中国文化是以生命的学问为主"之说法,但另外提出"学问的生命"之说,以期弥补中国文化之不足。然而吊诡的是,牟宗三的一生所为,主要是哲学思辨的工作,属于傅伟勋所说的"学问的生命"。对于这种生命的吊诡,牟宗三有所自觉,而强调:哲学思辨虽是耗损生命之事,但却是社会与时代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5.
熊十力哲学与《周易》哲学都认为世界统一于"生生之理",宇宙生命和人类生命是互相贯通且融为一体的。但《周易》所体现的是一种直接的、外在的生命。而熊十力哲学所体现的则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内在的生命。从二者的宇宙论、本体论、人生论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可揭示出这种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从哲学上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无法根除的弊病和隐患。本文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所蕴含的异化思想进行了重新解读:首先,阐述了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4种表现形式;其次,指出了异化劳动在本质上是与人类生命存在相背离的;最后,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以及种种异化现象对人类生命存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由此指出了当今时代研究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命在当下的时代,已经越来越变成固步自封、束缚创造的惯性模式和价值预设。这尤其在德勒兹式的生命主义那里达到极致。对德勒兹主义进行批判性反思,既要基于技术与生命彼此纠葛的悖谬现实,又要回归其思想发展的内在脉络。从"内在生命"到"欲望-机器",观念论和生命论之间看似牢不可破的内在联结却日渐解体,生命亦最终脱离了哲学的掌控,陷入"一切生命皆技术-生命"的困境。梅亚苏的思辨实在论和埃斯波西托的免疫逻辑或许启示出另一种生命论的路向,重新探索对生命说"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杨时的生命哲学包含其生命起源观、生命态度和生命修养观、生命价值观和道德实践观、生命栖居观。其生命起源观渊源于《周易》,关于"气"的观点受张载和"二程"很大影响;其生命态度表现为敬畏天命、顺应天命并发挥人的主体性,养气是珍惜生命和个体心性修养的重要方式;其生命价值观为社会道德对个体生命的超越;其道德实践观是对《中庸》之"诚"的践行;其生命栖居观主要体现在诗文中,表现为对天人合一、"曾点之象"、"颜回之乐"的追求,但又充满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的提出,学界已有一定共识.当存在主义从西方语境中被抽取出来放置于中国"现代性"语境后,它已在被重构的基础上获得本土化身份.它由文化理念上反社会性的生命哲学转化为艺术哲学上以和谐为准则的生命诗学,这是存在主义文学本土化的一个明显趋势.中国式存在主义的生命诗学的创作思路,分为"艺术生命化"和"生命艺术化"两个方向.生命艺术化,主要以儒家生命哲学观为主体,化合了柏格森的"生命创化说"、尼采的"酒神精神"所驱动的生命意志论等,它以鲁迅及其创作为代表.艺术生命化,基于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论,并融合道家的心物俱冥、物我统一等东方生命哲学观,它以何其芳、贾平凹等创作为代表.  相似文献   

10.
在关于人类自身的诸多问题中,生命问题是最核心和最重大的问题,对人类具有最直接和最现实的意义,人类的一切文化创造和精神成果都可以归结到生命这一前提性因素上来.从西方生命思想的理论进路来看,不仅不同时期的生命思想呈现出明显的分野,就是在同一时期也有各种观点的尖锐对立;不仅在生命本体上存在着重大分歧,对生命的价值判断更是众说纷纭,存在着非常复杂和充满对立的思想形态.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冲动学说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重新审视现代人的生存处境,主张把一切还原到生命,标举生命的本体意义,呈现出对生命极为丰富的哲学省察.  相似文献   

11.
高清海先生是当代中国具有时代意义的哲学家,理解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是理解高清海哲学思想的关键。高清海哲学思想和邓小平的实事求是理论对当代中国发生了重大影响。高清海哲学思想对当代马克思哲学的新解读,以及由此引起在哲学观念上的全面的更新与创新,使当代中国哲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2.
汤显祖的人生哲学是比较独特的。他终生徘徊于儒道佛之间 ,但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的人生哲学。他秉性倔强 ,在为人处世上刚直不阿 ,不肯随人俯仰。他主张“贵生” ,珍视生命 ,又坦然面对死亡。他的“世间只有情难诉”的“情至”论 ,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而且在中国人生哲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委顺任化的人生哲学,与其独特性情气质、生理素质、生活经历、学养构成、人生经历和仕途遭遇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融合了儒、释、道各家的思想,而且融合了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生存智慧,后来不断发展成为白居易人生哲学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4.
如果以"吸取西方现代思想理念,着重对传统道家思想做出新诠释,并构建了具有现代性和普遍性意义的哲学体系,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来作为判定当代新道家学派归属的标准,则当代新道家的代表人物首推著名哲学家金岳霖。金岳霖哲学体系的主要特色以形上学和人生观这两个哲学的永恒主题为核心论题,儒道互补、中西互补。本文主要对金岳霖先生的形上学和人生观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作为生活艺术的哲学”已成为当代欧洲思想界的一个热点,对哲学的这种理解和实践与20世纪的现象学运动密不可分。无论是胡塞尔的生活世界,还是海德格尔的此在分析,都是以关怀人类生存、合理安顿人与世界的关系为根本动机的。现象学对理论和实践关系的倒置、对在场和缺席关系的倒置、对确定性和可能性的倒置、对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倒置,为生活艺术哲学做了充分的理论奠基,由此出发,生活艺术哲学在哲学实践、审美泛化等向度上得到了发展。现象学的“小零钱”精神、“前科学”立场、关注意义构建、重回古典哲学的精神和实践,都成为生活艺术哲学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16.
人生问题是庄子关注的焦点.庄子认为人生的痛苦源于人的生存状态的恶劣,而生存状态恶劣形成的原因又在于主客二分与主客对立.为此,庄子学说集中探讨消除主客对立的方法与道路,这就是安命--顺物--遊心--逍遥.  相似文献   

17.
唐君毅的人生观是建立在其心本体论哲学的基础上的,他对人生的一切看法和观点都强调了心的主导作用。他认为,生活之价值在于如何启迪人生的智慧、发现人生的真理、保持宁静的心境、确立自我之精神、体验价值之存在、发现人生之价值:要注重心灵之发展,心灵存在于自然世界中并在自然世界中发展、应注重心灵之自我肯定与自我超越、心灵在精神世界的发展。对自我生长之途程,唐君毅提出了十种生活内容之形态,即十层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中国哲学不能套用西方哲学的研究模式,必须注意抓住中国哲学的特色。关注人生是中国哲学的特色之所在。西方哲学从存在出发,中国哲学从人生出发。西方哲学的思维模式是主客二分,中国哲学的思维模式是天人合一。在中国哲学中,人生哲学以及与人生哲学相关的价值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比较发达,而对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宗教哲学重视不够。中国哲学的主要功能就是指导人生、安顿价值,从来就没有成为神学的婢女。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的整个文学创作过程,也是他对生命哲学的探索过程。《白孔雀》,揭示了理性与直觉、肉体与精神、自然与文明的对立关系;《儿子与情人》,继续了性爱题材的生命哲学探索;《虹》与《恋爱中的女人》,则集中展示了劳伦斯的以“血的意识”为标志的生命哲学探索;《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是他探索生命哲学的“天鹅之歌”,倾注他毕生对人类命运的艺术思考,达到了他探索生命哲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生命哲学与通常意义上的生命哲学(即西方生命哲学)基本上是两种不同的哲学体系。道教哲学传递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完全可以称之为"生命道教"。曾慥在关注生命、兼收并蓄的态度下辑录的养生专辑《道枢》,其生命哲学的成就主要在于对生命的整体性认识与对生命智慧的全面性涵盖。《道枢》对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存在、生命的超越有完整的理论建设,比较全面地对生命进行解读和实践。《道枢》生命哲学最深层的基础在于其宇宙论,其核心在于天人论,"法天象地"贯穿于生命能量和质量提升的整个过程。对脏腑经络理论的认知和把握是《道枢》以提升生命为目的之修炼体系中所不能缺少的生命物质基础理论。而生命超越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解脱意识,为生命解脱,尤其是精神解脱,提供了美妙的超越性体验。《道枢》研究的视域、深度有待开拓,仍然存在诸多盲点和尚未考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