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策划人语又是一年岁初始。立在2010年的门槛上,眺望东方喷薄而出的红日,我们心中不由地升腾起一股跃动的、坚韧的、向上的力量。正是这股力量,促使地方公共决策系列评选活动一以贯之地走过了五个春秋,成长为地方政府创新领域一个独  相似文献   

2.
策划人语7年了。或许连我们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让我们连续做了七届地方公共决策系列评选。这一纯粹公益性质,全无商业化运作的评选活动,连一次像样的颁奖礼都没有举办过。但是,正因为远离市场,谢绝赞助,我们才能拿得出客观、经得起推敲的三份榜单——十大地方决策新锐人物、十大地方公共决策镜鉴、十大地方公共决策试验。  相似文献   

3.
向上的力量     
策划人语大事件,填满了2008年中国人的公共生活,无论是庙堂之高,还是山野之远,我们从未如此投入地参与其中,参与讨论、参与奉献、参与管理。大事件所搭建的宏大公共空间,激发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参与热情,因此,经过2008年的大悲大喜,中  相似文献   

4.
杨敏  王运宝 《决策》2006,(1):12-13
2005、2006年之交,《决策》杂志主办了“2005地方公共决策系列评选”活动,与新浪等多家网络媒体合作,评选出“十大地方决策新锐人物”、“十大地方公共决策镜鉴”和“十大地方公共决策实验”。  相似文献   

5.
2010年,我们将向上的力量的年度策划主题聚焦于微博现象。这一年,从年初登上全国两会到富士康连环跳、宜黄拆迁风波、钱云会事件,借助微博,更为草根的闲言碎语从一个话筒搭上了另一个话筒,更为微小的声音在围观中不断集聚力量,渐成激荡之势,考验着政府危机应对能力与执政智慧。微众凝聚的时代,话语权在更大范围内被平摊。微博客们能否掌握好话语权,政府是否适应被更短、更快的声音包围,分享能在多大程度上开启官智与民智,围观将扩大对立还是巩固共识……这些都需要也值得认真辨识,仔细观察。这可以简单理解为传播工具演进在公共领域产生的影响。不过,微博之于中国,更是改革创新动力的积累。这种动力在体制内外的积累,才是中国向上生长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微动力也是伟动力。  相似文献   

6.
被时代的公众参与操练还只是开端,这门功课既需要价值和理念支撑,更需要技术和方法支持。公民和政府,作为互动和协作的双方,都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国在公众参与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公众参与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正日渐成为健全国家民主制度、提升公共生活民主性和公共性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公众参与问题的沿革、现状、定义、评价方法、现实困境和解决途径等方面对国内的研究做了一个综述,归纳各家之言,以期一窥国内公众参与研究的全貌。  相似文献   

8.
策划人语眸然回首,又是一年。不知不觉,"地方公共决策系列评选"已经走过8个年头。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在社会转型的斑驳底色中凝聚共识之年,也是"中国梦"实现征程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年。而地方公共决策,也正涌动着新的趋向,萌发出新的希望。盘点2012地方公共决策,我们又有很多新的发现。呈现在您面前的三份榜单——"十大地方决策新锐人物"、"十大地方公共决策镜鉴"、"十大地方公共决策试验",是从《决策》团队精心梳理的60个  相似文献   

9.
于亚渤 《领导科学》2020,(18):21-24
公众参与是化解环境领域中的矛盾、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有效制度措施。然而,由于信息公开不到位、网络舆论夸大负面消息、制度化的参与机制和法律保障缺乏、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能力不匹配等原因,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出现了"替民做主"与"民要做主"的矛盾、"价值取向"与"价值选择"的不同、"上传下达"与"下传上达"的堵塞、"政府要稳定"与"公众要闹大"的较量。要想走出困境,必须加强党对公众参与的领导,强化环境信息公开,构建舆情引导机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0.
郝继明 《领导科学》2012,(27):14-15
公众参与是指公民在政治运行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和利益以影响国家政治决策和国家行为的种种活动。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公众参与就是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众参与公共决策机制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的相互交织与影响,目前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程序和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参与渠道较少,参与的制度化程度较低,参与的理性化和主动性程度不高。公众缺乏热情和理性又反过来滋长了某些政府部门和官员的  相似文献   

11.
杨敏 《决策》2009,(1):10-13
大事件,填满了2008年中国人的公共生活,无论是庙堂之高,还是山野之远,我们从未如此投入地参与其中,参与讨论、参与奉献、参与管理。  相似文献   

12.
李朝智 《领导科学》2012,(28):11-12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决定了公共政策决策行为和决策目标与其他组织的决策有重要的区别.公共政策决策核心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更突出公共利益.公众有序参与公共决策就是在国家制度和法律框架内,通过自主、理性的方式并遵循一定的合法程序或秩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公共决策的过程.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民主参与的基本权利,而知情权是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决策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3.
袁莹 《领导科学》2012,(28):12-13
推进公众参与公共决策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形式的公众参与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不恰当的公众参与有可能会带来风险,因此,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公众参与程序十分必要.笔者研究认为,公众参与公共决策,一般应按以下程序进行组织.  相似文献   

14.
"两型"社会建设是公民事业,离不开公众参与。文章通过对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公众参与意识与行为调查问卷所获数据的分析,了解到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公众参与的现状,继而从个体社会背景和客观环境两大方面对公众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领导科学》2012,(13):64
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增强、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和信息技术对参与途径和方式的拓展,公众参与不断被激发出来,公共决策者越来越需要频繁地面对日益增多的公众参与。为  相似文献   

16.
公共决策是指公共管理机构为实现公共利益就公共性问题做出的决策。它是公共管理的首要环节,贯穿于整个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公共决策的本质是满足公众的利益,必然要求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吸纳公众参与、符合公众的利益诉求。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是保证满足公众的利益,实现公共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的突破口和重要途径。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既催生了多元化利益主体,又增强了民众的法制观念和权利意识,民众开始由"臣民"向"公民"转变,逐渐形成了参与公共生活的意识.但由于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不畅通,公众的参与诉求无法有效输入政治体系,从而使政治体系的运行出现断裂,大量的公众诉求被排斥并聚集在政治体系之外.当偶发性事件出现时,这些被聚集的公共诉求必然会通过非制度化的群体集会和抗议表达出来,如贵州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等.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数量急剧增长,规模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如何使公众通过制度化的渠道参与公共决策,保护公民的权益,是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我希望自己能在法律的实践中更多的参与进去,而不是作为一名看客,但是,我想消极地说更多的时候大多数的公民连作为一名看客的机会都没有,而只是被动地去接受,或者"在毫无知情权的情况下"去履行自己的权利。近几年来,听政会、讨论会、法律草案的公共评论等形式的公众参与,成为中国立法和公共决策过程中的一道风景。公众参与正成为公  相似文献   

19.
由于缺乏完备的公众参与系统机制,在我国地方公共产品供给决策领域,普遍存在着公众参与层次较低、参与失效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桂林市"两江四湖"工程决策中公众参与的个案分析,概括总结了公众参与在地方公共产品供给决策各阶段机制性的功能发挥,明确阐释了桂林市"两江四湖"工程决策关注公众的需求和将公众参与作为系统运作引入到决策流程之中,实现了公众参与的系统化运作的成效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有效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途径流于形式。政府要拓宽渠道保障公众有效参与,要真正认识到公众参与决策制定的重要性,明确召开座谈会、听证会需注意的要点。公众要有效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不能仅仅靠行政运作,更多的还需要充分发挥政治参与的作用,比如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