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形象思维与赋、比、兴□孙琪文学是以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作家进入创作过程中时,脑海中呈现出反映作家爱憎情感的种种栩栩如生的形象,通过艺术加工,把这些形象艺术地再现出来,传递给读者,引起读者与作家的情感共鸣,这就是文学艺术的创作。文学艺术的创作,是离不开...  相似文献   

2.
徐洪军 《天府新论》2018,(4):151-158
作家回忆录的写作在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十分突出的文学现象,很多老作家发表、出版了一大批文学回忆录。但是,无论是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现场还是从30年来的文学史研究来看,作家回忆录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在推进“当代文学历史化”、“重返八十年代”的学术思潮中,这一现象实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八十年代作家回忆录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八十年代作家回忆录的界定与范围;“进步”作家人生经历、创作生涯的回顾与总结;“问题”作家人生清白的证明与文学地位的回归;缺失的回忆录与八十年代的文学场;文学史料的保存与文学史实的辨证;八十年代作家回忆录的生产机制。  相似文献   

3.
《江淮论坛》一九八二年第四期发表的《桐城派末代主要作家》一文,简要地评介了桐城派后期一些作家的情况,很有参考价值;对于进一步展开关于桐城派的研究,是有帮助的。但是,文章在援引胡适的“严复、林纾是桐城嫡派,谭嗣同、康有为、梁启  相似文献   

4.
“翻译”与“写作”的差异在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新小说派代表作家克罗德·西蒙(1913—2005)、中国当代作家格非(1964—)的笔下消失了,“翻译”被他们视为写作的隐喻。对他们这种写作“翻译观”的异同与发展脉络进行比较、梳理,探讨这三位作家观点的共性与分歧,有助于揭示写作与翻译在其小说观中存在同质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时尚文学与杜拉斯、村上春树、日本动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忠顺 《河北学刊》2005,25(3):192-196
当前中国时尚文学最热衷于追逐和效仿的,莫过于法国作家杜拉斯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了,而后又有日本动漫的强劲影响显现出来。时尚小资女性文学对杜拉斯的效仿,一是其《情人》成为这些作家“身体写作”的师从文本;二是其叙述方式及语言成为这批作家的艺术追求。村上春树以其令人心旌摇曳的忧伤传达西方消费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对青春文学造成广泛影响。以《幻城》为代表的奇幻文学的出现,显示了在铺天盖地的日本动漫熏染中成长起来的郭敬明们一代所享有的与前辈完全隔膜的文学影响资源。而由村上春树、日本动漫的影响所呈现的,是一条应予重视的西方→日本→中国之时尚大众文化影响的国际航线。  相似文献   

6.
西藏叙事集多体裁性、地方性、中国性、世界性、少数族裔性、神秘性、甚至流行性等多种特性为一体。以扎西达娃、阿来、范稳为代表的作家,打破以往各种外在性的视角,以小说来挖掘西藏多样性文化的内核,展现出了作家们在抒写神秘西藏时从抽象到融合的渐次成熟的心路历程,构成了从80年代以来西藏叙事各个阶段的高峰。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在调查的基础上,对上海的文学创作、评论队伍的现状、评价及其发展方向及趋势,作一概略的分析。 上海作家评论家队伍概况 作协上海分会到1984年1月止,共有会员369人。其中,除一部分退休老作家以及少数在市级艺术团体从事专职创作的会员外,极大部分是业余作家。分会会员在工业、交通等经济战线工作的有39人;在文化、文艺、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俄罗斯作家契诃夫、屠格涅夫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沈从文对这两位作家的接受决不是简单的移植或模仿 ,而是立足于自己的艺术个性、文化视野和审美需求 ,从他们的作品中汲取养分 ,然后加以创造性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作家政治这一概念,研究作家与政治之间应当建立什么样的关系,从文学史、道统与自我三个维度分析了作家政治的内涵、形成机制与特征问题。认为作家只有介入现实政治又超越现实政治,追求人类美好生活的想象,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政治自觉。  相似文献   

10.
苏童、余华、阎连科、残雪等作家,是探讨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人的文学""人性的隐秘"和"人性叙事"等命题的重要参考坐标.考察作家在作品中揭示人不同层次的"本性"、性格以及人性的丰富性、复杂性过程,分析他们在文本中深入挖掘人性在特定境遇下的嬗变以及人性的"隐秘角落"和多重向度,能够探测作家在具体文本结构和故事中展现的人性真实形态,绘制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图谱".在了解他们书写前人未表现、未尝试过的叙事和主题的基础上,发掘、拓展、丰富"人的文学"的内涵.这一维度或视域,考量着当代作家的写作深度和美学价值,是对"人的文学"在审美领域的延展,也是对前辈作家、学者们理念的继承与再思考.  相似文献   

11.
审美:尺度、属性、规律、价值、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世纪之交关于马克思《巴黎手稿》美学思想的讨论,集中表现在内在尺度、审美属性、美的规律、审美价值和审美关系五大问题上的分歧。只有坚持以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克服旧的直观机械的唯物主义,运用感性对象性的实践理论和对象化的方法,从关系中去探讨美,才能对上述五大问题作出科学的解答。  相似文献   

12.
美·爱·自由·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意义上,美学是信仰之学。美的绝对性与永恒性构成了信仰的核心部分。信仰本质上是从此岸的、经验的世界向彼岸的、超验世界的超越。信仰的终极指向是真、善、美,真是存在的本体,善是存在的趋向,美是存在的表征。美作为表征既包含了真,也包含了善,既包含了存在的统一、完整、坚实,也包含了存在的秩序、节奏、和谐。人们可以从不同途径通向信仰,但必须从对美的体验开始并最终形成美的意境或境界。美从直觉之美到想象之美,到生命体验之美,内在地存在着一种秩序,这个秩序与人自身的爱的秩序是相互对应的。这种秩序是信仰之所以存在,所以可能,并成为人的基本情结的原因。信仰实际上是人类的自我调节、自我解放、自我完善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学界关于儒家亲情伦理的争论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儒家伦理的评价问题,分歧主要表现在对传统的不同心态上;第二层次则是儒家伦理有无普遍性蕴涵与现实意义的问题,其分歧主要在于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不同的智慧形态与研究进路上.此外,对中西文化的不同取资、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不同选择,则既构成了这一争论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这一争论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骆长捷 《北方论丛》2011,(1):129-133
关于重大哲学问题所产生的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争论在哲学史上屡见不鲜。随着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的兴起,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争论也出现了"语言学转向"。近年来,一种"准实在论"观点悄然兴起。这种准实在论试图在综合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优点的同时,避免双方所面临的问题。这一新的理论引起英美学界的广泛关注:它一方面招致了一些批评和反驳,另一方面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拥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王小章 《学术论坛》2005,1(7):106-110
形成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经典社会理论是对于现代性问题的知识反应;从经典社会理论的现代性话语中浮现出了三个现代性的核心问题,即共同体问题、自由问题、正当性问题.这三个问题同时也是没有被所谓的后现代性以及全球化所终结的、在今天依然具有核心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喜欢张洁小说,是因为她有独特的女性视角,女性写女性让人感到真实鲜活,不像传统文学中有的男性作家揣摩女性心理而作有男权之嫌。而且,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对女性的解放和独立的关注有着自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的思考是严肃而深沉的。《方舟》中的三位女性都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既没有前一代人的自信,也没有后一代人那么悲观,足见其是属于坚强一类。她们是离了婚或形同离婚的独立女性,荆华是理论工作者,梁倩是电影导演,柳泉是外贸部门的翻译,她们是当时凤毛麟角的高级知识分子,然而,她们在走出家庭寻求在社会上的立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从人力资源开发的国际大视野看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对策 ,一是开放 :实现国际化 ,加快市场化 ,突出个性化 ;二是多元 :办学主体多元化 ,资金筹措多元化 ,办学模式多元化 ;三是足量 :推进大众化 ,促进社会化 ,发展多样化 ;四是均衡 :与经济发展均衡 ,与国民需求均衡 ,布局层次均衡 ,学科结构均衡 ;五是优质 :优化管理体制 ,优化资源质量 ,优化运行水平。进而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促进小康目标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领导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领导力作为一种神奇的力量,人们对其始终怀有浓厚的兴趣,学术界对领导力的研究从未间断。回顾了大量有关领导力的研究文献,将其分为两大类:一是有关领导力的定义和内涵的研究;二是有关领导力开发的研究。以此分类为线索对相关文献进行评述。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企业管理者的领导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同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企业相比,仍有显著的差距。聚焦于领导力的研究有助于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论文提出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旨在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探寻文学作品艺术价值形成的原因和机制。这一性质决定了文本分析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活动和方式,区别于一般的文学欣赏,区别于文学史研究、文学思潮史研究、以作品为核心的作家论、与时代同步的文学评论等其他文学研究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文本分析主要以优秀文学作品即文学经典为分析的对象。文学文本多层次立体结构性地存在,是文本分析的可能空间。文本分析的路径为由果溯因的诗歌学模式即语言学模式。文本分析需要采用方法,方法在文本分析中的功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具个性的艺术特征;运用方法进入文本分析,能够产生比较机制。方法论一般原理是文本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方法具体操作为走综合的路子,即各种方法对应于文本不同的层面,并且进入文本后互相结合和转换。文本分析的意义在于:深化对于叙事性文体诸如小说的见解;是文学史科学化的基础性工作;担当文化传承和文学理论传承的作用;是文学理论概括和提升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文学创作具有借鉴意义;对于读者文学阅读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思想是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现实基础,能够满足社会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决条件,我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毛泽东的领袖素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