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美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凯萨琳·安恩·波特的小说以其细腻的描写、娴熟的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而深受读者、评论家和作家的赞扬和推崇。她的短篇小说《被背弃的老祖母》采用象征和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反映了20世纪初美国社会现实。本文对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识流手法进行了仔细分析。  相似文献   

2.
英国作家曼斯菲尔德是著名的短篇小说家 ,她的文学创作受到俄国作家契诃夫的深刻影响。他们的作品有着极其相似的魅力。比较他们的主题表现手法和写作手法的异同 ,可以看到他们都善于从日常事件中发掘主题思想 ,注重情节在作品中的运用 ,强调人物的心理刻画 ,为短篇小说的创作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3.
杨东 《北方论丛》2016,(3):46-48
菲利普?罗斯早期作品因为荒诞不经的创作手法和露骨的性描引发了诸多争议。在后期创作中,罗斯进入了新现实主义创作阶段,摒弃了曾经流行的实验写作手法,借鉴现实题材,重返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但作品仍然留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痕迹。对这个显著转变的研究有助于精准把握这位文学巨匠不断变化的创作风格,了解美国文学乃至西方文学的发展趋势,进而实现推介和借鉴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麦克白》与《琼斯皇》作为不同时代的作品,其成功之处都在于对人物心里深刻细致的刻画,而这种刻画又使用了相近的艺术手法-人物心理的舞台外化,但这种手法的运用在两个剧本又起着不尽相同的作用,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欧阳玄散文中塑造了诸多人物形象,类型多样,人物众多。而他的人物刻画艺术特别突出,具体手法有:用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以作品显其人,通过诗文领略人物性情;深解所居之所的名称,来彰显人物特色;借他人之言,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以事写人,典型事例更显人物特征等。其作品刻画人物手法多样,细致入微,体现了欧阳玄散文的独特成就。  相似文献   

6.
归青 《天府新论》2005,(5):127-131
诗歌与描写手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矛盾,诗歌长于抒情言志,而短于描写刻画。在宫体诗之前的诗歌中较少注重人物形象刻画的作品,宫体诗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成为宫体诗的显著特征,这是宫体诗在诗歌艺术上的新贡献。宫体诗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有:铺排手法、抓特征,写细节和细腻委婉的心理描写。宫体诗之所以注重在诗歌中刻画人物,根本原因是为了满足人们观赏女性的需要。而南朝诗坛的体物潮流也是重要的原因。宫体诗既受到赋的影响,又受到咏物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运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来分析美国作家福克纳小说中的复调特征,通过对福克纳几部主要作品的分析,认为其小说的复调特征主要体现在小说的对话性和主体性中。作者一方面用细致同时隐晦的写作手法揭示美国当时孤寂荒诞,期盼得到救赎却无人可相依的普遍心理现象,并体现了作者人道主义的立场,同时又赋予了小说以崭新的解读层面。  相似文献   

8.
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开启了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先河,具有丰富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离奇的故事和各种不平常的写作技巧的应用使得难以对作品进行"主题认定";在使用大量"造真"手段的同时,设下许多陷阱暴露"虚构",使小说成为"元小说";反体裁、戏仿、反讽、游戏文字等试验性的写作手法都表现了突出的后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9.
刘丽 《理论界》2006,9(12):186-187
《红楼梦》中人物形象众多,描写手法纷繁,“背面敷粉,注此写彼”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叙述手法之一,也是作者在创作中使用的一种叙事策略。作品刻画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宝、黛、钗与丫鬟袭、晴以及王夫人薛姨妈等人,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这种描写手法。使用这种叙述手法的效果与影响力,比正面描写更胜一筹,人物性格更其突出,其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从《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的写作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亨利在其名篇《麦琪的礼物》中运用了其独特的写作手法 :一、标题别具一格 ,喻意深刻 ;二、语言丰富 ,遣词得当 ;三、人物刻画准确 ,心理描写细腻 ;四、结尾出人意料 ,但又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国际经贸合同中模糊现象为例,分析合同文本语境下的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人类的认知心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类属划分、语言及交际活动四个方面说明了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具有不确定性和有限性,这种不确定性和有限性导致了客观事物或现象类属划分的模糊性,指称这些模糊范畴的语言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模糊性;语言和客观事物或现象是通过认知活动产生联系的,当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产生模糊反应时,其对应的语言符号必然具有模糊性;由于其独特的语用功能,语言的模糊性成为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I attempt to explain my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fuzzy expressions in language, and I take English as an example. Fuzziness is one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It differs from generality, ambiguity and vagueness. There are many examples of fuzzy expressions in English. I supply examples of color words, some adjectives and linguistic hedges. Finally I attempt to explain fuzziness from pragmatic point of view.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分析知识更新和技术进步带来劳动性质的变化入手,对知识经济时代财产组织形式的演进、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趋向进行了初步展望。指出随着高技术产业的快速成长,劳资关系将由传统的清晰变得相对模糊,由原来的对立变为一定程度的融合,由以往的资本雇佣劳动向资本为劳动服务转变。提出随着新经济成分的增加,员工持股将日益普遍,由之带来产权特征的多样化,反映在劳资关系上主要是寻求有效的合作形式而不是对抗。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指出并纠正涉及韩国语专有名词的英汉互译中出现的误译现象 ,强调了在专有名词翻译中应遵循的“名从主人”原则 ,并且根据实例探讨了韩国语专有名词的英汉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英语模糊限制语的言语交际功能与语用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模糊性,决定了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模糊性。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自然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极为丰富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在言语交际中起着润滑刑的作用。采用何自然等从语用角度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对模糊限制语的言语交际功能及其与语用失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正确使用,模糊限制语能够增强话语表达的灵活性和得体性。但如果误用滥用,也会导致语用失误甚至交际失败。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商务英语谈判中所采用的礼貌、委婉、含糊、幽默、赞美等语用策略,并翻译了多种表达赞同与反对的句型。熟练地运用这些策略和句型可避免双方的误会,有效赢取谈判的最终成功。  相似文献   

18.
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关联与模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个明示推理过程,发话人应该提供尽可能关联的信息,使听话人能够以最小的处理努力去理解发话人的含义,达到最佳的语境效果。本文运用关联理论首先解释了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言模糊现象,然后以真实的商务信函为语料,探讨了写信人如何使用模糊语言明示话语信息,实现最佳关联,以准确表达交际意图,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9.
张权 《齐鲁学刊》2003,(2):138-141
《俘虏记》中的战争观和道德观存在着很大的模糊性 ,其目的就是为自己的侵略行为开脱责任 ,作家把自己描绘成一个“善良”、“有人性”之人 ,这是不道德的蒙骗行为 ,必须给予严厉批判。  相似文献   

20.
The radius of trust – the width of one's cooperation circle – has been widely cited by scholars from various disciplines as a key factor in the prod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public good. However, the vagueness in its conceptualization,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bstructs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empirical works, impeding the accumul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This study develops a conceptualization of trust radius as the gradient in the level of trust in specific individuals across social ties of differing strengths. Along with this conceptualization, a new measurement scheme is constructed, which, relative to previous measures, is empirically easy-to-implement and theoretically valid in displaying individual-level variations in trust radius, highlighting trust radius' distinction from generalized trust and affinity with specific trust, and accommodating the differing tie strengths within one's trust network. Finally, this measurement scheme is well integrated in a multilevel modeling framework to study the determinants of trust radius, which is illustrated by two exam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