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真的好喜欢     
对您,有种简单的感觉,那是喜欢,是爱,是种说不出道不明的依恋。 那一天,我把头埋得低低的,像驼鸟一样,不敢抬起眼睛看讲台上的语文老师,因为我的自卑与敏感——这天是我来福建的第二天,升入初中的第一天,走在陌生的校园里,身旁是陌生的同学,听着陌生的方言,我觉得自己是个外星人,手足无措。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培训是一种福利,是一种人性化管理。也有人说,培训是企业得以稳步发展的基石,是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众所周知,福利与投资具有本质的区别,前者不需要回报,而后者则需要做出相应的回报。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曾经说过,利润是企业的目标,即使是天使来经营企业,赢利也仍然是行动的首要法则。  相似文献   

3.
芭蕉听雨     
张梅 《青春男女生.妙语》2010,(12):I0002-I0002
能够用来听雨声的植物,被记入诗词,好的是芭蕉和残荷。残荷听雨,是夏末秋至,节气转凉,多的是一份萧瑟凄凉。芭蕉叶大,舒卷有致,承接的是春夏之雨,落上去是自然界的天籁,灵动,清雅。芭蕉盛放伟岸的气势,风雨只能助势。  相似文献   

4.
女人做球迷,必定和男人有关,至少最初是有关系的。 我也一样。 那时候压根儿是个体育盲,不管篮球足球乒乓球,一概不懂,也不关心。功课之余,关心的,是色彩是发型是动漫是美食……  相似文献   

5.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  相似文献   

6.
《新少年》2009,(4):24-25
我们共同的家园,受到如此伤害,是谁造成的呢?说出来可别惊诧,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人类自己!当你吃饭喝水,当你灯下读书,当你洗浴、乘车……每天每时每刻,  相似文献   

7.
流行歌曲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歌曲是当今特有的通俗歌曲形式,它具有五大艺术特征,一是浓厚的民众性和宣泄性,反映了广大民众的现实生存状态和心声;二是旋律的灵活性,加强曲调在语气上的作用,旋律走向灵活,节奏千变万化;三是演唱方法表现出极大的自由性和紧喉性,是自然语言的修饰性表现;四是风格类型多样,表演形式不拘一格,柔美,苍劲,叠字纷呈;五是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商品性,以满足人们审美经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昝爱宗 《21世纪》2001,(12):18-19
这是一个靠 智慧才能生存的时代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手节,那足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 在本文开篇,我引用英国大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卷首的话,意在揭示一个永恒的企业发展定律:如果事物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它一定会这样发展下…  相似文献   

9.
读书的回忆     
陈从周 《社区》2014,(11):13-13
我是五岁破蒙,读的是私塾,又名蒙馆,人数不过七八人,从早到晚就是读书背书,中午后习字,隔三天要学造句。没有暑假、寒假、星期天,只有节日是休息的,到年终要背年书,就是将一年所读的书全部背出来方可放年学。当时的生活是枯寂的,塾师对学生的责任感是强的,真是一丝不苟。  相似文献   

10.
武志红 《社区》2013,(22):53-53
宅,可以理解为轻量级的自闭症。宅,即把自己封闭在家里。封闭的目的,是切断与外界的联系,尤其是切断人际关系。必须是切断在家里,因为家的一切,是宅人所熟悉的。熟悉,本质上是一种掌控,即宅人的居所的一切,都是自己完全熟悉、完全掌控的。  相似文献   

11.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段子:“九点睡是村里人,十点睡是厂里人,十一点睡是校内人,十二点睡是官府人,一点睡是网络人,两点睡是文化人,三点睡是公关人,四点睡是失眠之人,五点睡是赌博之人,六点睡是广告人,  相似文献   

12.
心宽即福     
左常武 《社区》2010,(14):25-25
向宽处行仍是生活至理,把心放宽,道路就不会拥挤。现代人的心里太拥挤。功名利禄衣食住行,林林总总万事萦怀.于是疲惫不堪,却仍于疲惫中举步维艰。或说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所有的艰难都是为了追求幸福,幸福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可静下心想一想,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才会明白,我们所付出的,也许是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3.
《庄子》书中的物化在多个篇目中出现,由于语境各异,物化的含义也不尽相同,概括而言,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物化指与物推移,委运乘化,物是动词,指错杂、参与;二是物化指人与其加工对象融为一体,进入物我不分的境界;三是物化指人被外物所化,丧己于物。前两类是道家的理想境界,第三种类型是道家所否定的。和物化相关的理念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乘物以游心,顺应自然;二是外化内不化;三是人不伤物,物不伤人。道家的物化理念,体现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追求的是应物而不为外物所动,是不假外求,自足性的欢乐。  相似文献   

14.
“和谐”就是以公开的形式,通过妥协的方式,达到一致的结果。“社会”语词只不过是“群体”的代名词而已,而社会概念则是指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是与动物相对的概念,社会是与自然相对的概念,规范是与本能相对的概念,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社会的本质属性是规范性。规范的产生标志着社会的形成,社会的形成标志着人的产生,因此,人、社会和法三位一体,构成和谐状态。不和谐的社会是靠恶法来维持的。真正的和本质上的法是民主意志的体现,而恶法则是被奉为法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它不仅不是法,而且是对法的践踏。构建和谐社会,让法回归到民主意志上来,是顺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佚名 《青春男女生.妙语》2010,(11):I0015-I0015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像,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  相似文献   

16.
周孝正 《21世纪》2001,(1):15-16
人的教育 还是人才的教育 对于出国留学的年龄问题,我是这样考虑的: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主要是人的教育,我们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主要是人才的教育。这里的区别是:人家认为人首先是应该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个人才,所谓人的意思是:要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他是一个人,具有人的基本素质,能够享受当代文明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而人才是让人用的,他会说,我干嘛要当人 才让你用呢?所 以说,中国的人 才教育确实有一 定的偏颇。 我们大学教 育中的人文教育 很落后,社科人 文是改革开放以 后才恢复的,包 括我什]中国人民 …  相似文献   

17.
和飞 《肇庆学院学报》2009,30(6):F0002-F0002,F0003
星霜荏苒,脚步匆匆。在不经意间,《肇庆学院学报》办刊已达百期。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两个最基本的职能,二者相辅相成。教学是科研之母,教师通过教学,可以引发思考,产生灵感,蹦出火花,诸多科研课题就是因此而酝酿成熟的。科研是教学之基,缺乏研究的教学往往是浮浅的,不从事科研的教师也难说全面。由此观之,教学固然是高校的第一任务,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机构必须要实现和谐。构建和谐学校,以人为本是核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关键,依法治校是准绳,公平公正是凝聚力。诚实守信是品牌。此外,文明整洁,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纷繁复杂的信息相互联系却又各自独立,派生出无数个其他的信息。世界变得不再安静,到处是扑面而来的各类事件,人们随之改变,改变的不仅是受众的口味。改变的是大众的生活方式,如果广播,电视,报纸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一份一份的餐后甜点,茶余饭后的谈资,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则是不得不时时相见的空气。  相似文献   

20.
生命的意义     
一个杯子,一块石头,一些沙子,一些水,这是什么?如果你是化学家,也许你会告诉我,他们的结构,他们的成分;如果你是物理学家,也许你就会告诉我,他们能够产生什么样的物理现象;如果你是哲学家,也许你又会告诉我很多的道理。而我呢,我是一个普通人,我认为这就是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