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家》2006,(9):239-242
最近,一向幽默的房地产大腕冯仑在向某报社员工做讲座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命题:"适婚女青年推动房价上涨".冯仑笑言:"上海的女青年把男人分成四类,一是有房有车无房贷;二是有房有车有房贷;三是无房无车无房贷,但是马上就能有房有车有房贷,属于现金储备充足的一种;四是无房无车无房贷,很长一段时间也不会有房有车有房贷.对第一类男人,可以马上谈婚论嫁,二、三类可以考察后谈婚论嫁,第四类免谈.对于那些到了结婚年龄的男青年来说,买房或者具备买房能力就成了找对象的前提.因此,其结论是,适婚女青年制造了大量市场需求,推动了房价上涨."  相似文献   

2.
2004中国(四川)第二届房地产形势报告会上,几位经济学家均对房地产整体性过热、存在泡沫的说法予以否定。与会一些专家和房地产业内人士均表示,我国房价继续上涨不可避免。可以说,这是从央行加息以来,第一次有组织地否定房地产存在泡沫和公开鼓吹我国房价将会继续上涨的论调。笔者对一直鼓吹房价上涨不可避免论者进行了分析。大概有这样一些人:一是房屋中介组织和人员。一次,笔者路过某个房屋中介所,看到里面人头攒动,顺便进去看热闹。一个经纪人正在滔滔不绝地宣扬房价将会继续上涨,现在不买房,将来就买不起。买房是最好的保值增值,比钱存银行好几百倍,使听者中没房的马上就想买,有房的, 还想再买一套。二是房地产开发商。这类人员的关于房价上涨不可避免论已经屡屡见诸于报端。三是一些经济学家。这些经济学家极力鼓吹房价上涨不可避免论,或许出于对市场情况的真实分析而得出的结论,也不否认,存在替某个阶层代言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由于房价持续高涨,不断有官员、学者发出租房呼吁。先是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分析当前房地产状况时说,每个人都想买房的观念"是非常错误的",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租房也占到40%甚至更高。接着,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在最近说,普通收入  相似文献   

4.
疯狂房地产     
南昌的房地产,最疯狂的是2003—2005的三年,房价的增长速度那叫一个快啊,每平米一年就能涨1000多元。当人们还在盘算着2000元/平米是不是太贵了,一转眼房价又到了3000元/平米,再一犹豫,每平米又上涨了500元。于是,悔青了肠子的人们蜂拥至各个新盘售楼处,去抢一套心仪的房子和一顶叫“房奴”的帽子。每一个楼盘开盘的现场,都热闹的像高级菜市场,买几十万的房似乎同买几元的白菜一样潇洒,唯一不同的是买菜还可以讨价还价,买房则一口价,开发商说多少就多少。  相似文献   

5.
广东房价近来涨得厉害,而广州、深圳则首当其冲,对此,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林浩坤近日在一次媒体宣传活动中,将近期广东各地房价持续攀升的情况称为“虚热”,建议消费者不妨3年以后再考虑买房置业。房价持续大幅上涨,惹得民怨沸腾。今年4月,深圳市民邹涛率先发起“不买房行动”,呼吁“在近 3年之内不要买房”,以“持币待购、推迟买房”对抗不良发展商与楼市炒家的掠夺。随后,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79.1%的人支持“不买房行动”。  相似文献   

6.
2007年以来,许多关于房价的利空消息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包括央行数次提高银行存款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率:建设部明确表示增加政府指导价的住房供应,不久的将来中低收入人群将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个人集资建房成功个案不断破茧而出;市长出面承诺坚决拉低房价等等。因此,许多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和消费者一致认为,与去年房市调控的碌碌无为相比,2007年的房市将会出现转折点,中国房地产正在大踏步地进入"民生时代"。然而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上涨5.6%,4月份全国房价同比上涨5.9%,成为去年1月份以来的最高涨幅,上涨幅度甚至超过去年房地产宏观调控之前。  相似文献   

7.
一对曾经恩爱的情侣,大学毕业后想买房结婚。但面对迅速上涨的房价,心理濒临崩溃的他们竟然签下荒唐的"谋房协议":男友同意在保险公司当业务员的女友以和客户发生关系为条件引诱客户买保险直到他们买房。他们虽然实现了新房梦,但婚礼却未能如期举行,准新娘一气之下将准新郎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8.
陈长缨 《安家》2007,(10):187
人必须真心相信点什么,才能活得有滋味,企业也一样. 分房政策取消后,房地产行业担当起了政府的部分责任,担当起了实现大部分人"居者有其屋"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北京的房地产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在买房一族中,单身的职业女性虽然仅为少数,但她们也和大部分有房者一样,在享受着有房乐趣的同时,也面临着有房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观念转变:由迟疑到欣然接受 房地产有它的特殊性,包括产品生产周期的特殊性。南宁天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武雄说:“之前住朋网总经理李维胜博士找我谈房地产的电商合作,我当时有些纳闷,消费者买房肯定耍到现场了解,用几十万积蓄买的房怎么可能在网上随便就买了呢?  相似文献   

11.
广东房价近来涨得厉害,而广州、深圳则首当其冲,对此,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林浩坤近日在一次媒体宣传活动中,将近期广东各地房价持续攀升的情况称为"虚热",建议消费者不妨3年以后再考虑买房置业.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对地产商们来说,最开心的莫过于房价涨了,而最不开心的是土地价格也涨了.不少的地产商对上涨最快的上海房价"耿耿于怀",有北京地产商就干脆说:"上海的房价涨成这样,同样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北京的房价没道理不涨."有人认为,房价上升的原因是供不应求.而未来房价能否平衡,关键看房地产开发用地的供应量.北京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说,如果不改变现行的土地政策,预计明年可能出现土地饥荒,房屋供应量如果不能像预期那样大量增加,房价还要继续增长,而且幅度还会很高.  相似文献   

13.
房价问题一直是国内房地产市场关注中心,也是政府所谓宏观调控中心.在2005年的国八条中,就明确地以稳定房价为主旨.而稳定房价是什么?正像政府部门的研究人员所说,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房价就是让房价上涨速度减慢,而不是让现有的房价向下运行,或向下调整.可以说,如果房地产调控就是这样来稳定房价,那么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也就会越来越大了.  相似文献   

14.
今年房价上涨是政府预料之中的事情,因为政府是希望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再来一次腾飞,再来一次疯狂。否则政府如果会使出浑身解数出来各种政策来救市。可以说,从2014年930文件以来,政府出台的房地产救市政策一波又一波,信贷、税收、现金补贴等无奇不有。能用上的工具,能使出的招数都使用上了。按揭贷款利率降低到了历史最低水平,房地产交易税收降低到历史最低水平。特别是鼓励有房的投资者涌入房地产市场,更是招数使尽。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城市的房价疯狂也是必然。  相似文献   

15.
01房奴的慢性焦虑症病发群体:省吃俭用贷款买房的房奴焦虑星级:★★★★★表现症状:虽然房价居高不下,但是人们购房的热情依然不减,谁都不相信短期内房价能降下来,早买房、早受惠。于是,许多原本资金有限的人也拿出所有家底,甚至不惜借钱,朝一处还满意的房子奔了去。这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关于中国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的争论此起彼伏,莫衷一是,而房地产价格却毫不理会这些争论,持续上涨。关于房价是涨是跌的问题,可不能听了就信,这得看看说涨说跌的是谁。如果一些房地产商说涨,那等于没有说,不怎么可信,因为世界上卖东西的绝少有不说自己的东西好的,更不可能说自己当时卖的东西会下跌(这样等于把现实的购买者赶走)。有些手里有房,甚至在炒房,或是不缺钱  相似文献   

17.
去年六七月份,地产大佬任志强先后预言"房价将长期上涨"、"政府越调房价越高",招来了坊间的一片骂声。民众单纯地以为,政府的"铁腕"真的能拽住疯长的房价。遗憾的是,一年来,房价不但没有在调控面前停下脚步,反而报复性地从南一路涨到北,涨得让人目瞪口呆。按任志强的话说,最初,有些人分不清什么是真话,什么是假话。比方说,有人说房价要降了,还有人拍着胸脯建议"大家先不要买房",于是,大家信以为真,一直傻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房价的不正常,是因为城乡二元结构。改变这个结构,地产才能接近真实价格。否则.现在买不起房的人,将来甚至租不起。一个朋友来问我,该不该买房?我说,你是自住的,不买也得买.别希望房价会跌下来。我不想安慰他,我知道房价不会像他希望的那样跌下来。国内房价奇高问题的原因在哪里?主要的原因是土地人口比。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太少,政府不能不控制土地供给,到处都是房子,哪里还有土地种粮?地用一块儿就少一块儿,人却是一茬一茬地增加,人对住房的欲望也是一茬一茬地在增长,这个矛盾解决不了。所以,该买的还得买。  相似文献   

19.
9月30日,央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该通知的出台为房地产市场提振了不少人气,国庆期间各地房展现场出现了少见的热闹场面.央行此次出台的政策与之前多地取消限购有一定的延续性.通知提到对于已取消或未实施“限购”的城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审慎把握并确定借款人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水平,这从侧面反映了此前持续将近4年的限制房价上涨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20.
杨强宏 《安家》2006,(6):181-182
北京房价高了还是基本正常?尽管许多人对此仍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对持续快速上涨的趋势所表现出来的忧虑却是空前的一致.目前的房价涨势如果继续下去,将会使参与房地产行业的各类主体共同蒙受损害.这一点显然与一年前第一轮地产调控时的情势已经大不相同了.房价高企对消费者的损害自不待言.政府作为供地方,房价上涨使其短期的土地出让收益水平大幅提升,但高企的房价已经开始危及宏观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政府的社会管治能力和信用.对开发商而言,在赢利数据节节攀升的同时,却发现自身已坐在火山口上,风险管控已经有些无从着力,随波逐流的意味越来越重.更严峻的是短期的景气显然在牺牲长期的产业发展空间.道理很简单:房价如果能够稳定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下,从中长期看,住宅的人均消费水平会相对较高,产业规模可望做得更大,景气发展的周期也会更长.相反,房价高企,只能导致居民可承受住房标准下降,房地产企业可能会把自己的未来在这一轮房价的疯涨中很快就赔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