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父与子"母题是美国犹太作家重点描写的文学母题之一.索尔·贝娄的著名小说<勿失良辰>中隐含着双重"父与子"关系:一是上帝(艾德勒医生)和基督(汤米)之间的"父与子"关系;二是精神之父(塔莫金医生)与儿子(汤米)之间的"父与子"关系.第一重"父与子"关系实现了贝娄既质疑上帝又不放弃上帝以及希望唤起美国主流社会对美国犹太民族关注的双重社会功能;第二重"父与子"关系围绕勿失良辰这根主线,实现了贝娄渴望犹太伦理回归的社会功能."勿失良辰"不仅是犹太民族的出路,也是全人类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经过历代犹太作家的不懈努力,美国犹太文学取得了长足发展,并为世界文坛所瞩目。随着美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当代美国犹太文学越发重视对"美国民族认同"的构建,并采用多种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如对"美国文化"、"美国历史"以及"美国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的认同。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对美国民族认同的建构是美国犹太作家指引犹太民族克服困境、不断前进的重要措施,对于犹太民族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张军  吴建兰 《河北学刊》2012,32(1):203-206
"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经典高度重视对美国民族认同的建构,并采用多种策略来达成这一目标。"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经典所体现的"对美国精神的认同、对美国基督教的认同、对美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是其对美国民族认同的重要表征。"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经典对美国民族认同的建构对美国犹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美国犹太文学作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马拉默德的《店员》、贝娄的《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和辛格的《渎神者》三部小说中坚守犹太教、淡忘犹太教、反对犹太教三种宗教母题背后丰富的社会功能,进一步证明:美国犹太文学的宗教母题不但对犹太民族,而且对美国主流社会的发展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托妮·莫里森和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是美国黑人文学和犹太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们不但跻身美国文学的主流,还获得诺贝尔奖使美国文学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两人的创作都表现出强烈的族裔特性,同时又显示出超越种族的倾向。贝娄作品中族裔特性是隐性的,他将犹太民族的哲学思想、伦理意识、流浪史程、受难精神等消解为文学的潜在媒质,以隐喻的方式和艺术化的手法加以呈现;莫里森作品中的族裔特性是显性的,直接表现在主人公的文化身份或者特定民族历史上。贝娄超越的是包括文本特征在内的广义的犹太性,而莫里森超越的是黑人族裔文化建构和身份意识范畴内狭义的黑人性。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辛格用他激情和现实的笔触展示了风靡20世纪六七十年代犹太文学的主题--犹太民族深受种族歧视和排犹主义的迫害及饱受苦难的犹太人的英勇抗争;犹太民族的质朴、善良、乐善好施,不容于世俗的"独特环境中的独特性格".  相似文献   

7.
对犹太人隔都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隔都是中世纪欧洲社会通过法律手段对犹太人实行强削隔离而设立的犹太区.它人为地将犹太人从非犹太社会中分离开来,对犹太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但同时,隔都生活又将犹太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使犹太人非但没有被同化,而且还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使犹太民族历经劫难却顽强地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8.
<正> 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和七月二日两期《纽约客》上,连载了美国当代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新作中篇小说《鬼作家》。这篇小说以叙述、倒叙、回忆、幻想、内心独白、潜台词等等多种艺术手法,几乎提出了美国犹太文学中全部主要的传统主题,如: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同化与特殊身份问题,个人奋斗与成功问题,父与子两代犹太人的矛盾问题,犹太人的神圣家族问题,犹太人受迫害与歧视的问题,犹太人与非犹太人通婚,即所谓“婚姻同化”问题等等。这篇小说可以说是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篇最新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9.
美国主要裔族文学所承受的重压是美国主要裔族遭受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的真实写照。美国华裔文学中"赵健秀和汤亭亭之争"和美国黑人文学中"鲍德温对赖特的反目"是裔族作家在美国主流社会对各裔族文学施加重负的环境里,在引领各裔族文学试图挤入主流文学并承担各裔族文学生存和发展重任的过程中因采纳不同的路线争议所致:前者表现为坚持裔族属性的二元对立还是二元融合;后者表现为坚持暴力反抗还是温和手段。承受重负的美国犹太文学引发了一批美国犹太作家对契约论的质疑,他们的质疑虽然含有号召犹太民族理性地、能动地看待上帝、反思自我的意图,但核心意图在于揭露宪法和法律形式比较健全的美国撕毁了美国主流社会与美国犹太民族之间的契约。  相似文献   

10.
论美国犹太裔作家成功的起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文坛涌现出大批优秀的犹太裔作家,纷纷摘取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奖等文学桂冠。犹太裔作家之所以获得令世界文坛瞩目的成就绝非偶然,这一现象的本质是一个从文化认同到文学接受的问题,是一种文化超越的文学效用。美国犹太裔作家的双重文化身份及其与西方社会的文化认同为其成功提供了特殊的文化关系机制;犹太民族的历史境遇、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标本"意义和典型特征,以及犹太裔作家对此进行的形而上的升华运用,则是其成功的内在机理。犹太裔作家在文化思想、审美观念、文学技巧等方面突出的整合精神,促使犹太文学在保持一定犹太特质的情形下走向超越。  相似文献   

11.
弥赛亚是犹太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在维护犹太民族身份认同和犹太人战胜苦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犹太弥赛亚观念在欧洲社会面临着来自基督教世界、世俗国家和犹太社会内部三个方面的挑战.随着近代欧洲社会形势的变化,犹太启蒙思想家根据时代精神对弥赛亚进行新的阐释,试图消除传统弥赛亚观给犹太人造成的负面影响,为最终改善犹太人地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自公元135年罗马帝国镇压犹太大起义之后,犹太民族开始了长达1 800年的流亡生活,这段颠沛流离的历史即犹太民族史上的"大流散"时期。在中世纪,犹太人广泛分布于欧洲各国,而其中中世纪英国犹太人的历史是欧洲犹太人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支。一般认为,自1066年诺曼人征服盎格鲁—萨克森诸国起,欧洲大陆的犹太人开始大规模地移居英国,由于犹太人在借贷、金融业中的特殊作用,历代英王对英国犹太人采取了保护政策。到12世纪后期,一个相对稳定、繁荣的英国犹太社团已颇具规模。但自狮心王理查德时期起,由于十字军运动在英国引发的反犹浪潮日渐高涨,加上王室因为摆脱财政困境而对犹太人推行竭泽而渔的盘剥政策,英国犹太社团开始迅速走向衰落,并最终于1290年被全部逐出英国。从13世纪末至17世纪中期,犹太人作为一个族群从英国历史上销声匿迹,直到17世纪中期后,犹太人才得以重返英国。  相似文献   

13.
开封犹太文化的基本特征付文忠(山西雁北师院)古老的犹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犹太文化,对西方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元一世纪犹太民族的国家被罗马帝国灭亡后,幸存的犹太人逃离了家园,散居在世界各地,同时把他们的犹太文化也带到了世界各地。在漫长的历史磨难...  相似文献   

14.
犹太人是参与和影响美国人权外交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战后以来的不同历史阶段,犹太人参与美国人权外交的活动在主要参与者、目标和内容、活动策略和方式、活动的主要舞台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由于犹太社团在美国的成功及其积极推动,大屠杀逐渐成为犹太民族认同的核心要素乃至美国社会文化的重要部分,它也成为影响美国犹太人参与人权外交的独特因素.大屠杀幸存者和教研群体实际上成为人权网络的重要支持者,大屠杀教育则成为美国公民道德和人权教育的重要平台.大屠杀留给犹太人的受害者身份使他们容易透过"大屠杀棱境"去认识世界各地发生的人道主义危机,"有所作为"而不是做"冷漠的看客"成了一种道义要求.与大屠杀相关的事物和语汇也成了强有力的象征,可以借此开展宣传、动员和意义架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犹太文化的角度,剖析了马拉默德《店员》中蕴含的悖论性文化内涵。《店员》主人公的痛苦和困惑从侧面传达了现代犹太人皈依民族精神传统的复杂心态,反映了犹太民族在坚持信仰、保持传统的同时又对其怀疑困惑的双重矛盾心理。作家在作品中既认同犹太传统信仰的价值观、道德观,肯定对这个传统的精神把握,同时又呈现了犹太传统所面临的考验以及受到质疑、挑战的趋向。马拉默德在小说主题思想以及创作上表现出的困惑与悖反亦昭示了犹太民族在犹太文化与异质文化之间寻求生存点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美国犹太文学之荆棘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美国犹太文学历来是美国裔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学的重要力量.然而它所取得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第二代、第三代美国犹太作家的作品、传统犹太宗教以及犹太民族在美国生存环境的演进,从认同、反思/反抗、融合、再调整四个方面探讨美国犹太文学的荆棘之路.  相似文献   

17.
藉由小说对美国犹太文学的发生、繁荣和发展进行了纵向梳理,不难发现,美国犹太文学的发展进程可划分为三个时期:边缘期——主要以移民同化、犹太人的"美国化"为主题,入主称雄期——以文化冲突中犹太身份认同的迷失而导致心理病态现象以及"受难"的犹太性为主线,平稳发展期——"在世界中发现家园,在家园中发现世界":文化碰撞下对犹太性的坚守、传承与发扬,并表现出美国犹太文学发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犹太民族素有相互联系,相互帮助的传统.历史上,形成于不同年代、生活在不同地区的犹太人社区出于犹太民族传统相互间建立起联系的例子不胜枚举.这在不同历史时期来华的犹太人之间也不例外.本文介绍的两封与中国开封犹太人有关的中文信函就是犹太民族这一传统的见证.一封由上海犹太人发出的信件清楚地表明犹太人之间的亲情以及对传统的执着和固守,而另一封由开封犹太人发出的信件则表达了当时开封犹太人对犹太民族传统信仰的感情和切盼能获得外界帮助的心情.鉴于这两封用中文撰写的信函是第一次在国内公布,对于人们了解与之有关的历史,特别是开封犹太人当时的状况和要求具有较高的史料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犹太民族是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当代美国犹太作家多以"苦难"为题进行文学创作.本文着眼于犹太作家马拉默德的<店员>的创作风格之一象征手法的使用,从中探询"象征"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及所代表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菲利普·罗斯小说的伦理道德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利普·罗斯是当代著名的美国犹太作家,他的小说充满对传统犹太文化的背离,通过性爱主题下的伦理拷问、反叛意识里的道德冲突和生存处境下的命运反思,刻画了犹太社会中家庭伦理道德、宗教伦理道德乃至公共伦理道德的嬗变,体现了深刻的伦理道德指向.但罗斯又突破了种族和时代的局限,在演绎犹太民族、犹太文化在异质文化中的发展与嬗变的同时,诠释了整个社会的伦理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