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言婚姻与家庭紧密相连,但是由于实际数据的缺乏和分析技术的不足,这种关联研究通常只限于理论上的分析,特别是不同婚姻状况人口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以及他们与不同家庭户类型之间的关联很少得到定量化的揭示。人口普查或人口抽样调查提供了大规模的个人和家庭...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北京市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原始数据,对北京市家庭户规模进行了不同婚姻状况人口的分解分析。通过将婚姻与家庭联系起来的分析,本文试图揭示婚姻与婚姻之间的关系。这种新的尝试对婚姻和家庭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大规模常规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一资料的深入开发也具有启发意义。分析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发现,并就一些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解释作为深入研究的待定假说。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在现代中国社会中,婚姻关系是固定的一夫一妻关系;血缘关系则主要指父母和子女之间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等。中国还有“户”的概念。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主管人和与其共同居住一处的人为一户,以主管人为户主,单身居住的自立一户,以本人为户主;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内部公共宿舍的人,共立一户成分别立户,在概念上称作集体户;而以婚姻和血缘及收养关系联系在一起的户,在概念上称作家庭户。可见,中同的户主要指以居住地为标志的群体,它与家庭在概念上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4.
多维家庭人口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了多维的家庭人口预测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同时预测家庭户以及人口的规模、结构、特征及分布,并保证人口事件(如结婚、离婚、再婚子女离家等)的发生在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在父母辈与子女辈之间的一致性。与国外学者近年提出的多维宏观家庭户预测模型相比,本文建立的模型的一个明显优点是无需从专项家庭抽样调查得到的家庭户类型转换概率数据,只需通常的生育、死亡、婚姻等人口数据。与传统的户主率方法不同,本文模型将家庭户预测与未来生育、死亡、婚姻等人口事件发生率紧密地联系起来,可同时预测核心与三代家庭户,既可用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又可用于西方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5.
家庭人口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以“婚姻、血缘、居住”为基本特征的“家庭住户”,运用人口统计学及社会学的行为分析与心理分析等理论和方法研究由婚姻、生育、死亡和社会流动五个要素组成的人口过程及其与家庭规模、结构和过程间的相互关系。目前国内已有学者注意到了社会经济因素对家庭规模与结构的影响。郭志刚教授曾应用人均收入与文盲率来研究其对总户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程度对户主率的影响是存在的,而且其作用比经济指标人均收人的作用更大。同时这一发现“对于经济大区或省、市、自治区户主率模式的分类比较研究,毫无疑义是十分有意义的。”(郭志刚,1994)但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本文拟从浙江省这个经济相对发达的省区入手,运用标准化方法分析教育水平(文化程度)与户主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推广运用了I.E.Corner文章中的识别方法,定义了动态户主率及动态户主递进率,对传统的家庭人口学研究中的户主率方法作了补充。本文还引入了总和户主率和总和户主递进率的概念,对家庭的形成进行动态的描述,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计算了一对夫妻户(一对夫妻户的概念为只由一对夫妻和与其同居住同经济核算的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并对中国一对夫妻户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从调查数据看高龄老人的家庭代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各类成员之间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本研究利用中国1998年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基础调查资料从生活来源、日常生活能力、婚姻状况、居住状况、照料提供者这几个指标,分析了高龄老人的家庭代际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家庭户规模的研究中,属于家庭人口学研究范围的户主率,是一个有用但尚未被许多人所熟识的一个指标。这里有资料上的原因,也有对这一指标如何理解和使用的认识与方法方面的原因。本文参考了国内学者这方面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利用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试对西藏家庭户规模及户主率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北京市家庭户的发展状况和近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北京市近年来家庭户平均规模不断缩小,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每户中少儿人数的减少。其性别年龄别户主率的比较分析表明,1995年户主率水平反而比1990年有所下降。然而从老年人口的户居类型分布比例来看,空巢夫妇户的比例有明显上升,表明北京市家庭户处于核心化的过程之中。但是,总体的家庭核心化过程同时还伴随着老年人在三代户生活的比例增加和在单身户生活的比例减少等比较复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婚姻连带构成解释农村光棍尤其是光棍成窝现象的一个新视角.通过对鄂中和鄂东三个村的实地调查,本研究得出,农村中"光棍成窝"现象值得重视.本研究认为,在经济匮乏家庭中,多子家庭中的兄长如果无法婚配,对弟弟的婚姻将产生"连带效应".具体地,哥哥的不婚将在经济、 伦理和责任三方面对弟弟的婚姻造成连带影响.研究表明,在多子家庭中,婚姻的缔结不仅与家庭财力、 家庭地位和家风有关,而且涉及家庭结构和家的完整性等家庭构件.这提醒我们重视婚姻缔结关系中对家关系的再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 婚姻统计是社会统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分析人们所处的不同婚姻状况,了解婚姻和家庭的关系,婚姻和生育状况、死亡率的关系,婚姻和社会犯罪的关系等等,对确定各项社会政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对贯彻婚姻法,巩固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关于未婚人口状况的分析未婚人口是指15岁以上人口中从未结过婚的人口。如果我们将一定年龄的未婚人口和同龄的人口相比,就得到同年龄的未婚率指标,它说明同年龄人口中未婚人口的  相似文献   

12.
婚姻家庭状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对于残疾人,婚姻含有生存的意义,家庭是他/她们生活的主要载体,甚至是生存的唯一依靠。但残疾人在婚姻家庭生活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如何帮助解决残疾人的婚姻与家庭问题,是全社会应该关心的一件大事。本文利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研究成年残疾人口的婚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成年残疾人口婚姻状况的重要因素包括就业状况、家庭收入状况等经济指标。另一方面,成年残疾人口的婚姻状况与其本身的残疾程度以及因残疾带来的自身理解与交流能力的差异、与他人相处能力的好坏、对于社会的参与能力的差异等有显著关系。此外,性别、户口性质、教育程度等基本人口特征指标也显著影响到成年残疾人口的婚姻状况。  相似文献   

13.
解韬 《人口学刊》2014,(1):54-63
婚姻家庭状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对于残疾人,婚姻含有生存的意义,家庭是他/她们生活的主要载体,甚至是生存的唯一依靠。但残疾人在婚姻家庭生活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如何帮助解决残疾人的婚姻与家庭问题,是全社会应该关心的一件大事。本文利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研究成年残疾人口的婚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成年残疾人口婚姻状况的重要因素包括就业状况、家庭收入状况等经济指标。另一方面,成年残疾人口的婚姻状况与其本身的残疾程度以及因残疾带来的自身理解与交流能力的差异、与他人相处能力的好坏、对于社会的参与能力的差异等有显著关系。此外,性别、户口性质、教育程度等基本人口特征指标也显著影响到成年残疾人口的婚姻状况。  相似文献   

14.
婚姻与心理福利的性别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数据,比较了不同婚姻状况、婚姻质量的群体心理福利的差异,并分析了婚姻状况、婚姻质量对心理福利的影响机制及其性别差异,探讨了家庭代际支持、个体社会经济地位对婚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单身群体的心理福利比婚居群体差,心理福利也因婚姻质量而差异显著,但单身女性的心理福利好于婚姻质量差的女性,婚姻质量差的男性心理福利好于单身男性。回归分析结果也证实婚姻特别是高质量的婚姻对心理福利存在保护功能。婚姻状况对男性的影响较大,婚姻质量对女性的影响较大。另外,代际支持和个体地位也是影响心理福利的重要因素,对婚姻特别是婚姻质量具有替代或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婚姻与死亡风险的关系是人类社会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使用中国双城多世代人口数据库,运用离散时间事件史分析技术考察了晚清(1866-1913年)东北双城旗人移民社会中的婚姻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不同婚姻状态的死亡风险存在显著差别,未婚、丧偶和再婚等婚姻状态的死亡风险要高于初婚人口;不同婚姻行为对死亡风险存在不同影响,结婚降低死亡风险,丧偶提高死亡风险。研究验证了婚姻对个体健康的保护机制及其时期效应,表明了家庭和社会因素对于婚姻与死亡风险关系存在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镇家庭户收入和财产不平等:1995~200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家庭户收入调查收集的1995年和2002年城镇家庭户样本数据,以家庭户作为分析单位,对中国城镇收入和财产不平等进行了考察。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家庭户收入的大多数不平等测量指标在1995~2002年7年间都存在一个显著的大幅度上升,但家庭户财产不平等在此期间呈现出略有下降的趋势;基于人口分组的分解反映出,区域、户主受教育程度和户主中共党员身份对总的家庭收入和财产不平等具有更大的贡献;总体上,对于1995~2002年的中国城镇而言,分类机制在左右家庭户资源不平等变动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一概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谓之社会的细胞。它是以婚姻、血缘与收养关系为纽带,受一定的心理因素、道德观念与社会意识、经济联系等社会关系支配而形成的人口组合。家庭结构即为家庭人口组合中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或称之家庭中人与人的关系模式。其总体模式为家庭结构类型;与数量相联的是家庭规模大小;而中心问题是家庭中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8.
1 招赘婚姻的源渊 有关对婚姻与家庭起源的研究结果表明,从远古人类进入智人时期后,婚姻形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前后经历了乱婚、两合氏群婚、对偶婚姻直至一夫一妻制的转变。人类婚姻制度的每次转变都是与当时社会生产条件相适应的。在原始社会,对偶家庭是以母亲为中心,女子定居于本氏族,丈夫来自其它氏族,实行男到女家从妇而居的一种婚姻方式而形成的。表面看来这是与当前招赘婚姻相似的最早形式,但究其外表和内容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在发生第一次产业革命后,人类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两性在生产中的地位再次趋向合拢,婚姻形式也逐渐发展为一夫一妻制。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随着社会发展有的壮大、有的消亡,但作为单个家庭都一直在谋求延续和抗争消亡。其中有的有女无儿户为了传宗接代就留女在家招婿上门,首开招赘婚姻的先河。我国云南省纳西族以没有女儿为绝后,家中无女,就抱养养女,或为男成员娶妻,娶来的媳妇就当“家长”或接班人,这在当地也算得上是招赘婚姻了。因此我们可以广义地称:招赘是家庭在遇到因子女性别而导致传统意识中的“绝后”现象时而采取的一种婚姻形式。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婚姻现象,而是依附于当前社会传统婚姻之上的、为了维系传统婚姻的一种补救措施。如当前招赘家庭一旦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口迁移的家庭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周皓 《人口研究》2004,28(6):60-69
本文利用 2 0 0 0年五普数据 ,根据户记录的有关信息 ,证明了家庭迁移是我国 1 990年代人口迁移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而且目前的家庭迁移是以核心家庭的迁移为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 ,利用罗吉斯蒂回归分析了家庭特征对于家庭迁移的影响作用。分析表明 ,除了家庭特征以外 ,户主的个人特征在家庭迁移中同样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引言婚姻是人口的一个重要特征,15岁以上人口都处于某种婚姻状态下。我国的人口普查把婚姻状况分为四类:未婚、有配偶、丧偶和离婚,其中离婚是指配偶生存期间通过法律手段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婚后状况。离婚是形成独身人口和不完全核心家庭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直接涉及妇女生育、家庭结构和子女抚养教育等问题。离婚率是表示某一时期人口中离婚频率的指标,国际上通用的离婚率是一年中离婚对数与年平均人口数之比。我国的人口普查有关婚姻状况的调查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