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拜读了一九八○年第四期《社会科学战线》揭载的吉敦谕先生新著《糖辨》,实在不敢苟同。同时又联想起一九六二年第九期《江汉学报》所载的吉敦谕先生的《糖和蔗糖的制造在中国起于何时》和本人因此而写的刊载在同年第十一期《江汉学报》上的《关于“蔗糖的制造在中国起于何时”——与吉敦谕先生商榷》,不难看出,吉敦谕先生的这篇新著无疑是旧作的继续,因此,有必要予以答复。吉敦谕先生的新著,实际上并没有新内容,由于旧刊物现在很不易见到,我在二十年前对吉先生的旧著的评论是怎样说的、到底说了些什么,当然是读者乐于知道的,因而我这里尽可能用我的旧作来答复。  相似文献   

2.
明代西北屯田始于何时?由于史籍记载不一而说法不同。大致有三说。一是“始于六年”说。《明史》、《罪惟录》和《甘肃通志稿》持此说。《明史·食贷志》云:“(洪武)六年,太仆丞梁埜仙帖木尔言:宁夏境内及四川西南至船  相似文献   

3.
这一期《徽学春秋》有两篇文章有关苟洞。一为下文,一为丰吉先生对他治学内容的缕述。苟洞是个“农民学者”,骨子里却有着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那种贫贱不移的可贵品质,这与当下人心浮躁,盲目拜金的时风判然有别,其高古风骨令人起敬。  相似文献   

4.
据《中国实业志》记载:“湘省炮竹之制造,始于唐,盛于宋,发源于浏阳也。”由此可见,湖南烟花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湖南烟花文化从古代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它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但是,怎样创造它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商品“不仅具有自然形式,还有一种美的形式。”作为一般商品的烟花也同样具有  相似文献   

5.
“廷杖”考     
“廷杖”,就是皇帝在殿廷、朝堂之上杖责臣下。“廷杖”究竟始于何时?明代朱国祯云:“廷杖始于唐玄宗时。”“又起于隋。文帝本纪称殿庭挞人,此其徵也。” (《涌幢小品》卷12廷杖条)《明史》在卷95《刑法志》中又云:“廷杖之刑,亦自(明)太祖(朱元璋)矣。”张善诚同志在他的《评忠君道德》(载《哲学研  相似文献   

6.
顾祖禹《读史方域纪要》卷八,有一段以州的变迁为主要脉络,概括综述我国古代政区划分的起始及沿革的文字:“郑氏曰:‘分州始于人皇。州统县、县统郡始于周。郡统县始于秦。州统郡、郡统县始于汉。割据之世,置州乃多。隋文析天下为州,炀帝改州为郡,而州郡相等。唐混州郡为一,于建置京邑之州,则始命为府。宋又府州并列矣。’自元建路、府、州之制,州乃益降而小,几与县同列云。” 文中郑氏当指郑樵。《夹漈遗稿,献皇帝书》曰:“其未成之书……在地理,则有《郡县迁革志》。”可见郑氏确曾有对郡县迁革的研究,惜未传世,  相似文献   

7.
一——屈原非楚之同姓,屈氏楚之大姓而已。《史记·屈原列传》说:“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正义》引王逸说:“楚王始都,生子瑕,受屈为卿,因以为氏。”检王逸《离骚章句》“……是时(楚武王)生子瑕,受屈为客卿。”《屈原列传》只说屈原为楚之同姓,但没有提供其它的资料,既然司马迁说屈原为楚之同姓,王逸也就敷衍出屈原为楚王族后裔,看得出他是根据《左传》推理的。《左传》记楚事始于楚武王,屈瑕是楚武王的开疆大臣,但《左传》没有记述屈瑕系楚武王之子。显然,王逸所谓屈姓始于屈瑕,只限于楚国及屈原系屈瑕之后的推论是靠不住的。  相似文献   

8.
齐辛同志《枢密院始于晚唐》一文(刊《学术研究》1988年4期)依据《东观奏记》、《唐语林》等材料纠正了《辞海》的有关不根之说。文章很有意义,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言《枢密院始于晚唐》似仍未为允当。《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常识》(臧云甫等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云,枢密院,原系内侍省,宦者为之,创于代宗时。但不详所据,故只能作为一种说法。又《石林燕语》卷四云:“枢密使,《唐书》、《五代史》皆不载其创始之因,盖在唐本宦者之职。唐中世后,宦人使名如是者多,殆不胜  相似文献   

9.
我国印刷术创始年代,众说纷纭,据《后汉书·张俭传》“刊章讨捕”之“刊”,则以为始于汉;据《颜氏家训》“江南书本”之“本”,则以为始于北齐;据费长房《历代三室记》“废像遗经,悉令雕撰”之“雕”,则以为始于隋。然细按之皆非也。就中悉令雕撰之“撰”,经一再转引,竟变为“版”或“造”(见陆深《河汾燕闲录》上、方以智《通雅》三一),前人已加论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兰花栽种的历史,各种兰学著作介绍不一,直接影响到《楚辞》的理解。本文分别对”史前”说、“春秋”说、“战国”说、“汉代”说、“晋代”说、“唐代”说予以考述,论定山野栽种始于春秋、庭院栽种始于战国、宫廷栽种始于晋朝、兰场栽种始于唐朝,而《楚辞》之兰分为“兰草”与“幽兰”两种,唯“幽兰”为现代意义上的兰科植物“兰花”。  相似文献   

11.
乐府作为专掌音乐的专门机构,始设于何时? 对于这个问题,历来说法不一。一般皆从《汉书》作者班固说,始于汉武帝。如罗根译《乐府文史学》、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等著作皆持此说。但也有不同说法。如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认为乐府始于汉惠帝;新版《辞海》“乐府”条则谓始于秦代,可惜都无例证,难以使人深信。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中国史学批评始于唐代刘知几《史通》。如杨东纯著《中国学术讲活》说:“刘知几是中国史学批评的初祖。”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史通》不是“横空出世”的,在它之前,古代史学批评曾经有过漫长的萌芽与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陕西关中一带是最早传入植棉纺织技术的地区之一,但始于何时?目前存在着三种不同答案。一种认为始于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后二世纪的汉代,一种认为始于公元七世纪到九世纪的唐代,一种认为始于公元十三世纪的元朝初年。我认为,前两种答案都不能成立,只有后一种答案才是正确的。 始于汉代说出于臆测。 这种主张是《陕西棉业》一书的主编李国祯先生在解放前提出的。最近梁鲁同志所写的《陕西种棉花的历史》一文也采用此说,认为陕西地区的棉花种植“大约从汉代就开始了”。这种  相似文献   

14.
《辞海》“太常”条说:“……北魏称太常卿;北齐称太常寺卿……”“卫尉”条说:“卫尉,官名,始于战国……魏晋、南北朝多沿置,唐代为卫尉卿”。“廷尉”条  相似文献   

15.
秦始县于甘肃二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郡县制延续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其发端于秦,首置邽、冀二县,在今甘肃省天水地区境内。史书有明确的记载。本应不存有什么问题。但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又重新提出,都认为中国设县始于楚,其实这个结论是值得商榷的。一关于县始楚之说,最早见于清人洪亮吉的《春秋时以大邑为县始于楚论》一文。他说: “春秋时楚始大邑为县。《左传·定十一年》(公元前598年)楚子入陈杀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方行省的设立始于元代,《元史·地理志》对当时十一个行省的建置有明确记载,唯独宁夏,因不在十一行省之列,建制多变,名称不定;又因“《元史》仓促成书,且出于众手,在编纂方面有不少谬误。”(《元史》出版说明)以致造成认识上的模糊,思想上的混乱。为此,对宁夏省设置的过程及宁夏名称的确定进行一次考订,很有必要。宁夏建置的变迁,在元代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始于“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立行省于中兴。”①止于至元十年三月癸酉(公元1273年4月9日),“罢中兴等处行中书省”。②在此期间,这一地区的名称很不一致,称“中兴”者六见,③书“西  相似文献   

17.
《逸周书》原名《周书》,作者不详.《逸周书》之名,一般认为始于晋代.郝建樑、班书阁编《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续》(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认为"《逸周书》之名,始于晋郭璞《尔雅注》";苏渊雷在《读史举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中也说:"郭璞《尔雅注》始定名为《逸周书》",张舜徽主编《中国史学名著题解》(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亦同:"《逸周书》之名是从晋  相似文献   

18.
初唐四杰之称究竟始于何时?唐代史料中无正面回答,迄今所见的国内文学史家们的著作中大致有三种意见:一种是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提出的“高宗至武后初年”说;一种是文学研究所编的《中国文学史提出的“唐太宗贞观中年以后至武后当政期间”说;第三种可以称为“麟德说”,刘开扬先生在《唐诗通论》中定为“龙朔(661一663)和麟德元年间”,何林天先生则考订为“麟德二年”(其文载《光明日报》“文学遗产”588期)。拙意此三说皆难成立,现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后,实行“书同文字”的政策,“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即用秦国的小篆统一全国的文字。与小篆并存于世的尚有隶书。隶书出现于何时?传统的说法是始于秦始皇时代,以往范文澜等均持此说,近年来仍有人认为“隶书始于秦代”(《汉字的演变》。见《语文导报》1987年12期)。考此说源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序》。《序》中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这段话明确地断为隶书为秦时初有。但许  相似文献   

20.
读了刘心予同志的《祀太一为天神始于汉武辨》(见本刊1981年第1期),大为惊诧。这一“辨”,把战国大诗人屈原对《九歌》的创作(或据民间祀神曲加工)的权利“辨”掉了。如果照此办理,“屈赋”就差不多被淘汰了一半。其实,这并非刘心予同志的创见。1951年,朱东润同志发表《<离骚>以外的“屈赋”》(《光明日报》1951年5月12日),便对《九歌》(包括“东皇太一”)持此论;郭沫若同志当即发表《评<离骚以外的“屈赋”>》(《光明日报》1951年5月26日)给以批驳。假若再往前追溯一下,解放前有一个何天行,也持此论。(见《楚辞作于汉代考》)三十年来,坚持此论者已经销声匿迹,今天刘心予同志又来旧话重提。刘心予同志也许会说,他只讲了“‘东皇太一’之名,可能是汉初人加的(或改的)”,祀太一为天神始于汉武时,并未剥夺屈原对《九歌》(包括《东皇太一》)的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