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田照军  刘莹 《理论界》2009,(10):142-143
<老子>提出了一系列用兵治军的原则,形成了其独特的道家军事哲学,并对后世的军事理论、军事实践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上一次讲了老子之道,今天讲庄子之道。讲老子分为七个部分,讲庄子也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庄老同异。第二部分介绍"内圣外王之道"的内涵。第三部分讲庄学三义。第四部分讲庄学四境。第五部分讲道术九阶。第六部分是举例说明,如何按照三义、四境、九阶,成为庄学至人。最后第七部分是小结,介绍庄学的后世影响。一、庄老同异老庄是道家两大代表人物,一祖一宗。老子是道家祖师,道家开创者。庄子是道家宗师,道家集大成者。所以有同有异,有继续有发展。我分为四  相似文献   

3.
《老子》哲学,是我国奴隶制时代哲学发展圆圈的一个逻辑的终结,它合乎规律地出现在春秋末战国初,历史地承担了对行将崩溃的奴隶社会进行自我批判的任务,因而有可能对奴隶社会及其日渐崩溃的哲学矛盾运动进行理论总结。特别是其辩证法思想所达到的理论高度,在哲学思维发展的逻辑进程上以比较完整的形态殿居孔、墨之后而总其成。  相似文献   

4.
林榕杰 《船山学刊》2010,(4):124-125
《史记》对老子记载较为简略,后人认识老子还应结合《老子》一书。《史记》的相关记载与《老子》书中的某些论述可相互印证。从《老子》等书中可以看出,老子除可说是不同于众外,还可用"少私寡欲"、"知足"、"深不可识"、"有道者"等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5.
《鬼谷子》把《老子》的“阴阳化生”学说运用到社会科学领域,主张依此来分析社会事件的阴阳属性和变化发展,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促使社会事件阴阳转化;又把《老子》的“弱用之道”发展为游说、操纵君主决策的种种权术,主张在社会事件阴阳变化的“几微之动”中用这些权术使其朝着有利于己的方面发展;从而成为纵横捭阖斗争的哲学指导,并为后人提供了一种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7.
对老子以“贵柔”“知白守黑”为代表的行为准则,人们往往给予“消极保守”的评价。其实老子并非真是消极保守、否定进取:其一,“道”本自然,不具备价值判断;其二,“德”存于社会,但人不能做到“立德”,“德”需以“道”为体,才能复归于真德;其三,老子更看重“道”的根源性、统一性、自然性、和谐性,因此万事万物、人的一切言行的正确与否最终都归于“道”的标准。老子哲学的积极本质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子》哲学以“自然”、“无为”为核心观念而展开的思想体系根本上属于政治哲学。形而上之“道”下贯、落实于社会政治领域而为政治之最高原则,而道之“自然”亦最终指向被统治者民。由于“自然”乃自本、自根、自主、自成、自由之义,深蕴主体性思想的义理,故民“自然”的观点其实确立起人民乃政治主体即民主之政治原则。“无为”则指向统治者君,为其从政、执政之道德准则。君“无为”乃民“自然”的逻辑必然要求。“无为”之治本质上乃民意政治,其中蕴涵着权力制约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陆建华 《江淮论坛》2011,(3):65-68,108
《老子》中的“吾”、“我”多指老子本人,《老子》中关于“吾”、“我”的文字多为老子“自传”。由《老子》中关于“吾”、“我”的文字可知:老子借助于人们对“帝”的信仰而建构了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其所谓“道”出自于“帝”;老子以道为人生准则,以得道为人生目标,似“愚”实“智”,与“众人”和“民”等相区别;老子一面践行道,一面宣扬道,以失败告终,原因是天下人“无知”。“被褐怀玉”是老子生命的写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生命哲学的角度揭示老子哲学的底蕴。揭示老子“长生久视”之道的主要内容,即对自由的祈盼,以及老子拓展生命境界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老子和庄子的生命哲学大体上由生命观、生死观、重生论、养生论四个方面内容构成.老子、庄子皆崇尚“道法自然”的生命观,将人的生死现象看作是一个气化的过程.将人的生命价值放在世俗的财富、名誉、功业之上,从养气、养心、养神等多个层次开掘出养生的思想.他们的生命哲学与养生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人们仍然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生态语境下诠释老子哲学,同时满足了时代发展之"生态转向"和"东方转向"的双重要求。老子哲学所蕴含的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观、知足知止的生态消费观、冲气为和的生态和谐观、自然无为的生态农法观和贵柔守雌的生态女权观,为当今和谐生存世界的构建提供了极具智慧的哲学层面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邓锐 《文史哲》2023,(4):57-68+166
《老子》产生了中国古代系统的生成哲学,影响深远。因为甲骨文和金文研究晚出,所以历来对《老子》的解读多从汉代文字出发,从而造成对《老子》历史本义的一定偏离。《老子》用“玄”字与“妙”字表达具体而深刻的哲学含义。“玄”字本与生殖有关,《老子》借以比喻万物生成;“妙”字的产生与“玄”密切相关,发展出更为具体的生成之义。《老子》由这两个字延伸出了若干生成哲学上的核心概念与命题,由此阐发了完整时空范围内万物生成的本原与方式等哲学思想。汉代此二字的字形与字义均发生重大变化,导致这两个字的历史本义及由其延伸出的概念与命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遮蔽,有必要结合对古文字的考察来厘清《老子》中所蕴含生成哲学的原初样貌。  相似文献   

14.
15.
刘笑敢 《文史哲》2021,(4):41-52+166
严遵《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注》、《老子想尔注》、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以及郭象对《老子》和《庄子》的注疏和阐发这五部重要的注释类著作,对"自然"一词有着各具特色的解释、运用、乃至改造和创发。从中可见,《老子》之自然的哲学义或体系义并未得到后人的领悟和继承,而是汇入或淹没于百花各自盛开的景观之中。这种流变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自然一词的词义,但也忘却和掩盖了《老子》之自然的宏大眼光和胸襟。  相似文献   

16.
老子作为道家哲学的创始人,其思想是博大精深的。从语言学的角度,可以发现老子思想表达的独特方式。《老子》文本的语言大体可以分为遮言式、建言式、强言式三种类型,具有微言大义的特点。老子的“道不可言”理论及其语言表现形式,表现了系统开放和超结构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17.
陈霞 《文史哲》2020,(5):114-120+167
《老子想尔注》名义上是对《老子》的注解,实则"托遘"《老子》达到"以训初回"和"济众大航"的目的。它通过增删、篡改、曲解等手段系统地改造了《老子》,将"道"神格化,突出其"布道诫"的训示意义,引导人们追求长生成仙的道教理想。通过这样的诠释,将哲学文本改造成了宗教经典,为道教的形成及传播作了理论上的准备,是道教创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任继愈先生关于老子哲学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他主编的三种中国哲学史著作和他对《老子》一书的注释之中。他在1963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中认为,老子是一位朴素唯物主义者;1973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简编》中改变了看法,认为老子是唯心主义者。1983年在《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中,他全面地审视了上述两种看法,认为它们都"犯了把古人现代化"和"片面性"的错误。他在老子哲学研究中在方法上的不断探索,以及他勇于自我超越的学术精神,给人们以很大的启迪与激励。  相似文献   

19.
所谓的科学,虽然没有正式进入老子的视野,但老子对名分知解的认知行为的批判,作出"为学"与"为道"的区分,反对知识可能诱发的智巧诈伪等思想,足以引发学界对现代科学精神的深度思考.从老子的思路看,科学的"知解"认知方式对生命的自然有造成"肢解"、"占有"的危险.老子的生存哲学正是反对人的占有冲动和主宰意志,教人顺应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可加以干扰破坏.老子所作"为学"与"为道"的划分,有助干更清晰地理解科学与哲学之间的界限,明确科学的有限性.老子自然主义的哲学与现代真正的科学精神是最为接近的,其哲学基本概念所蕴涵的思想意旨与现代科学的精神方向有着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20.
哲学、生活方式与理想国是三位一体的关系.哲学追求理想国,有着理想国的具体设定,并为理想国的实现提供天道预设.<老子>文本中有关于理想国的具体设定,而且在为理想国寻找普遍有效性的同时,它预设了天道秩序,把天道秩序作为理想国实现的根据和动力.此外,<老子>本身也是理想国,在这一层面上,可以说,哲人以身行道,生活于自己的理想国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