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国有企业工人获得保障和福利的内容与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值得探讨的问题。1企业作为经济行为主体,对其员工的社会保险和福利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所有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中,企业都是社会保险基金积累的最主要供款主体。在发达国家比如日本和美国,人们的很多福利是通过职业获得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着完全不同于西方的特点和轨迹,其中国有企业在为城镇居民尤其是企业工人提供社会保障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直到现在,社会保险在中国也主要表现为一种城市现…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9,(12):87-89
福利文化是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维度,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环节,因此,新时代福利文化的建构意义重大。本文首先从历史角度对福利文化的溯源进行梳理,其次立足现实分析新时代福利文化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最后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福利文化路径进行分析探讨,既要坚定文化自信,从传统福利文化中汲取优秀的养分,也要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福利文化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3.
福利国家在二战后最终形成和发展起来,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坚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传统。其中瑞典、丹麦等北欧国家是福利国家制度的典范,建立起从摇篮到坟墓的无所不包的社会保障体系。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福利国家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而不得不进行改革。研究和分析福利国家对当前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福利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济、其他福利像家庭基本生活补贴,教育保障和住房补贴等,都是其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北欧高福利保障体系的同时也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困境:高额的福利支出导致国家财政危机;滋生了公民的懒惰和不劳而获的思想,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降低;限制了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福利国家的模式对中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启示有:社会保障制度的给付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以渐进的方式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并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从前叫做社会安全,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事业,或称为社会福利制度。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历史看,西方发达国家所谓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是由一套比较完整的保险和福利项目构成,并由政府管理的福利体系。其基本功能表现为一种安全性,即主要从经济角度,对公民的生活提供一种安全性保护,对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而造成的各种社会生活矛盾及后遗症起到一定的缓冲、缓解作用,由此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安定提供保证条件。故有人把产生这种功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生活中的动力机制相对照而美其名曰社会稳定机制。英国有名的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目标下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要务;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在诸多因素影响下,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严重缺失。总体上还存在着制度、法规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政策措施不执行,保障资金筹措难等问题。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加快制度改革步伐,努力消除制度性障碍;完善劳动法律体系,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多方筹措,扩大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结合农民工特点,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日本老年社会保障模式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老年社会保障由老年收入保障、医疗护理保险和老年福利服务三大系统构成。日本模式具有“国家、民间互补型”制度特征和福利保健服务为主的生活保障型制度特征。同时也存在着如何通过福利资源的有效整合,发展福利混合经济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积极老龄化”政策,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问题。日本老年社会保障模式对中国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老年社会保障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却未能享受到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公共福利,其社会保障状况令人担忧。应树立农民工社会保障权平等保护观念,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立法保护,加快立法步伐,构建统一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清理和修改不合理的法规、规章;加大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实施力度,强化国家积极义务,加快农民工社会保障配套制度建设,提高社会保障部门管理水平,加强社会保障监督机制;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救济制度,扩大司法审查范围,推行简易程序,增设特别程序,合理配置举证责任,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以及独立的争议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保障思想的三个层次韩明谟社会保障,从前叫做社会安全,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事业,或称为社会福利制度。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历史看,西方发达国家所谓社会保障制度,就是由一套比较完整的保险和福利项目所构成,并由政府管理的福利体系。其基本功能表现为一种...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5,(8):33-35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法律和规定,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项重大社会政策,肩负着增进国民福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责任,已经成为现代文明国家实现社会政策最重要的保障手段,对创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混合所有制经济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此,本文将在阐述混合所有制经济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新要求的基础上,分析社会保障体系现状与问题,并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下构建新型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1.
对社会保障中几个问题的研究邱东张向达目前,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且日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总体上看,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拟就社会保障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一、建立社会...  相似文献   

12.
福利国家作为实施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的国家体制,是在一些工业化国家和不同政权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现象。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挪威、瑞典、丹麦等国家被公认为是最典型的福利国家,并形成了“斯堪的纳维亚福利模式”。这种社会福利模式是在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影响下发展而成的,它对北欧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全体公民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下面笔者拟对斯堪的纳维亚福利模式作一番分析,旨在借此能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和谐社会建设摆上了重要的位置。社会保障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基础与必要条件,而养老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市的养老福利和养老服务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健全政策措施体系,加快养老设施建设,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建立困难老人服务补贴制度,制定养老需求评估制度,建设服务与管理体系,推进服务社会化发展等方面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了政府宏观管理、行业自律、机构自我发展的格局,初步构建了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养老服务机构为载体,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养老福利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制度是对国民因病、残、老、失业所导致的生活困难进行援助的制度体系。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过来又促进着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社会的“减震器”和“安全阀”的作用。当前经济发达国家都建有较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瑞典、美国和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它们代表了3种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历史最长发展最完备,是典型的高福利社会保障制度。瑞典在19世纪至本世纪30年代,通过了济贫法,实行了义务初等教育、宗教选择自由、救济老弱病残等政策。1862年通过立法确定政府有权为教育、济贫和其它慈善行为征税。本世纪30年代以来实行了大规模的福利政策,从而使福利国家作为一种制度确立起来。社民党政  相似文献   

15.
乔榛 《学术交流》2001,(4):43-45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尚存在内容不健全、法制化程度低、实施机制脆弱的不足.比较国外较为成熟的传统型、福利型、储蓄型三种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受到启发,进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障面宽、保障程度适中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此目的,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保障立法,既要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又要严格社会保障执行的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提出,“七五”期间,要有步骤地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制度雏形。因此,根据一个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入开展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问题的提出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萌芽于1883年德国宰相俾斯麦制定的保险和福利措施,这是为了对付工人运动而采取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后来,社会保障项目在各国逐步增加,它有养老金、医疗补贴、失业补贴、家庭补贴(贫困线以下),还有工伤、残废、住房、教育  相似文献   

17.
袁纲 《探求》2011,(5):77-82
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相辅相成、联系密切,"保障不足"或"保障过度"会影响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放缓也将削弱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固然有利于实现社会"安全阀"和"减震器"的作用,但也造成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国民严重依赖公共福利等一系列问题,福利国家制度面临困境。笔者认为,基于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总体水平,未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应坚持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办,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根据立法,对由于社会和自然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从而保障其依法赋予的基本生活权利,维系社会稳定的社会安全制度。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它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看,我们在注重加快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的同时,必须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三、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教训英国和其他“福利国家”一样,近年来其社会保障制度已逐渐陷于窘境,成为政府的沉重包袱,具体表现在:1、支出增长过快,政府不堪重负。由于社会保障权益项目越来越多,社会保障支出标准越来越高,享受社会保障权益的人越来越多,因此,社会保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城市化是一个面临多重风险的社会变迁,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进程就是要为农民工提供进入城市的社会保障通道。我国现行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共济性较差,农民工被排斥在制度范围之外,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与农民工城市化的冲突日益凸显。结构性制度排斥是现行社会保障与农民工城市化冲突的根源,二元结构下的户籍制度形成了严格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二元结构下的就业制度导致农民工难以承担城镇社会保障的高投入,二元结构下的政策规定和行政手段更是难以维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安排是化解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与农民工城市化冲突的有效途径。维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必须推进一元结构的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农民工城市化的壁垒。在此基础上,明确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方向,以农民工市民化为基点,改革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有效的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转移转换机制,逐步将进城落户的农民工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农民工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