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规范意义的文学价值思想文学有什么用?现代批评理论对文学意义的探讨很少从这样的角度提问,但对于传统批评来说,这却是至关重要的。源于柏拉图的传统批评模式,在古希腊就提供了这样一种典范:文学如果是有意义的,那它就必然对现实的人生有所作用。历史上著名的反文学主义者柏拉图,否定一切无用于“理想国”的文学。在他看来,诗是摹仿的摹仿,影子的影子,与理念之“真”愈来愈远,“对于真理没有多大价值”;同时,诗又激荡人的情欲,使“正义”的喜爱受到破坏,无助于理性的树立和城邦的稳定。唯一值得肯定的文学,只有那些教育人的颂歌。柏氏之后学亚里斯多德建立的诗学体系,虽被现代批评家艾布拉姆斯誉为“对艺术作为艺术的批评”,但他对文学的捍卫依然以求知致善的伦理追求为出发点。从亚里斯多德到浪漫主义之前的欧洲文学思想,主要反映着承自贺拉斯“寓教于乐”说和古希腊“摹  相似文献   

2.
王为华 《学习与探索》2001,42(4):104-107
艺术区别于自然,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天才的主要特征是独创性、典范性、为艺术提供规则和神秘性或不可解释性.天才是想像力和知性两种能力在一定关系里结合起来构成的.天才会使艺术作品有精神,而精神则是心意中灌注生气的机能.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6,(6):116-120
文学杰作具有无限多样性与独创性,其创作关键在于建构审美意象。审美意象的形成离不开理性认知,而这种理性又与传统理性主义有着根本不同,却与作家的天赋——主体敏感性密切相关。如何建立符合文学创作机理的理性认知体系,如何提升主体敏感性就成为创造文学杰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刑事诉讼的黄金裁判规则,无罪推定原则在限制公权力、保障被追诉者诉讼主体地位和基本权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刑事诉讼法虽历经两次大修,但仍没有在立法中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疑罪从无、沉默权等制度构建缺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强制证人出庭作证、技术侦查手段规定的不尽完善,导致该原则仍无法充分发挥其制度理性。转变传统诉讼理念,明确无罪推定原则入法、构建完备的立法体系,细化并完善配套制度建设,建立真正理性的无罪推定原则,才能确保诉讼主体,尤其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再被虚置。  相似文献   

5.
古典主义的守成之路——古典主义之于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典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由于政治和文化判断的偏失,一直被忽视或否定.甚至在更多的时候,古典主义是作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面、异己者存在的.这股从来不曾激扬过,但又无时不存在的古典主义的文学潮流,尽管出现的时间不同,但背景却很相似,往往是在文学热情过于泛滥时强调理性,在对待传统文化过于粗暴时强调文化守成,在现代性的激进追求中强调反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董岩 《学术交流》2023,(4):183-192
托尼·莫里森的《天佑孩童》作为非裔美国作家作品进入世界文学主流空间的典范,其进入路径与卡萨诺瓦在《文学世界共和国》中提出的方式基本契合,但莫里森在卡萨诺瓦理论基础上又有拓展。一是在非裔美国土语之外,通过“白人英语”叙事反讽统治阶级的粗鄙与无耻行径,颠覆白人主流话语的霸权地位,产生“陌生化”效果,进一步扩大了读者群。二是沿用意识流手法,并采取多重人物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视角相结合的叙事手法,使小说结构多轨并行,极大丰富了人物层次和故事情节。三是阐释了莫里森对政治与文学关系的理解,在符合通用美学规范前提下,关注社会共性问题,并坚定表达了黑人的社会诉求。莫里森在《天佑孩童》创作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正是非裔美国文学打破文学世界共和国固定等级,维持其动态变化,使其保有活力的绝佳样例。  相似文献   

7.
不了解乡村,就很难了解中国。作为中国乡村化的寻根文学很能体现出中国情韵。但由于现实的原因,小说中又具有诸多作家所倾注的主观意绪和现代色彩。本文就以20世纪80年代的寻根文学作为考察对象,从传统生命美学角度思考了寻根文学在回归传统生命美学的过程中所显现出的新传统美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宁夏画家马建军,以一种纵横的天才与超绝的想象,无拘无束、出神入化地在人物、花鸟画的广阔天地里驰骋,那信手拈来的神来之笔,给人以轻松自然和绮丽浪漫的幻想。他深入传统,扎根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开掘出一个个韵味无穷的空间,同时,又善于用现代人的视角,完成了新时代下一些关于自我艺术空间的深度构建。他敢于用色,敢于唤  相似文献   

9.
张光芒 《学习与探索》2002,1(2):103-108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形态 ,其理性精神的特殊性恰恰表现为质疑传统理性并解构一切现有不合理的理性体系。近代文学囿于时代文化的局限 ,以不同的方式显示出情与理的内在分裂。这一现象在五四之后得到克服和超越 ,表现出情与理相互激荡的新的张力样式。新文学通过各类形象的情感体验方式与活动方式 ,展现自身的理性批判功能 ,并寄寓了作家对理性精神之培育、成长和充实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0.
乔艳 《唐都学刊》2013,29(1):86-90
文化批评是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但这一方法将华裔文学固定在“他者”的位置上,片面强调其与美国主流文学的差异性而导致了研究中的误区和偏颇。分析华裔文学中的成长主题、自传体裁、应许地思想等,可以见出华裔文学与美国文学传统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是美国文学传统的一部分,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对华裔文学的文化身份得出准确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吴娱玉 《学术交流》2023,(2):165-181
在解构思潮中,理论家几乎达成了一个共识:话语是由一系列符号编制成的网络,话语与知识、权力裹挟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生产机器,但文学不同,文学可以通过人物的变形、语言的增殖冲破话语的防线,动摇逻格斯的掌控,释放未知的潜能。德勒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探寻并发现了文学的增殖功能和逃逸潜能:普鲁斯特通过人物的复数化、叙事者的游离化将文学从单一独白变为多声部喧哗,由此德勒兹显示出与传统背离的哲学思想和全新的认知模式,他用繁复体代替同一性、拟像反对表象,将传统哲学建构的“一”的世界翻转为“多”的集合,从而探索一个肯定差异、发现多元和不断增殖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西方文学,特别是现代主义倾向的文学蕴含的是一种非理性人本意识,它是对传统的理性人本意识的反拨。但这并不意味着20世纪的作家都是非理性的崇拜者。特别是20世纪 50年代后,西方文学明显表现出对新的“理性”与“上帝”的追求,显示了对更高意义上传统人本意识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乐记》撰作年代再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纲为钟文典《太平天国人物》再版作序,指出该书最大特色,是学习司马迁写《史记》的方法,以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查资料用材取材;因而考证史事、评价人物多有精湛的论断,对太平天国史研究作了重大贡献。认为人物传记既是传记,又是文学,应以《史记》人物传为典范,而不宜以写论文的笔法来撰传记。此文有感而发,颇中时弊。  相似文献   

14.
陈萍 《社科纵横》2007,(10):169
詹姆斯.乔伊斯奠定了意识流小说在英语文学中的地位,使现代英语小说获得了新的表现形式。《尤利西斯》是现代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典范。乔伊斯通过对三个核心人物的描写和人物潜意识的挖掘,深刻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5.
俄苏汉学家善于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美学观将中国解放区文学置于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发端的中国新文学的大系统中进行总体考察和宏观把握.他们认为,中国解放区文学作家发扬光大了鲁迅战斗的优良传统,深刻理解和把握民族文学遗产和民间口头文学创作,在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充满现代内容的新型的人民文学.新生活、新人物、新思维是其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李咏吟 《浙江学刊》2000,(2):106-111
文学的理论性解释和历史性解释是相互关联的两种文学解释活动,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本文认为,文学解释作为一种理性认知活动,它必须确立文学的基本认识立场,对文学本身形成系统而深入的认识。在文学解释中,必须追求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时代性与历史性的统一,形成纵横比较的文化视野。本文确立了文学解释的理性话语系统的逻辑构成原则,提出了新的系统的文学解释观念。  相似文献   

17.
蒋承勇 《浙江学刊》2000,(2):128-131
20世纪的西方文学,特别是现代主义倾向的文学蕴含的是一种非理性人本意识,它是对传统的理性人本意识的反拨。但这并不意味着20世纪的作家都是非理性的崇拜者。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文学明显表现出对新的“理性”与“上帝”的追求,显示了对更高意义上传统人本意识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求是学刊》2018,(5):127-133
文本意义边界的存在决定了任何文本阐释均具一定限度,该限度虽不可明晰定义但却实存于文本阐释之中并可理性预期。文学阐释的开放性同样须顾及作品可预期的意义边界,以其阐释限度的自觉来确保阐释活动的合法性。当代文学批评问题的一个突出的阐释学征象在于:对作品的多元价值判断往往覆盖了文学阐释应有的理性底色,在阐释的不断翻新中,作品"意义"变得无际无涯,泛化的阐释最终导致对文本意义的疏离。鉴于此,文学批评须重提阐释对自身的理性要求,通过建立一种具有话语规约性质的"公共阐释"增强意义阐释的有效性,由此彰显其批评活动应有的内在尺度与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9.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我国出现的先锋小说给文学创作带来了许多新鲜的经验,同时也提供了相应的教训。但这一创作现象一直没能得到恰当的阐释。一些后现代主义批评家出于张扬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需要,硬性肢解先锋小说文本,夸大它们反传统的一面,因而当这些小说家普遍向现实主义回归时,他们又大张挞伐。本文认为,先锋小说确实移植了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技法,但它们又和西方原装的先锋小说不同,并从三个方面即人物——故事模式、意义的传达、生存的焦虑论证了它们中的多数文本依然和传统小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试验过后,先锋小说家普遍回归传统就势在必然。从这一论证出发,本文还认为文学中的任何革新必须尊重传统,完全摧毁传统只能走向岐途。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将公司董事义务以成文法形式颁布是英国《公司法》(2006年)最为重要的变化之一,这为英国公司董事义务的司法以及商事实践提供了便利。然而,其董事义务的成文法又非简单地移用判例法的规则。这一成文化(codification,也叫法典化)过程是集上百年积累的法官以及律师智慧,并在相关政府机构的通力协作下英国立法活动一次卓越成就。其成文法不仅巧妙澄清、调和及梳理了判例法规则,同时也为保障判例法在董事义务未来立法上的生命力提供了支持。这一成文化立法过程,充分体现了英国公司法董事义务判例法规从判例法发展到成文法的独特演进路径,为更多公司法与判例法规则的成文化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