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古典散文流派源远流长,其发展与整个中国古代散文史相始终。它的演化大体可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三个时期,经历了由早期初成阶段到开始成熟阶段,再到完全成熟阶段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明清散文流派众多,明确接受韩文艺术传统的只有唐宋派、桐城派和湘乡派.数量虽少,但影响比较大.其他流派,疏离倾向明显.它们对韩文艺术传统的接受或疏离,受到明清思想文化新变和韩文艺术传统儒家思想属性的影响.接受或疏离,主要表现在对待韩文艺术精神和艺术风格的态度上.而无论接受或疏离,都不是绝对的,而是接受中有疏离,疏离中有接受.  相似文献   

3.
流派统系,流派领袖(或代表作家)和流派风格是流派研究的三个主要层面。明清章回小说的流派划分,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为起点,已大体形成了自身的学科意识。随着明清章回小说研究的逐渐深入,学术界对鲁迅的成果陆续提出了若干商榷意见,促使我们重新检讨明清章回小说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后不久,国内的收藏界正处在方兴未艾的初级阶段,身逢其时的梁蕈凯恰好赶上了这趟蓄势待发的文化复兴运动的列车,作为中日之间印石文化积极推广者的他以其个人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见证了一段中国大陆波澜壮阔的明清流派印鼙拍卖全景。此文即是根据他的口述整理的明清流派印章拍卖简史。谈及中国明清流派印章拍卖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及1995...  相似文献   

5.
明代中后期,尤其是秦汉派形成以后,散文流派演变加剧,带动了明文的健康发展。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思想家、散文家王阳明的出现。所谓流派演变,涉及散文家革新意识的形成,以及散文艺术精神、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的转换,王阳明正是以其特有的心学理论、散文主张和散文作品,对它们起了催生、导向和示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文新教授在《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中对中国古代文言小说进行辨体研究之后,又和鲁小俊、王同舟推出了一部《明清章回小说流派研究》(以下简称《流派》,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对明清章回小说流派文体规范的确立及其分化演变作了学理上的阐释,为小说史的研究和撰写提供了一个崭  相似文献   

7.
在白马湖文学群体概念的表述中,主要有两种称谓:一谓“白马湖作家群”,二谓现代散文“白马湖派”。通过考察白马湖散文家群体之形成流派所显豁的共同美学追求与风格特征,讨论其认定流派的种种客观的学理依据,进而阐释现代散文“白马湖派”,作为一个体现流派特质的散文作家群体的存在,是无庸置疑的,其散文“白马湖派”的称谓是相宜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散文史的撰述,散文发展演变阶段或时期的划分,应注意从作家创作、散文自身和散文文体三个角度审视,其中从作品自身的状态体认散文发展演变的规律较为适当;对散文内容的安排,应当循序渐进而不是跳跃性的内容缺失;散文史作家选择的不一导致散文史撰述作家层面上的不平衡,影响对散文史流变的体认;散文史引用的作品,谁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没有解决,客观上形成散文史撰述不同的文本走向,继而有了作品层面的不平衡;散文作品艺术特色的评价见仁见智实属自然,但或东或西及同一文本的不同评价易让读者迷惑,撰述者需寻求评价的客观性;散文流派的论述,分论不见流派中人的创作共性,合论不见流派中人的创作个性,显然需要将分论与合论综合在一起考察彼此之间的联系;辞赋与骈文入散文史素有分歧,它本是不同散文观念的结果,而文体限定性的影响也是深刻的,使撰述者的论说往往有一定的程式,缺乏活力.因此,重写散文史成为新的期待.  相似文献   

9.
评李渔散文     
清初李渔,素以戏曲论著及传奇剧本著称,但还兼撰小说、诗歌、散文。他的散文向来未受称许,古代散文史著作中也不录其名。其实《李笠翁一家言》中的散文,尤其是《闲情偶寄》部分,文风独特。在明清时代的散文中,也堪称别具异彩的一葩。今试探撷一二,以利于更完整地评价李渔的文学实绩,也更全面地了解明清散文的风貌。  相似文献   

10.
东魏北齐散文受到北魏散文的沾溉、高氏统治者支持文教和文学事业以及东魏北齐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加强等因素,促成了东魏北齐散文的鼎盛局面:作家之多,所谓"邺京之下,烟霏雾集";散文文学流派的出现;散文创作数量多,题材广,艺术性高。  相似文献   

11.
20年来,江苏常州散文学会的作家作者,出于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创作发表了大量的散文作品,出版了近30部散文专集,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地区的社会进步和风情世态,体现了全新的时代精神,并且形成了“实写”和“虚写”两个艺术流派。其中最具有思想深度的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大致有六个类别:文化散文、乡土散文、旅游散文、社会散文、科教散文和世情散文。代表常州地区散文创作的成就,也是新时期中国散文大观园中的一处靓丽风景。  相似文献   

12.
从自由言说到自觉言说的整合--"延安时期"散文现象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延安时期”的散文经过由自由言说到自觉言说的整合的过程。自由言说时期 ,散文形式多样 ,充分表现了对个性主义的追求 ;到了自觉言说时期 ,散文形式单一 ,成为当代“抒情散文”的自觉滥觞  相似文献   

13.
论先秦赋与散文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赋体文学中,骚体赋与汉代之作形同神异;诗体赋与汉赋大体相近,名称则异;散体赋是先秦及汉以后的主体。先秦时期的辞令或书信、上书作为独立的散文本已存在,并非汉代以后才从诸子和历史散文中独立出来。先秦散文注重抒情说理,特色鲜明,风格迥异,其艺术成就对后来的散文乃至小说都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和徐志摩的散文创作风格迥异。他们为20世纪中国现代散文文体和语体的发展都起到了某种开创性作用。朱自清以谨严适度、幽雅静态和温柔敦厚的抒情风格成就了与我国散文传统相承续的正宗审美风范。徐志摩则以“浓得化不开”、“跑野马”的自由风格反叛传统美学根基,以“欧化”的语体重启了现代散文领域的“审美变革”。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力探讨王禹傅的四六文创作及其特色问题。认为王禹傅的四六文创作追求是远溯三代、两汉文风、直接贞元、元和风格的,上承元、白,可谓开宋四六之先。王禹傅制诰类四六文以得体庄重、宏丽典赡为主,而表启类四六文则工对简洁,情事兼优。用常语常典、用古文写法做对偶文章是王禹傅四六文的主要特色;同时,善于融裁、用事精当也是其显著特色。“元之独开有宋风气”,王禹傅四六文是骈文宋调的初创。  相似文献   

16.
王珂 《东方论坛》2003,(3):33-40
散文诗是一种世界文学体裁 ,散文诗文体在生成发展过程中与诗、散文等文体相互作用。二十世纪中国散文诗是中外类似于散文诗的文体在特定时代契合的产物 ,是西方散文诗文体在中国本土化的结果 ,文体特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西方偏向于散文 ,在中国偏向于诗 ,甚至被长期视为新诗的一种诗体 ,极大地影响了新诗的诗体建设。“散文诗”作为这一文体的“称谓”是不准确的 ,造成了这种文体与诗和散文两种文体的串义现象 ,导致了中国散文诗的文体建设与新诗的文体建设的混乱。  相似文献   

17.
王雪 《东方论坛》2013,(6):111-115
新时期以来散文文体叙述性增强,抒情性减弱,“情-景-理”的结构模式受到不同风格“个性化”叙事的解构,而文本的思想与文化内涵都更加丰厚。散文精神向度的雅俗分流,思维视角的“向内转”以及表达方式的叙事化成为文化转型期散文文体的重要表征,这同新时期的时代文化语境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散文文体表征的嬗变既可映现出时代的总体文化特征,也呈现出话语创新的文体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汉语自19世纪末开始走上漫长的欧化之路,在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汉语欧化痕迹均十分明显。汉语欧化进程中,近代散文文体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同时散文对语言欧化进程也有一定的影响。以新文体、逻辑文为例可以分析得出,政论散文由于欧化而趋向浅近、平易,表达方式趋于严谨,语意更加曲折。但是散文文体的解放仍然有限,近代散文家对古文的复杂态度,古文广泛的作者和读者基础,构成散文文体全面解放的阻力。  相似文献   

19.
苏轼散文的语言特色与创作个性,在语言上,注重平易自然,明快畅达,但又不乏活泼生动,圆畅流美;以散语为主,长短错落,连用排偶句,凝重与流美结合;好用善用比喻,新奇而不生硬,以自然妥贴取胜;语言形象精炼,言简意赅,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