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带"得"程度补语句是现代汉语中常见而重要的句式,其结构和语义上的特殊性引起了汉语语法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句法、语义、语用和认知等角度对这一句式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语法研究领域在不断拓展,对该句式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本体方面,而是应该顺应学科发展的新形势,加强该句式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汉语存在句是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句式,但对存在句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是其他句式研究的附庸。本文对存在句的定义、类别和语用方面做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3.
甲文没有被动句式,西周金文中已出现被动句式,汉语被动句式究竟是如何形成发展的,素无定论。本文首次对今文《尚书》被动句进行穷尽性的全面考察和分析研究,不仅填补了今文《尚书》专书语法研究的空白,而且还系统论述了汉语被动句的形成机制和发展动因,对汉语语法史研究的一些传统结论也提出新的见解。诸如:汉语真正的被动句式不是“春秋以后的事”。最先产生的汉语被动句是语义被动句,然后才出现语法被动句,后来语义被动句和语法被动句并行,语义被动句不断衰减,语法被动句的形态也经过简单—繁化—再简化的发展过程。“于”字句表示被动是汉语语法被动句的最早形式。汉语被动句产生的直接动因可能是基于修辞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汉语歧义成结小句歧义产生的根本原因,采用概念框架的研究方法,对具体实例"跑丢"小句和"追累"小句的语言表达和概念内容的体现关系进行了微观分析,重点研究其概念结构的不同重合方式。结果表明:动词的多义性以及句式分析的不同方法都不能有效地解释汉语中的歧义现象,而概念框架的认知分析为该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歧义就是事件参与者的概念语义角色组合关系的差异,更确切地说,是事件概念框架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以用概念框架来进行形式表述。  相似文献   

5.
汉语动词拷贝句式经过历史长期的发展已成为汉语中的常用句式,但通过对口语和书面语使用状况的调查,发现外国留学生对该句式的掌握程度偏低,其原因在于该句式具有语法特征的复杂性和使用中的口语性。留学生在习得这一句式时存在回避、泛化和误用宾语这三种偏误类型。  相似文献   

6.
战国后期,被动句式在古汉语中被广泛应用,《吕氏春秋》是这一阶段重要的语料之一。被动句在《吕氏春秋》当中使用时,传统标志被动句主要以"为"字句、"见"字句、"于"字句为主,它们占据了标志被动句的多数席位,同时也出现了少量的"被"字句、"乎"字句。而《吕氏春秋》被动句真正的主流是意念被动句,这是由主观意识感知的被动句,不存在被动标志词。研究《吕氏春秋》被动句,总结其中的语法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把握先秦汉语被动句式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针对存在句是俄汉语中一种比较有特点且应用广泛的句式。在语言学界是研究论点之一。阐述了表“有”意义存在句是存在句中最基本的句式,对其研究具有普遍的基础意义。分析了俄汉语中表"有"意义存在句的对应表达手段的共性与个性,同时揭示了其内在的认知原因。  相似文献   

8.
"把"字被动句是近代汉语时期新兴的被动句式,在语义和句式结构的共同影响下于元代产生,明代有所发展,但见次率低、结构简单,清代逐渐衰亡,在现代汉语共同语中已经消失,但在汉语方言中还有所保留。  相似文献   

9.
从汉语连动句的英译看英汉语句子结构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句子结构有着比较大的差别.连动句式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式,能够比较充分地反映汉语句子结构的特点.文章通过连动句的汉英翻译,对比研究了这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方面的一些差异:汉语句子的组织遵循时间顺序原则和主次顺序原则,而英语的语序相对自由.  相似文献   

10.
近代汉语"去+VP+去"句结构类型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VP+去"句是近、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现代汉语对它的讨论仅限于"去"在句子中表义的虚实上,而对这一句式产生时代及其发展还没有涉及到.因此,本文就这一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1.近代汉语"去+VP+去"句结构类型;2.近代汉语"去+VP+去"句产生时代及其发展;3."去"的词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前贤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后,指出汉语中动句的语义偏向为评价性;在对评价性进行解释后,重点对该句式的评价性进行了分析,并且从认知角度探讨了这一句式的语义构成机制.  相似文献   

12.
领主句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因其特殊的句法构造,该句式分别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末及近年来三度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分析了这三个阶段领主句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依此对领主句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被动句是一种语言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句子结构,英语与汉语在被动句的使用方面,有异有同。本文从语法范畴、功能和结构成分三个方面就汉语和英语的被动句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着重讨论了英语中没有而汉语中存在的被动句式的语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被动句是英、汉语中很常见的一种句式结构。意念被动句的使用问题也一直是语法学家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英、汉语中的意念被动句在形式、结构和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可进一步了解其在实际运用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NP+不+X+谁+X"是指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紧缩式反问句式,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这一句式实际是一个由"NP+不X"(陈述性否定句形式)和"谁+X"(反问句形式)整合而成的双重假设性否定句式,常用来强调表示"NP肯定具有X所指明的情况或属性"这样的意思,含有"X所指明的情况或属性非NP莫属"的强调意味。对"NP+不+X+谁+X"句式的考察分析,并不是对这一句式研究的终极目标,还可以进一步研究该句式的上位句式——"NP+否定成分+X+疑问成分+X"句式。  相似文献   

16.
可逆性与非可逆性“NP受+V+NP处”的派生过程及句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有一种"NP受+V+NP处"句式,当动词V具有[+附着]的语义特征时,该句式具有可逆性,即句式中的NP受与NP处可以互相交换句法位置.但"NP受+V+NP处"与"NP处+V+NP受"只具有句法形式上的变换关系,二者的派生过程及句类意义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中的"与其"句式是一种表达取舍主体主观认识义的句式。研究发现,在"与其"句式内部,主观性的表达在强弱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与该句式取舍主体的人称选择有关。另外,取舍主体的人称选择对"与其"句式在"行、知、言"三域中的表达也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8.
《管子》被动句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国后期至西汉时期是汉语被动句式发展的重要时期,《管子》是此时期的代表文献之一。研究《管子》被动句式的结构类型和特点,有助于全面地认识战国后期至西汉时期被动句发展的情况。诸如“于”字式被动句的辉煌和迅速衰落,“见”字式被动句的发展和逐渐成熟,“为”字式被动句的成熟与衰落,“为……所……”被动句式的兴起和快速的发展,“为……之……”式被动句的产生与极速的消亡,“为……之所……”式和“被”字式被动句的萌芽与缓慢的发展等。《管子》中的被动句式,在汉语被动句式发展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非独立句式“谁让(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作者汉语口语语法研究系列论文中的一篇,描写并研讨汉语口语中的常用句式"谁让(叫)……".这种句式的特点是语义功能主要是强调责任,其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相悖;语用条件是用于反应一答话,而不能用于叙述,所以属于非独立句;在不同的语境中显示不同的情感意味;是一个开放性的句式,具有很强的组合功能;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语法现象,在现代汉民族的交际中普遍使用.  相似文献   

20.
身体行为句式是汉语里的一种常见句式,其基本结构模式为"n1+v+n2",例如"他摇了摇头"。句子中通常有两个名词,一个指人,一个指人身体的某部分。句中的动词和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特别是施受关系比较特殊。身体行为句式属于可变换句式,句式之间的变换形式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