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壮族是我国南部一支古老的族群,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而丧葬礼仪更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在与其他族群互动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夫妻绝义仪式行动,它往往被赋予多重的文化内涵与社会意蕴,夫妻之间失去伴侣后的心中苦闷以及对未来的恐惧,构成了人类永恒的精神信仰。  相似文献   

2.
壮族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形象、生动、真实地展现出了壮族社会的历史发展,饱含着壮族人民对自己乡土的热爱和怀念,是承载壮族人民伦理道德观念和道德理想的重要载体.它彰显了壮族劳动人民的优秀道德品质,反映了壮族人民的道德评价观念,表达了壮族人民的道德理想追求,因而也成为了壮族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和载体.  相似文献   

3.
人生礼仪是一个人一生中在不同年龄阶段所举行的仪式。在壮族的传统文化中,人生礼仪主要由诞生礼、婚礼、寿礼、葬礼构成。文章拟在对壮族人生礼仪的主要内容作简单归纳介绍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在人生礼仪中所体现出来的壮族人的生死观念、社会伦理观以及贯穿于各人生礼仪中的人际馈赠关系。  相似文献   

4.
壮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这种伦理思想存在于壮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自然崇拜、民间信仰、神话中,体现了壮族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这种生态意识对解决21世纪的生态环境问题无疑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汉语语言与汉族文化互相渗透 ,密切相关。反映在词汇上 ,语言就具有了民族性和隐含性  相似文献   

6.
壮族民间歌谣种类繁多,题材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反映了壮族人民丰富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蕴含着深厚的伦理意蕴,成为了承载壮族伦理思想的重要文学载体,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对壮族地区道德传播和文化发展都具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词的文化义、交际文化义与对外汉语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文化义作了新的界定,认为词的文化义是词义中隐含的反映一个民族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心理态势等诸多文化因素的意义.它是对词义从文化视角考察得出的结果.本文还就文化义与词义及其构成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考虑到绝大部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我们提出了"交际文化义"这一概念,并对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如何揭示"交际文化义"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自古至今,草一直点缀着美丽的大地,也点缀着诗国的天空。当诗人的双眼注视着天地间平凡的青草,再经心灵的沉淀,青草便叠映着诗人的各种情感和体验构成奇妙的心灵幻象,随着视点和角度的转换和调整,诗人之情思、感悟和启迪也不断衍生。这样,普通的青草便折射出玄妙莫测氤氲万状的灵光,表现出玲珑剔透灵动飘逸的神韵,历代骚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吟咏青草的篇章,形成了诗歌百花园中青草意象独特的文化意蕴草,象征着生命境遇;诉说着历史兴亡;见证着生离死别。  相似文献   

9.
论后稷形象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后稷作为周人始祖形象的出现 ,不仅本身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而且在这一形象的衍变中 ,反映出了当时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 ,呈现出了不同时代的文化意蕴。后稷这一形象对于当年教稼园所在地 ,今天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来说 ,无疑具有了新的时代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0.
壮族的历史源远流长 ,文化特色浓厚。壮族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 ,与汉文化接触 ,并从汉文化中吸收了大量的文化因子充实自己。在汉文化的强大影响之下 ,壮族民众的文化观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 ,但由于民族“底层文化”的影响 ,使他们的文化心理取向与内在的民族文化发生了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1.
敦煌文献中保存了大量丧俗文,详细记载了古代敦煌丧葬习俗,可弥补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从保存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出,敦煌丧葬仪式大致分为临终、停丧、吊丧、入殓、出殡、下葬和斋祭七个步骤,同时因为仪程的需要,都会有相应的祭文、斋文等丧俗文学作品产生,且不同的丧葬仪程对各类丧俗文的结构模式和文体风格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性格 ,是人类在一定的自然与文化环境下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心理品质 ,亦即人的一种文化心态。每个人或每个民族、族群的性格特征往往因环境不同而显出千差万别。广西那坡县黑衣壮族群淳朴善良、诚实敦厚、刚毅耐劳、拘谨保守、缺乏创造活力等性格特征 ,既是该族群文化心态的真实写照 ,也是我们认识其文化特质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3.
心理品质是由文化素质内化而形成的 ,一个民族或族群的心理品质往往是构成其文化特质的重要因素。以黑衣壮民间风俗为载体 ,沿着黑衣壮人的情感智商———心理共性品质———文化特质的思路 ,解读黑衣壮民间风俗所反映的黑衣壮人的情感智商 ,进而透视隐含在其中的带有共性的心理品质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该族群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4.
佯僙人是毛南族的一个支系,对其历史文化的记载和研究都非常少。观察佯僙人的丧葬活动,通过分析和整理所收集的材料,文章提出了佯僙人的丧葬仪式反映了其祖先的迁徙历史的观点,认为佯僙人系从广西柳州地区迁移而来,在历史上曾经和汉族有过密切接触。  相似文献   

15.
鄂西土家族“跳丧舞“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跳丧舞"是土家族先民古老而奇特的丧葬习俗,是一种建构在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之间的文化心理的行为形式,它以其古朴的气息传达出原始群体强烈的生命意识。本文从宗教与哲学的角度对其产生背景、发展源流、表现形态加以分析,试图揭示出这种民俗事象背后的原始宗教特征与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兀儿"是佤族在丧葬仪式中使用的一种吹管乐器.在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念影响下,"兀儿"成了佤族死者生前显赫身份的一种象征符号.在日常生活中,佤族人对"兀儿"充满恐惧.但用"兀儿"演奏出来的丧葬音乐却具有抒情、欢快的音乐特征.这些音乐特征蕴涵了佤族人尊重自然、客观看待死亡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17.
壮族的农事祭祀节日系统内容十分丰富。在文化属性上,它体现了鲜明的稻作文化或说“那”文化特征,反映了壮族宗教信仰的内涵,展示了壮族的认识水平和民族心理。壮族的农事祭祀节日系统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红河流域哈尼族有树葬、水葬、火葬和土葬等多种形式和分类,体现出哈尼族人生阶段丧葬习俗礼仪中的二元多维的人际关系:即现实的人世关系与宗教中的鬼魂体系交互作用的"事死如事生"和原始血缘"过渡性"的人际关系、悲文化与喜文化交互作用避祸求福的人际关系、血缘婚姻家族与地缘性同胞邻居交互作用的血缘与地缘混合的人际关系,并提出了促进哈尼族丧葬活动中人际关系和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就历史上广东壮族与汉族的关系进行探讨。作者认为,历史上,广东壮、汉民族关系一直十分融洽,两族经济联系紧密,商品交换频繁。在语言、风俗习惯方面,两族相互影响和交融。壮汉两族互通婚姻,互相往来,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20.
彝族丧葬与森林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彝族对待生命的态度、死亡后灵魂的回归、丧葬过程、墓地的选址等诸多方面,从而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丧葬森林文化.这一独具特质的森林文化中蕴含着人与树木森林同构以及敬重树木森林的生态观,对于合理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