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在铺排史料的基础上,发现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三的“本事”不见于《山海经》,乃出于《尚书》等典籍。由此进一步考释出;一、这是一首被后人误收入《读山海经》组诗的咏史诗;.二、陶渊明对尧禅让舜是一种讽刺态度,而对共、则是同情的。  相似文献   

2.
《山海经》作为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典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已经得到学界的公认。郭璞的《山海经》注对我们解读《山海经》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它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的文献错误,为我们正确理解《山海经》带来了障碍,因此需要经过仔细校勘,尽量还原其本貌。同时,郭璞以后的历代《山海经》注家都做出了或多或少的贡献,但亦存在不当之处,同样需要经过辨析,以纠正其错误。  相似文献   

3.
《山海经》是一部蕴涵原始文化的古代典籍,反映了中国上古社会的原始信仰。原始宗教信仰作为原始信仰的一部分,在《山海经》植物神话中有大量记载,主要体现在载日神树、变形神话等方面。通过梳理这些原始宗教信仰的表现,可发现相较于今日宗教信仰,原始宗教信仰承载的是十分现实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一、族称 [三苗]古族名,该族活动于长江中游的鄂、湘、赣等省。据《吕氏春秋·召类》、《山海经注》、《墨子》、《史记·五帝本纪》等典籍载,在我国父系氏族公社的末期,三苗曾与以尧、舜、禹为首的部落联盟发生长期战争,终因力量悬殊而  相似文献   

5.
1 鲁迅先生在一篇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道,《山海经》是他儿时“最为心爱的宝书”之一。因为那里面“画着人面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因其所书所载一般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故而我国历来的古籍书刊都认为《山海经》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志怪”书。 的确,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山海经》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自古号称“奇书”。全书仅3万1千余字,却包含着关于我国古代地理、历史、神话、民族、动物、植物、矿产、医药、宗教等多方面的内容,保存着丰富的历史资料,是研究上古社会的  相似文献   

6.
一、简述《山海经》的语言特点 历来被斥为荒诞不经的古代文献──《山海经》,研究发现这是一部古代世界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百科全书。由于它的语言古奥,时间距我们久远也由于我们受到历史常识的束缚,从而为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这部光辉巨著带来一定困难。 《山海经》共18卷,仅从我们今天能看懂的部分,就包括了非洲、亚洲、欧洲、美洲和北极地区,并有对这些地区具代表性的山川、河流、动植物以及自然环境的描绘。 历代《山海经》专家都是在汗牛充栋的典籍里找根据,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而不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去考证。而且没有超出中原大地,或者至多到日本列岛的范围,因此,对一些看似千奇百怪的人和物只能归结为无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传统注解《山海经》的基础上,综合传统各派的主要观点,通过研究和分析《西山经》和"泑泽"的地理方位,以及《山海经》中"里"和"仞"等长度单位的换算问题后,全面探讨了《山海经》中总共多达20处所记载的昆仑的地理形势,从而对《山海经》中昆仑的地理位置进行了全新的探讨,并得出结论认为《山海经》中的"昆仑"是指今贺兰山。  相似文献   

8.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汉语义典,它汇集了古代典籍大量的同义、近义词和多种名物专称分门别类进行解释,开创了义典的楷模,纂存了珍贵的词汇资料,理论及特点如下:一、以义类初便于翻检使用据宋邢吴《尔雅注疏并校勘记·序》,《尔雅》汇集的词语,除《五经》外,还取自《楚辞》、《庄子》、《列子》、《穆天子传》、《管子》、《吕氏春秋》、《尸子》、《国语》和《山海经》等等①。这些典籍,都是古代汉语口语的"书面语言"和当时的口语大体相适应的。但是,随着  相似文献   

9.
该文从词汇学的角度对《山海经》中记载的211个植物名词进行构词研究,通过全面考察其结构类型与构词成分,揭示了《山海经》中植物名词的一些特点:植物名词以单纯词为主;合成词中偏正结构占绝大多数,其中名名式又是主要形式;植物名中动词性语素很少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与解释。  相似文献   

10.
略论《山海经图》的流传情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存的《山海经》是《山海经图》的释读文字 ,所以要研究《山海经》还必须对《山海经图》的有关情况进行考证。《山海经图》亡佚的时间 ,大致可推定在汉宣帝至汉成帝之间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一物一权原则在物权法中的地位存有争议。传统一物一权原则有其特定涵义,因其内含物权的基本功能价值和反映物权的基本属性与商品经济的要求,应予坚持。传统一物一权原则为罗马法时代的产物,主要适用于有体物和所有权,已滞后于社会现实,因应社会发展变迁,其内涵应有所发展,即"一物"包括"客观一物"和"观念一物"并囊括有体物和部分无体物,"一权"包括所有权和他物权等。  相似文献   

12.
伦理就是社会角色配置之道,人们把对社会角色配置之道的认识与体悟现实化就成为"道德"。道德的本质就是伦理的现实化,现实化有三种形态,一是现实化为社会道德规范,二是现实化为个人道德品质,三是现实化为具体道德实践。伦理总是对一定时空范围的社会共同体而言的伦理,我们把特定伦理适用的时空范围称为伦理时空。伦理关系的本质就是自我主体(self-sujects)与他者主体(other-subjects)之间的价值关系。哲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当是"伦理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关系"。正义是具体条件下最能够实现共同体价值最大化的价值。道德正义有四种涵义,一是指道德规范的正义性;二是指作为美德的正义感;三是指道德实践领域的正义,即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间的均衡;四是可以作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总原则的规范。我们将对金规则的解释合起来就是:"以人为人、助人成人;人道人宜、非人非宜。所宜所欲,不宜不欲。"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建设银行,加强国际业务经营管理势在必行。文章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发挥人才效能;完善服务功能,保持并巩固传统的国际结算业务,开拓新兴的外汇资企业务;调整营销策略,在系统内因地制宜发展,加大本行营销力度,服务外资企业;加快网络化建设,在广泛合作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支撑发展网络银行这一新型业务品种。使建设银行国际业务核心竞争力得以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4.
学分制的本质特征与实施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分制是以学分为单位 ,测量和控制学校教育量和学生学习量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适应了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多样化要求 ,具体可概括为 4个方面的特征。我国现行学分制有普通高校学分制和自学考试学分制两大类型 ,而普通高校学分制又分基本全面学分制和学年学分制两种模式。对于尚未实行学分制的高校 ,实施学分制有六条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5.
社会事实是人类的经验可以把握的一类基本事实。社会事实与自然事实的基本区别在于它的价值蕴含。因此,价值包容于社会事实之中,并且不同的价值决定了社会事实的不同特性。具体来说,依据与社会事实的不同关系,价值可以区分为这样三种类型:价值Ⅰ蕴含于精神性社会事物之中;价值Ⅱ是相应精神性社会事实的行为价值(应当);价值Ⅲ是存在于具有物质载体的社会事实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重新解读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的政策,不仅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策,而且也不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新经济政策是退却,但这是有限度的、有秩序的、适时将转入反攻的退却。新经济政策并没有改变列宁的社会主义观,列宁与马恩的社会主义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广义量词理论是一阶逻辑的扩展。该理论已经成为逻辑学和语言学中重要的推理工具之一。广义量词是对来自于一阶逻辑中两个标准量词(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推广。对一阶逻辑进行扩展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为了解释亚氏三段论形式以外的大量的有效推理;其二是为了提升一阶逻辑的表达力,使得计算机能够更好地处理自然语言。文章阐述了广义量词理论来自于哪里,是如何得来的。现代谓词逻辑首先通过固定一阶逻辑中的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真值定义,然后把它们的真值定义推广到〈1〉类型的广义量词,之后把〈1〉类型的广义量词的真值定义推广到任意的广义量词。这样就可以把任意的广义量词添加到一阶逻辑中,从而得到表达力更强的逻辑———广义量词理论。  相似文献   

18.
五十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道路曾先后做出了三 次历史选择:以重工业优先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选择;以重、农、轻为序,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 史选择;以"夺钢保钢"为中心,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论体育的存在形态和质的规定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存在着两种形态:不可传递的非物化体育是体育存在的第一形态,可继承的物化体育是体育的第二存在形态。体育是物化和非物化的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成。物化体育是非物化体育的真实反映。这都昭示着通过自我运动实践获取运动效果是体育的质,是体育内部所固有的一种规定性,是体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质。人为割裂体育,只将非物化或物化体育视为体育,则是十分片面的,对体育的发展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制”叙事,充分展现了“一国两制”嬗变的历史进程,是“一国两制”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在“一国两制”叙事中,祖国统一、高度自治、共同发展是其基本维度。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立场是“一国两制”祖国统一叙事的核心,国家管理方式创新的制度架构是“一国两制”高度自治叙事的重点,民族复兴的方向指引是“一国两制”共同发展叙事的关键。探索“一国两制”叙事的多重维度和结构,对于理解新时代“一国两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