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人类必然要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而在构建生态文明的过程中,生态意识、生态潜意识以及建立在生态自我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消费,将是构建生态文明的核心。文章着重分析生态意识、生态潜意识与生态自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它们对生态消费的影响,并提出建设生态消费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论生态经济生态价值和生态经济效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现代经济实质上是生态经济,承认生态环境有价值,是现代生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按生态经济规律办事,全面提高生态经济效益以推动社会全面、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的价值生态是建立在对生态之理性综合认识基础上的价值体系,可以展开为三态和谐,即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和谐、人与社会(人)之间的人态和谐、人自身的心态和谐。三态和谐作为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赋予了人本理念新的理解。它吸取了物本理念的合理内核,在重视"人"的同时也重视"物",光大了原有人本理念所强调的人的主体性,将人不仅视为责任主体,而且看做创新主体、享用主体。  相似文献   

4.
生态的概念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学科和领域,整个社会已经深深地打上了生态的烙印,生态已经衍生成一种思维方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将不断影响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也已经上升到执政党的高级执政理念,而要实现生态文明必须要以生态民主作为一种制度保障。本文从生态概念入手,分析了生态思维、生态文明和生态民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生态主义和生态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生态,什么是生态文明,什么是生态主义?这是首先要区别的几个概念。我初步认为,生态就是自然生物存在和发展的状态;文明和人相关,生态文明就是人对自然生物存在和发展状态的感受、理解和态度,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物本身,一是人对它的理解与态度,二者结合,缺一不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生态文明,而生态主义则是生态文明发展过程中,在20世纪西方后现代语境下产生的一种特定的社会思潮,一种特定的历史现象,[A.bran well 在1989年称1970年以后的环保和生态运动为“生态主义” (ecologism)],三者既相互关联,又不是一回事。在这里我主要谈谈对生态主义和生态美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与生态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生态文明内涵着生态正义,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实现生态正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批评与文化生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态批评在当前全球性的生态变迁中兴起。在人们的物质生存、精神生态与文化生态的世界中,存在着现实的生态、精神生态与文化生态。生态批评的动因在于文化生态的变迁,生态批评的主要对象、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处在文化生态中的生态文艺与文艺生态现象,发展生态批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8.
生态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社会主义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于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在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和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和政治力量。它是在生态主义观点的基础上 ,强调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激进政治主张 ,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则是生态社会主义中的一支 ,它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理论表达。文章通过对生态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样三个明显具有逻辑递进关系的流派概念的分析 ,揭示出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所面临的挑战及出路。同时 ,本文也是作者几年来思考生态问题的一次总结。  相似文献   

9.
生态经济与生态经济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与经济正在形成一种紧密联动的新型发展关系。要解决传统模式下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缓解生态危机 ,关键在于建立能实现经济与生态共同繁荣的发展模式 ,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融合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达到生态与经济、人与自然在更高发展水平上的和谐统一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过程。应该用生态经济农业的观念指导现代农业 ,把农业经济行为同生态环境看作一个相互制约的系统。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减少和避免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11.
伴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自然生态不断遭到破坏,无可避免地会带来人类精神的危机,人类逐渐失去了从自然中吸取力量的能力。同样,音乐艺术也在失去使人们摆脱物质和世俗羁绊的功能,成了纯粹功利的载体。音乐艺术的发展是与音乐功能作用的客观存在和人们对它不断加深的美学认识分不开的,因此,音乐美育必须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以生态哲学为指导,借鉴生态美学的理念,重构音乐美育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文化在中国逐渐兴起并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生态文化是一种以生态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的意识形态,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素。我国生态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具有历史传承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等特征,既继承了优秀历史传统,反映了社会现实,又代表着未来文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理论界对生态意识的研究虽然尚待深入,但已有较大的进展,而对于生态文明问题却未能涉及。本文对此试作探究。  相似文献   

14.
用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化是一个文化体系,它是坚持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文化,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个概念的内涵是博大精深的,它蕴含着物质的要素、精神的要素和制度的要素.生态文化是检验人类是否摆脱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标尺,是检验我们是否全面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标尺,是检验我们是否对社会主义本质具有深刻认识的标尺.用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既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也是一种有效的抉择.必须深度理解生态文化的丰富内涵,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化的当代价值,必须积极探索合适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生态美学是一种具有生态维度的新审美观,是生态文明的产物,且生态美学学科的发展将有利于实现人类用“整体观”视野看待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利于促进人类“诗意栖居”的生存观、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观和“生生之关”的文化进步观的实现,生态美学的生态文明意义莫过于此。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生存的外部环境,人在一定的规律范围内利用自然,超出相应的规律,则会破坏自然,并导致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其思想与生态中心主义对自然的尊重有相一致的地方,但也有冲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生态存在与生态意识的关系蕴涵着全部生态哲学问题的丰富底蕴,是构建生态哲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平台,是贯彻生态哲学研究始终并构成生态哲学的基本问题。换言之,生态存在和生态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全部生态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任何生态哲学家都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不是生态意识决定生态存在,而是生态存在决定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当代宪法所反映出来的思想与经济生态成了人们反思的对象。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为生态宪法奠定了法理基础。对生态宪法的构建可以从权利主体多元化、权力平台的重构和新的权利宪法保护原则的建立等三方面入手。生态宪法的出现将为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19.
通过相关的文学作品,我们看到:克罗斯彼论述的欧洲生物扩张中的"杂草"、"动物"和"疾病"三个主要因素构成"植物(杂草)→动物→欧洲人(及其微寄生物病原体)"食物链,链中末端环节欧洲人的殖民扩张将该食物链延伸到新欧洲,随之流散到新欧洲的欧洲疾病、动物和植物破坏了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分别成为欧洲人征服新欧洲本土人的隐形杀手、无声英雄和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结构的一致必然呈现社会文明健康性生态,并促使人类真正行走于生态性生存和发展的路径。这既要有人的生态"类"特性所运演的自组织过程,更需要道德生态化建立平衡机制从而构筑人与自然生态的道德关系。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结构所形成的"合力"不仅是人的生命及生存"合力"的基础,并为个体生存"合力"构建了良好的生存氛围及强大的社会生态及文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