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勉语早期汉语借词浊声母的数量及其所牵涉的众多古声类颇具特色,它们主要借自汉语塞音与流音*r-或*l-结合的复辅音。借自古汉语清声母的词经历了向鼻冠塞音加清塞音复辅音的转变,鼻冠音使其后清塞音浊化之后消失;借自古汉语浊声母的词则经历了向鼻冠塞音加浊塞音复辅音的转变,鼻冠音的脱落使它们成了纯全浊声母词。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中存在复辅音声母,已被许多学者、专家提出,但尚未定论.笔者提出一些新的论据:1.渑池方言中大量保留着上古复辅音声母的痕迹;2.从一些形声字和它们的声符的读音不同中也可看出;3.从一些同声符的形声字的声母的发音不同中也可看出;4.从一些古文献中也发现有复辅音声母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复辅音声母的假说在上古音研究中是一个关系到全局意义的问题。但是,复辅音声母的提出,只是一个并不可靠的假说,谐声字“一声两谐”现象所反映的并不是复辅音声母的问题,而是上古汉语中存在双音节或多音节字的问题。由于存在单音节或多音节字,则必然导致双音节或多音节字也可作谐声字的声符,必然存在双音节声符。双音节或多音节字作声符时,往往根据表音的需要而选择其中一个音节作为声符在不同谐声字中的表音指向,这便形成了谐声字声符相同,而声母不同的现象,即一声两谐或一声多谐。  相似文献   

4.
藏缅语族一些语言的复辅音声母在沟通藏缅语乃至汉藏语的同源词上,起着桥梁作用,一些复辅音保留了藏缅语或汉藏语某些古老声母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启示我们较易看清那些现代语言意义相同或相近、但语音不同的词相互之间的联系,从而去追溯它们之间的同源关系。本文试图从比较藏缅语“马”的声母入手,探讨藏缅语的“马”与古汉语“(?)”的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概述了目前学界在对待谐声与上古声母关系研究问题上存在的三种意见:肯定态度、否定或怀疑态度。"形态说"综合前两派观点,文章认为谐声材料是研究上古声母的重要材料,这一点无庸置疑,但谐声系统复杂,为了有效可靠地运用谐声材料,我们应该从形、音、义三个方面定义谐声关系,并对先秦殷商、西周和春秋战国各个时期的谐声字加以严格的区别定性,由此得出的上古有复辅音声母的结论是可信的。最后,应该区分"谐声说"、"右文说"和"形态说"三种概念。  相似文献   

6.
无论哪一个民族的语言,随着历史的发展都会出现古今的差别和在地域上的歧异。语音的演变头绪纷繁,涉及面广,但也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有一定的方向。这里仅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来讨论藏语安多方言①中复辅音声母和辅音韵尾简化的这两个问题。一、安多方言复辅音声母的简化从反映古代藏语语音面貌的书面语(藏文)来看,在藏文创制时期,藏语中的复辅音声母繁多,不仅数量多,而且结构关系复杂。从现在调查到的藏语方言材料中可以察觉到,个别地区至今仍保留着相当丰富的复辅音声母②,均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我们如果同书面语比  相似文献   

7.
平南闽南话保留了不少汉语上古音的形式并且深受平南粤方言的影响,历史音变的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点:保存了上古音鼻冠音声母[mb-]和[-],保留了上古音清界音声母[h-],有许多上古[st-]复辅音声母分化的字例……受粤方言的影响,平南闽南话产生了[∫]声母,「ts]、[tsh]两声母消失;鼻化韵大为减少,只剩五个(厦门话12个),塞韵尾[-k]消失,只剩下[-p]、[-t][-?]三个塞韵尾;鼻尾韵增加,共19个(厦门话13个)其中、、、四韵很可能是借自粤方言。  相似文献   

8.
一我们认为,上古汉语具有大量的复辅音声母,证据主要是汉语的谐声系统和汉藏系语言的比较;而在所有的复辅音声母中,由流音r跟其他辅音结合而成的组合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这同样可以从谐声系统和汉藏系语言的比较得到证明。例如谐声系统有以下表现:  相似文献   

9.
§0.1 我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共辖七个县,其中玛曲是纯牧区,所使用的藏语比较一致,属牧区话;据八二年六月统计,全县近二万五千人,大多数为藏族牧民。夏河是半农半牧区,全县近十二万人,多数是藏族;所使用的藏语彼此有些差异。跟玛曲话比较,语音上的差别主要是表现在复辅音声母上。今以夏河九甲同玛曲曼尔玛两点的藏语材料对复辅音声母作一比较,从小大体能反映出整个安多藏语内部牧区话和半农半牧区话复辅音声母(以  相似文献   

10.
声调语言音节结构成分是互动互制的,声韵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声母的清浊特性在声调变化中起决定作用;在此基础上,送气不送气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调类的分化和调值的变化;声母是否带前置辅音和冠音以及前置音的性质均会影响声调调类的分化和调值变化,但归根到底取决于整个声母的清浊特性.语音结构的变化是声韵调相互制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在苗瑶语的六种塞擦音中,齿/龈塞擦音为古苗瑶语原生音位,其他五种塞擦音都是后起的。后起塞擦音主要有三个来源:(1)复辅音声母耦化所形成的腭前塞擦音、边塞擦音与卷舌塞擦音;(2)齿/龈擦音、塞擦音演变所产生的齿沿塞擦音;(3)声母简化合并过程中所产生的龈后塞擦音。  相似文献   

12.
从李方桂和郑张尚芳上古复辅音比较中可以得出,他们都注重运用谐声构拟复声母,着眼于音系的对立互补,都能解释一些谐声现象;不同之处在于,郑张尚芳的复声母参照亲属语言的音系结构和同源词来构拟,所以更加丰富、系统,能解释更多、更复杂的谐声现象.只是他们的拟音是从语音层面来展开论证,没有顾及形态层面,语音层面结合形态音位研究复辅音也许是以后上古音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历时语音变化的观点,讨论"车、居"及"鹄、浩、告"的语音关系。"车、居"涉及到*k-声母颚化以及*-a元音的-o音化音变;"鹄、浩、告"涉及*g-声母的擦音化(*g->γ-)、清音化(*g->k-)两种音变类型以及韵母*-uk裂化为-uok,或是*-uk先丢失-k尾入幽部,再随着幽部一等-u元音裂化为-ɑu。  相似文献   

14.
学者们构拟的上古音里,二等韵的声母常常是个带-l-或-r-的复辅音,或者韵母带有某种介音.然而在中古音的构拟中,二等韵一般都没有介音.有相当多的证据证明,上古这类复辅音里面的流音成分到中古时并没有简单地消失,它作为二等韵介音保留到中古时期.如果二等韵存在着某种介音,那么,中古汉语的元音或许是一个七元音的系统.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从《说文解字》的谐声系统和音系学讨论了在上古音单声母的研究中各家有分歧的前两个问题:来母、邪母和以母的音值问题,以及上古清唇鼻音声母的问题。认为把以母的声值拟为*l-,连带地把端知组等音值拟作各种边音是不妥当的。以母自身通转可拟为*l-,跟定母通转可拟为*d-。心母和以母的谐声,可拟为*sd-。从音系系统性上来说,鼻音和送气音及书晓的谐声关系不具备拟一整套清鼻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上古汉语无复辅音:1.汉字谐声的特殊现象是汉字时空音变或俗读误读造成的,不可作为复辅音的根据;2.汉藏语系的诸多语言有复辅音不能类推上古汉语有复辅音;3.古今汉语与方言中特殊的语音现象如切语的使用、重叠词变双声、叠育或衍音词,是汉语语音在使用上的特点、,与复辅音的性质特声、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17.
藏文~*-r、~*-l韵尾跟上古汉语-r、-n、-d和-t韵尾对应,上古汉语跟藏文-r、-l对应的-r、-n、-d和-t韵尾很可能是前上古汉语-nd、-rd、-ld等复辅音韵尾遗留下来的痕迹,湘鄂赣三省交界地区的汉语方言和汉字的谐声偏旁为这种假设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8.
"阿姨"是前附式合成词,它是词头"阿"产生以后类推作用的产物。现在的词头"阿"是汉语中原有作词头"阿"的萌芽与汉译佛经中梵文"阿"意义虚化合流的产物[1],不但可以用于人名前,还可以冠于亲属称谓之前。"阿姨"的含义随着"姨"意义的变化而变化。"姨"最初用来称呼妻子  相似文献   

19.
由"前苏联"一词引发的争议颇多,其症结恐怕在于对"前"的用法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前苏联"中的"前",一般用在现已不存在的国家、地区或机构的名称之前,表示"从前曾有,现在已无的",可以认为是一个类前缀。此外,"前"字用作类前缀还有两种用法:一是用作表职务的名称之前,指"现任之前的任何一位担任该职位的";二是用在一些术语前,指"……产生之前的"。这是受外来语缀影响产生的新用法。  相似文献   

20.
韩国语汉字词前缀“(?)”与汉语前缀“不-”相对应。汉字词前缀“(?)”的能产性远远超出汉语前缀“不”的能产性。汉字词前缀“(?)”位于名词独立词根前,不改变原词性;汉语前缀“不”位于名词(名词性词素)非独立词根前,改变原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