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内地西藏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合作能力不仅关系着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着民族、国家的和平发展。调查显示,内地西藏班办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总体效果显著。但仍存在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合作意识与合作行为脱节、合作范围局限于本民族学生之间等问题。学校教育还应积极强化合作意识、重视学生的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不断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和谐的民族关系。基于关系建构主义视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建构各民族的共生关系、利益关系、合作关系和情感关系。同时,需要遵循关系原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治理关系选择的过程、民主关系文化的展现、身份关系语境的建构和分歧关系视角的理解。为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以考虑他人想法来提升民族认知、以沟通交流达成民族共识、以民主素质扩展民族包容、以担当意识促进民族协同和以共情能力建构民族信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路径将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理念与举措。  相似文献   

3.
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教学内容存在着知识老化,教学方法存在着陈旧落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所培养的学生存在着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等问题,难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忽视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康心理的培养。加入WTO,对高职人才标准提出了新要求。高职教育必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变重"传承"为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变重"专才"为重综合意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变重"理论"为重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变重"守业"为重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变重"单干"为重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一、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现存问题及分析
  在内地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党中央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项战略决策。随着内地高校扩招之后少数民族学生的急剧增多,生源民族结构日趋多元化,如何增强民族交流、化解民族矛盾,更好地为民族地区输送合格人才,已成为内地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协调合作,培养探究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群体意识能改变教学经验中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人们非认识品质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具体到音乐教学而言,笔者认为音乐活动中不但要教给学生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审美能力以外,在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怎样迅速提高汉语作文能力一直是内地民族中学要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在参加"中小学学科学习策略研究"的实验中,我们着重研究了学习策略训练与提高少数民族初中生汉语作文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学习策略训练能够迅速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作文成绩,并能迁移到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上.  相似文献   

8.
内地藏族大学生相对于一般内地大学生,在文化习俗、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和学习方面都面临更多的心理适应问题,同时内地藏族学生又具有个人自尊感低,民族自尊心强;性格豪爽刚烈,思想相对单纯;团体意识强烈,新生易敏感焦虑等显著心理特点,针对这些问题和特点,相应的教育对策应该可以提高教育效果、缩短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9.
有鉴于国民教育具有增进边疆民族的国家认同、“团结内部”和“抵御外侮”的重要意义,民国历届中央政府均将“鼓励边疆学生赴内地求学”作为统合边疆民族的基础性工程,并在政策激励、制度保障方面积极探索,努力推行。从具体实践看,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边疆学生的族际交往呈常态化,他们对内地社会的认知,多数经历了一个“因观摩而了解”“因了解而团结”的过程,这对于来自边疆地区的青年学生与生活在内地的人群间建立更密切的联系、促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能够起到重要桥梁作用。尤应指出的是,一些边疆学生通过在内地的学习、交往与交流,对历史上的“华夷关系”和所面对的民族关系有较为清晰的认知,致力于表达民族间的共同性,认同中华民族的一体性。  相似文献   

10.
在多民族国家里,民族关系的发展影响着国家的政治与社会稳定,决定着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为了将民族关系理论推进到中层理论并进一步实证化,从民族意志和认同倾向两个维度的交互关系切入,民族关系可分为争论型、和谐型、争夺型与互惠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语言使用、宗教与生活习俗、人口迁移、居住格局、社会同化、族群分层、族际通婚、族群意识等。而民族认同极端发展会导致民族分裂;国家认同促进民族融合,民族国家一体化。因此,对城市化与民族关系之间的机理也应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