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证明责任问题是诉讼证明中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它起源于罗马法,不同诉讼形式下的证明责任的内涵亦有所不同,它与诉讼程序的性质、形式和特点有关直接联系。我国刑事诉讼法证明责任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公安司法机关须承担证明责任;(二)某些当事人亦负有证明责任;(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下负证明责任,但应如实陈述。  相似文献   

2.
吉玲 《人力资本》2008,(6):12-13
在2008这个奥运年里,社会责任成为企业极为重要的话题。这绝非偶然事件面前的偶发行为。之前,众多的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在国内的分支机构,已频繁发出“社会责任”的声明,给自身贴上社会责任的标签;或者,用实践活动,来体现社会责任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职场性骚扰雇主责任归责原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场性骚扰雇主责任依据骚扰类型实行不同的归责原则:一是对于监督管理者雇员实施的交换型性骚扰雇主承担严格责任,即典型的雇主替代责任;二是对于敌意环境型性骚扰雇主承担过错责任。更恰切的说是过错责任中的推定过错责任,即若雇主对防止和纠正性骚扰行为已尽到谨慎注意提出合理抗辩就不再承担责任,否则雇主就要为其过错承担责任。这属于雇主的自己责任,而不是替代责任。  相似文献   

4.
产品责任制度是近代科技进步以及工业化的产物,这一制度的价值取向经历了以下诸阶段:资本主义早期契约责任所体现的效率优先;20世纪早期过失责任、担保责任及推定过错责任所体现的公平价值开始被重视;20世纪后半期严格责任所体现的公平优先;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严格责任的改革所体现的公平与效率妥协。促成产品责任制度及其价值取向如此演变的原因不外乎科技进步、现代化大生产造成的产品极大丰富、消费者安全意识逐渐增强等因素。我国产品责任制度的改革应更加关注社会公平,从而使效率获得一个稳定长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责任拒绝作为一种防御机制,核心是为了免除责任归因所带来的内疚感和来自他人的谴责或惩罚。责任拒绝的典型方式有两种:一是寻找借口,二是极力辩解。除了因为无知而拒绝责任外,责任拒绝的成因主要有四类:责任观念淡漠,责任扩散效应的影响,逃避谴责或惩罚,避免付出代价。预防责任拒绝一是要强化立法与执法效能,二是要增强公民法律意识,三是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四是要发挥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五是要提高国民知识素养。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不完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动力不足,要求政府主导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育工作。然而,近年来频繁出现的“三聚氰胺事件”、“富士康十三连跳事件”、“诈捐门事件”等一系列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促使人们不得不思考政府该如何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自主履行。政府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企业的获利动机与企业的社会责任联系起来。转型社会背景下,企业获利的最佳路径是俘获政府,获取政治支持。以政府俘获拓展的视角分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因,并根据政府俘获的动机,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政府如何借助企业的获利需求来推进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民法典》第1254条对高空抛物制度增设了相关规定,极大地提高了该制度的合理性,但通过对《民法典》施行后适用高空抛物补偿责任规定的案件梳理,发现在司法实务中,法官对高空抛物补偿责任制度适用的案件类型、补偿范围、补偿项目、内部分担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分歧。究其原因在于现行立法规定表述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对高空抛物补偿责任具体如何适用略显不足,理论上对补偿责任的性质存在争议。宜将高空抛物补偿责任定性为公平责任;明确适用案件类型包括抛掷物、坠落物致害案件,并类推适用于下水道堵塞案件;补偿的范围不宜覆盖全部损失数额,宜将精神损害抚慰金纳入到补偿项目中;采取平均分担和比例分担相结合的损失分担方式。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高等院校在校生的年龄段及民事行为能力、权利能力进行了划分和分析,论述了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提出了将年满16 岁不满18 岁的大学生确定为完全行为能力人的立法建议;论证了在高校内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件的种类及责任承担原则  相似文献   

9.
合同可分为成立、生效、履行和履行完毕四个阶段。与此相对应,契约责任分别有四种形态:在合同生效以前的订立阶段,是缔约过失责任;在生效到履行期届至阶段,是预期违约责任;在履行期届至到届满阶段,是实际违约责任;合同履行完毕后,是后契约责任。四种契约责任形态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共同构建了契约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0.
虽然我国立法中未对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责任作出专门规定,但是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适用。司法实践先行对维护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具有积极意义,然而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责任的功能与目的缺乏准确定位;二是未能妥善处理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责任与其他法律责任的关系。对此,需要明确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责任的独立性,将其功能与目的定位于填补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经济利益损失,以便厘清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金的标准与用途。同时考虑到自然资源资产损害亦能够通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没收违法所得等其他法律责任而得到直接或间接地填补,从而协调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责任与其他法律责任之间的关系,合理认定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责任的适用空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现了三鹿三聚氰胺奶粉、双汇“健美猪”肉制品、紫金矿业污染等事件,使得社会越来越关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本文提出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高搜。匕业指导工作相结合,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增加企业社会责任的教育,培养未来的有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人,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企业间的竞争已从硬件领域上升到软件层面;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提高企业竞争的“软实力”,已成为当前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因此,有必要重新确认企业社会责任及其特点,深刻认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必然性和战略地位,积极探索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竞争“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文化企业家的价值偏好对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生产运营产生直接的影响,决定了文化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偏倚和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关乎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形成。采用上市文化企业公开数据研究文化企业家价值偏好对文化企业经济责任、法律责任、慈善责任和社会价值导向责任四个方面社会责任承担的影响的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文化企业家的价值偏好对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文化企业家的价值偏好对企业经济责任承担的影响呈现“U”型特征;文化价值偏好值越大,对企业社会价值导向责任和慈善责任承担的影响越显著;但偏好值的大小对企业法律责任的承担无显著的影响。建议文化企业家应从本民族精神文化中汲取精华,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体系,更好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基于Shapley值的多交叉事件延误索赔责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赔是承包商和业主之间承担风险比例的合理再分配,多交叉事件干扰引起的索赔是工期索赔中的难点问题,共同责任分摊成为双方争论的焦点。针对多主体、多事件交叉干扰下的工期索赔责任归属难以判断和责任比例难以预测的问题,运用多人合作博弈的思想,基于Shapley值的工期延误分析法,首先通过Shapley值将延期责任分摊到各个活动,然后根据干扰事件的起因将延期责任在业主和承包商之间进行分摊,最后通过修正系数对延期责任进行再分摊。  相似文献   

15.
公司已成为社会经济中最基本的市场主体和最重要的经济力量。文章探讨了公司社会责任的定义、内容和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现状,在借鉴国外公司社会责任立法的基础上,就我国公司法的修改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资源型企业2016—2020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为样本,分析其社会责任报告鉴证行为逻辑,基于内容分析法构建社会责任报告鉴证质量评价框架。研究发现:资源型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报告名称、鉴证主体、道德规范及标准存在多样性特征,积极肯定型鉴证意见成为主导;鉴证比例以及鉴证质量整体不够理想,鉴证实施程序的合理性、鉴证主体道德规范和鉴证意见受监督程度总体表现不佳,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存在前瞻性不足、量化性欠佳等问题。基于此,提出深化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理念、制定鉴证指引,以期健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关于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责任存在的事件频频发生,本文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的费用与效益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企业能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刑法学诸因果关系学说存在以下方法论问题:没有将基于因果关系的理论涵义和性质判断因果关系的标准问题与在程序上判断因果关系的经验标准问题区分开来;提出的问题为条件关系公式所限定和误导;对已给定的行为与结果之间联系类型的确定属于对个别性事实问题的判断问题,而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问题;没有将归责的事实基础问题与归责问题区分开来,至少没有彻底保持这种区分;没有将作为单纯外部评价的法律前责任问题与实体法责任问题区分开来,从而误将法律因果关系的成立与实体法责任的成立等同。因果关系、法律前责任、实体法责任是三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决定了刑法学因果关系学说本质上是一种冗余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受雇人因雇佣活动对他人造成损害,应由雇佣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我国,是一个新的法律原则及法律课题。这一新型侵权责任的立法有其特定的宗旨及理论依据;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如受雇人应否负连带责任;雇佣人在对第三人负责之后,对受雇人的追偿权;侵权责任的诉讼时效等也据此可以解答。  相似文献   

20.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4条规定:行为人和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该条文以一般条款的形式赋予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导致公平责任原则滥用,使公平责任不再公平。《民法典》第1186条对公平责任原则进行了修正,明确公平责任原则仅是行为人与受害人之间的损失分担规则,而非归责原则;采纳与大陆法系国家相同的特别规定的规范模式,将公平责任的适用仅限于法律规定的因自然因素引起的紧急避险、完全行为能力人无过错使自己陷入无意识或失去控制的状态致他人受损害、高空抛物无法查明侵权人时使用人的补偿三种情形,使得公平责任不再被滥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