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莱塞的小说里渗透着一股沉重的悲观主义情绪.从作品来看,他的悲观主义主要表现在第一,极力渲染人的渺小与卑微;第二,宣称生活没有价值、意义和目的;第三,流露出浓厚的宿命论思想;第四,大量描写悲剧的爱情;因而他的悲观主义是彻底而绝望的.德莱塞的这种悲观主义是与自身经历、悲观的哲学思想以及特有的"美国梦"的破灭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在绝望和希望中徘徊——试析哈代诗歌的悲观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分析了哈代诗歌中的悲观主义。文章认为哈代诗歌的总基调是悲观忧郁的,但由于哈代哲学思想的矛盾性, 使得他诗歌之中的悲观主义思想极不彻底。绝望和希望两种截然相反的思想协调地统一在哈代身上, 诗人徘徊在两者之中, 一方面留恋过去, 对现实深感绝望, 认为希望与自己和当代社会绝缘; 另一方面又信奉社会进化向善学说, 对将来充满希望, 相信将来人们生活会得到改善。因此, 他也有少数诗作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绪  相似文献   

3.
詹姆斯·乔伊斯被认为是一位流亡作家,撰写了许多有关流亡的作品。《死者》是乔伊斯的第一首流亡之歌,其主人公加布里埃尔在遭遇来自三位不同的爱尔兰女性的挫折时,他的意识经历了三次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加布里埃尔意识的三次变化旨在揭示乔伊斯流亡意识在《死者》中萌生,以期加深对其自我流亡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如果我们注意一下茅盾创作谈中那些关于他的作品的创作意图或构思的说明,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几乎他的所有作品,都是在事先有过明确的意图或构思的情形下写作的,而且这一意图或构思,都可以用十分明确的语言来表达。 姑且让我先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关于《蚀》的创作意图,茅盾这样说:“我那时早己决定要写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经过的三个时期:(1)革命前夕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2)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初摇;(3)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关于《春蚕》的构思,茅盾说:“《春蚕》构思过程大约是这样的:先是看到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以及国内政治的混乱造成了那时农村破产,而在这中间的浙江蚕丝业和以育蚕为主要生产的农民的贫困,  相似文献   

5.
何立波 《中华魂》2012,(3):39-42
沈雁冰(茅盾)不是一个职业政治家,不是一个职业革命家。但他却与政治,与中国革命有着不可割裂的紧密关系。他是上海早期共产党组织的成员,是中国第一批共产党员,也是文坛第一个共产党员。大革命失败后,沈雁冰于1928年流亡日本,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此后,沈雁冰便长期以党外人士身份从事党领导的革命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6.
鲁迅与茅盾间的默契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韬 《南都学坛》2002,22(6):75-77
共同的早年经历 ,使得茅盾对鲁迅的文学思想产生了一种天然的默契。他们的一系列创作表明 ,对于被人群摧残的个人的移情 ,正是他们灵感的泉源之一。茅盾与鲁迅屡屡地在绝望与希望之间徘徊 ,绝望与希望的对抗在鲁迅与茅盾的作品中形成了一组巨大的张力。把“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观联系到他们对小品文的思考上 ,茅盾欣然表示了对鲁迅的赞同。在“直译”的问题上 ,茅盾不仅与鲁迅的立场完全一致 ,而且还对“直译”的内涵做出了颇精辟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作家简介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他十岁丧父。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接着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抗战时期,发表了《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1981年辞世。  相似文献   

8.
九十年代是一个让人感到实实在在的时间段落,它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世纪末的色彩和动静,联想到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世界流行可怕的“世纪末病”。这种联想也许不无道理,但二十世纪毕竟不是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的“世纪末”也不再是十九世纪的“世纪末”。十九世纪的世界处在“现代”的状态下,那种产生于资本主义繁荣发展时期的世纪末情绪,被不安、失意、绝望充斥着,有感于社会混乱和机械工业文明带来的弊病,人们对理想、信仰失去了信心,试图在颓废、官能感觉等方面寻找新的生命意义与价值。但是,十九世纪的世纪末情绪无论怎样地颓废与悲观,在这种情绪中毕竟表现出了人们在绝望中的挣扎,在失望中的  相似文献   

9.
马航飞 《东方论坛》2001,(4):96-96,F003
近年来,在对现代作家重读重评的热潮中,茅盾研究似乎是一个滞后的冷门.究其根源,一方面是对以往独尊现实主义与政治倾向性强的作家作品这一现象的逆反,另一个原因是高度推崇和捍卫茅盾的"大师"地位,诸如以"伟大的革命现实主义大师"、"社会剖析派小说大家"等冠之,实则更加贬低了茅盾.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笔者认为,研究者首先必须从"捍卫"或"贬低"对象的情绪冲动中走出来,从社会--政治思维模式的阴影中走出来,从纯学理上发掘出内在的独特性,才能真正捍卫茅盾的本来面目,才能推动"茅研"的突破,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翟德耀先生的《走近茅盾》(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不但作出了可贵的尝试探索,而且及时地提出了一个如何从"走近"茅盾到"走进"茅盾的学术命题.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笔底的人物,尤其是女性大都表现了对生存的悲观、庸常、乏味、绝望情绪.这是张爱玲所处的时代使然,生逢乱世的张爱玲看不到社会前进的目标,找不到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向,更遑论个人的前途.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以来,随着城市的急剧发展,在西方,作为理论话语的城市,也愈为世人所关注.毛姆是20世纪在读者中享有盛誉却备受争议的作家之一,城市是他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主要背景,因此,他无疑归属于城市作家的行列.纵观毛姆的作品,他笔下的城市呈现出3种姿态孤独的城市、狂欢的城市和怀旧的城市.透过毛姆独特的都市体验,我们看到了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人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毛姆笔下的城市就具备了现代性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2.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卢布林的魔术师》是一部关于雅夏·梅休尔成长的小说。在成长过程中,雅夏经历了独特的心路过程:从魔术师雅夏到小偷雅夏,再到忏悔者雅夏。他的精神也经历了从狂妄到失望、从失望到绝望、从绝望到忏悔的轮回。作为一位玩世不恭的魔术师,雅夏的生活如同走钢丝,不得不在妻子和情人、情和欲中求平衡;作为一名犹太人,雅夏一生在流亡,皈依宗教似乎是他精神的最终归宿。但是忏悔中的雅夏愈发不能自拔,陷入了迷途和失望的怪圈中。  相似文献   

13.
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茅盾从政治激流中悄然隐退,然而他并未放弃对大革命失败的反思。在其后创作的小说及论文中,小资产阶级问题成为茅盾关注的核心主题之一。在茅盾看来,小资产阶级对于革命实践及革命文学的创作都是不得不依恃的重要力量,他们并非如革命文学家所认为的纯然为寄生阶级,而具有自身的主体性。茅盾的上述认识导致他与革命文学派作家产生了激烈论争。在论争中,茅盾开始调整自己的立场,其对小资产阶级主体意识的强调逐渐被有意识地遮掩和修正,并接受了革命文学派作家对其提出的在作品中表现历史必然性的要求。茅盾的转变为其日后加入“左联”并成为领导人之一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群体性突发事件双方非理性的情绪因素使其决策和执行过程都会产生行为偏差。考虑双方群体情绪因素对于事态演化的影响,首先,构建了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等级依赖期望效用函数;然后,分析了双方在不同情绪下纳什均衡解的存在性。研究表明,考虑双方情绪因素后出现了丰富多样的博弈均衡结果,导致了事态的不同演化方向。首先,当社会弱势群体的抗争能力较弱,强势群体带有较为强烈的悲观情绪时,双方将会达成最为理想的纳什均衡(合作,妥协)。其次,当社会弱势群体的抗争能力较强时,如果双方都是乐观情绪,则任何一方的乐观情绪都有助于增大己方的合作(或妥协)概率;如果双方分别处于乐观和悲观情绪中,则任何一方情绪强度的增大都将降低合作(或妥协)概率。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在失望乃至感到绝望的时候,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利用自己的支持系统当感到失望时,不要以为自己是无助的,你身后还有强大的亲友  相似文献   

16.
屈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他的人生沉浮与楚国的兴衰荣辱相联,特别是在他的中晚年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而造成异常心理,表现为焦虑、情绪躁狂、亢奋和绝望等症状。这种异常心理对其创作产生了深刻地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初试锋芒即犀利——读茅盾的处女作《蚀》三部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盾是初次提笔写作就已相当成熟了的少数大作家之一。他的处女作《蚀》是由三个连缀性的中篇小说组成的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和《追求》,初次发表就一鸣惊人,震动了中国文坛。作家的精湛眼光和艺术才华很快取得了公认。但在茅盾说来,其成功并非偶然。茅盾在商务印书馆历时十年(通称“商务十年”)的辛勤积累和  相似文献   

18.
茅盾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伟大的作家。这位文学巨匠的逝世,对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损失是无可估量的。 茅盾的一生,经历了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三个历史时期,他的文学创作基本上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所领导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对茅盾的思想发展和创作道路,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沉沦>的创作源泉是:(1)日本浪漫主义作家佐藤春夫对郁达夫早期文学观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2)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郁>对郁达夫的<沉沦>在文学创作方法上产生了影响;(3)郁达夫的人生经历与留日生活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素材;(4)郁达夫在精神与物质上的失衡使他产生了创作上的冲动.  相似文献   

20.
希望的呐喊者--析哈代式悲观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哈代诗歌中的悲观主义。文章认为哈代诗歌的基调是悲观忧郁的,但由于哈代哲学思想的复杂性,使得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也是复杂的。在某种意义上说,一方面,他用悲观的手法揭露现实,认为当代社会毫无希望;另一方面又信奉社会进化向善学说,对将来充满希望,相信将来人们生活会得到改善。因此,在悲观的表面,他的内心及一些诗作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