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蜀汉大将魏延出生入死 ,东征西战 ,最终却被杨仪所斩。魏延的悲剧是其“矜高”的性格 ,与杨仪“狷狭”的性格、诸葛亮“谨慎”的性格相互冲突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假使魏延与蔺相如同朝 ,其悲剧应该能够避免。  相似文献   

2.
三国蜀汉政权一直以来被许多史学家奉为汉室正统,却未能复兴汉室,偏安一隅,成为历史性的悲剧。本文力图从一个侧面以三国蜀汉时期的几位典型人物诸葛亮、关羽、魏延的悲剧性人生历程结合历史背景描述出个人政治命运成败之性格原因。  相似文献   

3.
论魏延的悲剧达凤全(一)据《三国志·魏延传》载,魏延是在刘备危难之际追随其后入蜀的。在创建和巩固蜀汉政权的戎马生涯中,“数有战功”:镇守汉中,捍拒曹操;西入羌地,大破郭淮;负重北伐,坚持讨魏。史称:谋略出众,善养士卒,勇猛过人。魏延临难受命,镇保国境...  相似文献   

4.
蜀汉政权建立初期,由于刘备处理政权内部新旧矛盾缺乏策略,致使孟达降魏,其后孟达又在建兴年间归蜀不成而被司马懿所诛,三国史上关于孟达的这两个看似孤立的事件,却无处没有诸葛亮的身影。诸葛亮在调和蜀汉政权内部的新旧矛盾时采取平衡的原则,在孟达降魏叛魏的问题上,诸葛亮洞察局势,及时调整策略,从最初的策反孟达,到后来决心除掉孟达,深刻表现出了诸葛亮治蜀政策的深谋远虑。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军事经济思想与战略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时期 ,蜀汉国小兵弱。诸葛亮在增强蜀汉军事经济的思想指导下 ,积极经营益州 ,挥师南征北伐 ,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但同时也给蜀汉带来了新的危机。诸葛亮的政治、经济、军事的活动表明 :当时诸葛亮所谓的北伐战争 ,不是出于军事统一目的 ,而是出于军事经济目的  相似文献   

6.
"诸葛之成规"是诸葛亮治理蜀汉的基本政策,也是蜀汉政权得以维持的政治基础。其核心内涵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以士人统领宫中、府中取代宦官、外戚在宫中的地位。"诸葛之成规"既是承接东汉中期以后士人政治理想,也是刘备、诸葛亮反思汉末政治的结果。在诸葛亮、蒋琬、董允、费祎相继离世后,后主逐渐放弃了"诸葛之成规",并以宦官、外戚、东宫旧臣统领蜀汉政权,打破了蜀汉政权得以维持的政治基础,最终导致蜀汉灭亡。  相似文献   

7.
王定璋 《天府新论》2005,(3):128-131
姜维是蜀汉后期重要政治、军事辅臣,他继承诸葛亮北伐遗志,屡次兴兵北伐,成败功过颇为论者所非。姜维象当年诸葛亮一样,以弱小蜀汉抗衡曹魏,其志可嘉。同时,姜维的“假投降”无损他对蜀汉的尽瘁。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历史上,破格用贤,信而不疑,终于取得了卓著成效的事例是很多的。齐桓公相管仲而称霸诸侯,秦孝公用商鞅而国富兵强,刘备任诸葛亮而终建蜀汉,这都是些明显的实例。同样,苻坚能破格重用王猛,实行改革,亦曾有过统一  相似文献   

9.
王晓峰 《天府新论》2010,(4):116-122
诸葛亮是我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他作为一位杰出的法律思想家和成功的实践家尚未被人们广泛的熟识接受.诸葛亮在治理蜀汉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包含着大量的法制思想,这些法制思想在治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诸葛亮的法律思想体现了自汉代引礼入法以来,诸子思想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借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关四平 《东岳论丛》2007,28(3):57-64
诸葛亮和吴用的同中之异是认识《三国志演义》与《水浒传》这两部经典小说创作本旨的重要窗口之一。在人生目标与社会理想层面,诸葛亮是救民为国,一以贯之;吴用是由“图个一世快活”到“扶国安民”,又回归到追求“快活”。在智慧才能层面,诸葛亮是具有大智慧的杰出战略家,吴用则是战术家而缺乏战略眼光。在人生悲剧结局层面,诸葛亮是命运悲剧,吴用则是性格悲剧。由两个典型形象的比较拓展至二书士林人生道路与人生理想的差异,《三国志演义》体现了道统与政统的统一,而《水浒传》表现的则是道统与政统的背离。  相似文献   

11.
<正>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深谋远虑才能非凡,对蜀汉政权的建立,对蜀汉政治、经济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他在日理万机之中却严重忽视了教育和培养人才这个重大问题。从而成了导致蜀汉先吴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诸葛亮隆中出山后,在短期内就帮助刘备把军队由寥寥千人扩大到数万之众;同时他又出使东吴,促成了刘备与孙权的首次联合,取得了对曹操赤壁之战的胜利;进而,他又辅助刘备夺荆州、占益州,建立了蜀  相似文献   

12.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但它居然在读者中产生这样认知的和审美的效应:三国争雄,正义在蜀汉;三国优秀人物,亦尽在蜀汉;蜀亡魏兴,是历史的错误。这不能不说是作者政治理想和道德审美观念向蜀汉倾斜的结果。即以武将而言,罗贯中也写了魏吴阵营中俊杰纷呈、猛将如云,却没有一个堪称高大、完整、真正感人的英雄人物。蜀汉大将数量远不如曹魏,一流的不过关、张、赵、马、黄、还有魏延约略相埒,但作者将他们写得血肉丰满,神采飞动;个个来历不同,性格迥异,都构成独特的人物典型,并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群体。这组群象,既是作者审美创造的辉煌表现,又是作者政治和道德理想的完美实现。从这些人物形象上,我们可以了解到,罗贯中心目中的武将要具备英雄的品格,  相似文献   

13.
“失荆州”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情节之一,也是蜀汉由兴盛转向衰落的关键。占领荆州是诸葛亮战略棋盘上最重要的一着。早在出山以前,诸葛亮就看出了荆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劝刘备取荆州作为根据地。他在回答刘备问策时就指出,荆州不仅是一方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也是刘备逐鹿中原的根基。守住荆州,则有北伐曹魏、统一中国的可能;失去荆州,只会偏安一隅,束手待毙。因此,荆州的失守,使蜀汉元气为之大伤,统一中国  相似文献   

14.
诸葛亮在蜀汉为政27年。在此期间,他先后辅佐刘备、刘禅,呕心沥血,为稳定蜀汉南征北战,功迹卓著。他忠贞冠世的高风亮节,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倍受世人的称赞和爱戴。至于他的传闻轶事,则更是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然而,诸葛亮公忠体国的倡廉风范,却鲜为人知。本文从诸葛亮倡廉风范的表现、影响及其产生的文化心理因素,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5.
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首出祁山,攻魏陇右.对此役,目前学术界的说法很不统一,下面就谈谈个人看法,以就正于方家.一、诸葛亮为何进攻祁山在此役中,诸葛亮首先进攻祁山城。故史载:“(建兴)六年春,……亮身率诸军攻祁山”.①“诸葛亮围祁山”.②  相似文献   

16.
魏延何以被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人。公元211年,魏延带着自己的部曲追随刘备入川。在攻涪江、打雒城、围成都等战役中,“数有战功”,被刘备提拔为牙门将军,因此,很得刘备的赏识和重用。如刘备为汉中王,“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皆惊”。刘备称帝后,又提拔延为镇北将军。223年.刘备病死,丞相诸葛亮秉政。227年,诸葛亮率师北伐驻汉中,以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229年,魏廷大破魏国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谿,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  相似文献   

17.
李殿元 《天府新论》1996,(3):93-96,F003
论诸葛亮成为杰出人物的原因李殿元诸葛亮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思而辅佐其建立蜀汉政权。刘备临终时托孤于他,总揽国政,及时恢复吴蜀联盟,励精图治,赏罚分明,平定甫方,实行屯田,增强蜀汉国力。上《出师表》后,屡次出兵...  相似文献   

18.
马谡是三国时蜀汉马良的弟弟。《三国志·马良传》称他“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从这里便可以看出他当时被器重到什么地步。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风云际会,前程似锦的人物,崭露头角,却在诸葛亮首次北伐的  相似文献   

19.
诸葛亮之于三国乱世中的刘汉政权之财政经济,始终坚持以尚农与工商并举作为广开财源的两翼,且重视财政支出的节流。正因为此,蜀汉虽弱,而“出兵之日……人心不忧”。  相似文献   

20.
由成都市诸葛亮研究会和成都市文化局主办、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承办的“全国第十二届诸葛亮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9月17—19日在成都武侯祠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100多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讨论。大会共收到论文60多篇。代表们就三国史及诸葛亮展开了研讨,并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诸葛亮与三国史研究对于夷陵之战败北,诸葛亮是否应当部分承担直接或间接的责任,历代史家众说不一。王子今《诸葛亮与夷陵之败》认为:诸葛亮在夷陵之战中的作用是难以明朗的。但此后及时调整战略方向,使得蜀汉政权能够维持生存并有所进取,确实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