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色年华》2008,(7):F0003-F0003
共青团隆安县委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深入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活动、青年就业创业行动、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保护母亲河、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等富有特色、有影响、有成效的活动,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青年健康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团县委先后荣获全国乡村青年文化节10周年组织奖,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的决策和部署鲜明地凸显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执政理念和追求,完全符合包括青年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和切身利益。青少年工作和青少年工作的研究在当前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中国青年研究的形势任务、青年工作的情况和青年生存与发展的需求等方面提出青年研究要关注民生、以青年为本的问题意识和服务青年的意义,并提出了青年研究工作新突破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3.
促进青年发展一直是欧洲发展领域的优先事项。欧洲青年战略是欧洲青年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蕴含着欧洲对青年做出的发展承诺。文章聚焦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青年战略,依次分析其历史演变、政策框架和发展走向。历经70余年,当代欧洲已形成由欧洲委员会和欧盟分别自主建构并实施的两种青年战略范式。欧洲委员会和欧盟在青年事务的处置上呈现从“双轨并行”到“一体协作”的行动逻辑,其政策框架具有外在形式的趋同与内在逻辑的差异。当前,欧洲期望构建青年战略的“欧洲标准”,但同时面临青年领域“熵增”难题的治理困境。欧洲青年战略的整体图景对我国青年战略的推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非公有经济领域,青年创业、就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新的亮点.需求是人的本性,非公有经济领域青年的各种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非同步性,现行政策与青年需求又存在着一些差异.需求是发展的动力.非公有经济的发展需要理论的指导、法律的保障、政策的支持.青年可以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寻找人生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关于青年研究学科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年研究发展的简要回顾,从知识体系和方法论两方面评述了青年研究的学科化现状。研究认为,青年研究的学科化的标志.应该是独立研究对象及其知识体系以及方法论的确立;不论是青年学还是青年社会学.目前仍然处在科恩所说的前范式阶段。文章从知识体系方面对西方学术成就的借鉴、经验研究方法的规范化,及研究队伍的整合等方面阐述了对青年研究学科化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关注当代工厂青年的个人问题、心态需求及其服务的开展.是当代青年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基于这一思考,本文从对当前工厂青年问题的调查与分析入手,着重分析了当代工厂青年的个人性问题、心态与需求的现状及其挑战,最终落脚于如何从工业社会视野以及社会系统功能发挥的角度开展为工厂青年的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急剧转型导致当代青年思想的裂变与人生观的多元,青年自组织作为青年群体广泛社会参与的方式,是当代青年思想变化和行为发展的集中体现。青年自组织的发展与完善,对于引导青年树立科学人生观和激发青年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青年自组织与青年人生观的塑造相融合。为我们有效研究青年人生观的发展及其塑造路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为青年人生观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创造了有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青年研究及其基础理论建设,应从厘清“谁是青年”和“青年是谁”这两个问题入手,不求构建那种主观的、封闭的庞大体系,而应注重回归青年自身,回归社会与青年的种种互动关联研究,在一个开放的状态下,在一个自然生成的过程中,以高度的学术自觉,吸纳和吸引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力量,走一务“集约化”发展的路子,逐步改变中国作为青年人口大国却是青年研究弱国的不合理局面。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建设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城乡失衡的矛盾和问题在某些方面也日益突出。如何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区域差距成为“十二五”时期重大攻坚课题。立足农村发展实际,对大学生与务工返乡青年农村创业进行相关研究有历史和现实意义,大学生和务工返乡青年创业竞合将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源,是当前统筹城乡发展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加强企业青年员工的思想引导是团青组织的重要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青年员工的诉求的多元化,进一步做好青年员工的思想工作,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青年员工队伍的和谐稳定是团青组织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