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中国孤儿救助已从以前偏重生活和替代性养护救助扩展到生活,养护,教育,医疗,心理等全方位的救助。但因受当前中国儿童福利制度发展阶段的限制,中国孤儿教育救助还存在着诸如缺乏教育界学术研究关注,忽视教育本质。违背教育规律以及救助模式缺乏教育学视域内评价维度的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救助对于孤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亟待学界尤其是教育学界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2.
大龄孤儿教育救助是孤儿发展型福利中的薄弱环节,关系到其能否摆脱福利依赖,实现自立自强。同时,大龄孤儿长期滞留孤儿院引起福利院人满为患的问题亟待解决。大龄孤儿"增能型"教育救助模式注重挖掘大龄孤儿潜在能力和优势,在救助主体和救助客体分工协作的条件下达成一种良好的救助循环,实现大龄孤儿教育救助理念的转变,同时构建个体主动增能和外力推动增能相互补充的合理救助结构。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及教育机构的引导作用,促使孤儿福利向青年乃至成年阶段延伸。大龄孤儿"增能型"教育救助模式对于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完善我国儿童福利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地震中,孤儿天真的面庞深深地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此,谨献上唐山大地震中孤儿救助方面的经验,希望能帮助汶川地震中的孤儿重拾生活的信心,点燃希望,笑对人生。  相似文献   

4.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中国城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了1.3亿,已经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了老龄型人口的社会。城乡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老年人的问题也正在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从年龄上讲,人们普遍地认为中国城乡的老年人是一个弱势群体,然而人们更应当关注的是处于贫困状态下的老年人,关注贫困的规模、贫困的程度。目前,城市中居住的非农业户口的贫困老年人已经被纳入到最低生活保障的救助制度内,虽然,这一制度并没有涵盖城市中农业户口的老年人以及广大农村地区贫困的老年人。然而,即使对于在城市居住的非农业户口的贫困老年人来说,救助的力度是否充分并及时到位,对于改善处于贫困中老年人的状况也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将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00年调查和1992年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城乡老年人中贫困的变化情况,为救助贫困老年人的社会介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海燕  李巍  袁颖 《现代交际》2014,(12):141-141
21世纪,人类在科技进步、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越来越关注精神世界的生活与自身发展。为了落实全体孤儿学生的发展,预防孤儿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学校通过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力图保证孤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也为以后幸福的生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正处在艾滋病大暴发的边缘,艾滋孤儿大量涌现并会继续增加,如何对艾滋孤儿进行救助成为当前基层艾滋病救助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本研究力求在全面调查艾滋孤儿帮助现实状况基础上,依据现代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建立起帮助艾滋孤儿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万里  于佳琦 《现代交际》2011,(8):151-151
孤儿是社会特殊群体,孤儿学校是集中抚养和教育孤儿的社会福利机构。本文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在借鉴孤儿学校55年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孤儿学校学生情感方面的心理特点。研究发现:孤儿学校的学生在生活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生活适应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普通同龄学生所不及的优势,但同时在其他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从情感方面加以总结和探讨,初步分析了孤儿情感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希望能为孤儿群体养教工作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8.
“黎明之家”是一个专门为脑瘫儿童及青少年患者提供康复治疗和长期救助养护的慈善机构。其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最初阶段的养护及培育生活自理能力;二.后来发展出来的康复治疗及职业培训等。  相似文献   

9.
艾滋孤儿家族抚育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农村部分贫困地区出现了“地下卖血”现象,受此影响感染艾滋病毒而死亡的人数不断增加,艾滋孤儿也随之增加。根据国务院防艾办2006年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不完全统计,我国因艾滋病致孤儿童已有8644个。而艾滋孤儿人数也将随着艾滋病人死亡数量的上升而增加。湖北省均川镇自1998年首例艾滋病人死亡以来。截至目前,艾滋孤儿总数达140余人。艾滋孤儿在人生历程中将经历严重危机,如家庭结构缺失、经济贫困、缺乏心灵上的关爱等等。为了帮助他们度过危机.最重要的手段是要对他们进行合理科学的抚育。合理科学的抚育有利于孩子过上正常的生活和健康地成长。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均川镇艾滋病家庭的实证调查,全面分析家族抚育模式的运行条件及运行效果,证实该抚育模式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大连市救助管理站主要负责为流入本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临时救助、管理、教育、护送和安置服务等工作,年均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4300余人。2007年以来,作为全国首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大连市救助管理站以引入专业理念、培养专业人才、开展专业救助服务为主线,以探索建立社会工作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为重点,以搭建城市专业救助服务平台为目标,构建起了救助管理社会工作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乡村教育与教育民俗在空间、主体、寓所及内容分类上存在着本真的同一源出关系,而在现实中二者却是淡出、游离的关系.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梦想,我们可为的就是积极践行教育民俗的提升,乡村教育的发展,乡村文化的重建,从而实现乡村的内在发展,本土知识尊严的重获.教育民俗这一独特的民间文化视角对于乡村教育保持自身特色,推进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养成教育:生态性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自然生存是具有原发生态性的生存方式.人才的成长类似于生物的成长.教育活动本应具有生态性.科学、有效的教育应当是个性化教育.养成教育有两项基本任务:传授共识和培养个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Abstract

Hypermedia computer-based education (CBE) is an emerg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at makes possible user-directed, nonsequential exploration of, and interaction with, information presented through a variety of media including text, animation, graphics, sound, and video.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ypermedia CBE and briefly reviews the research on its instructional efficacy. A synopsis of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covers cognitive theory concepts of information networks and associative learning, web teaching principles, andragogical theory as it relates to social work education, and hypermedia CBE structure. Examples of current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social work education demonstrate that hypermedia CBE can emulate the dynamic, iterative learning process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knowledge testing, and content integration through practice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Sexuality education is described as an ecological phenomenon, reflecting a variety of dialectical tensions in the context of U.S. society. A brief overview of sexuality education highlights historical trends in the past century. After disclaiming the notion that history repeats itself, I outline seven tentative “lessons,” or guiding principles, for planning future sexuality education efforts.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史表明,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在新形势下提高实效性、实现创新性的一个重要抓手.当前研究重点已转到创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上.本文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发展性,以促进高校的德育创新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9.
高等师范教育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合格人才,是摆在高等师范学院教育工作者面前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要想使高等师范教育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专业人才,就要针对教育对象,重新确定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建设和谐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只有和谐教育才能造就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和谐发展的公民。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目前,中国教育领域在公平、公正、均衡上尚存在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现实问题,在这个背景下儿童教育权益的维护仍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实现和谐教育方能使教育公正问题与儿童的教育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