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在俄国文学中树起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旗帜。他们的优秀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钦差大臣》和《当代英雄》,就是新文学在俄国确立的主要标志。不过,当时还没有形成广泛的文学运动。进入四十年代,普希金、莱蒙托夫相继去世,果戈里在发表了《死魂灵》第一部(1842)以后,也基本上离开了文坛。四十年代初,没有出现什么重要的作家作品,一度比较沉寂。但是,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并没  相似文献   

2.
<正>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同名诗体小说的主要人物。赫尔岑当时评论这个人物时说:“奥涅金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因为他从来没有什么事要去忙的;这是一个在他所安身立命的环境中多余的人,他并不具有可以从这种环境中脱身出来的一种坚毅性格的必要力量……”(《赫尔岑论文学》第63—64页)。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出现了两位伟大作家,一位是有“俄国革命镜子”之称的托尔斯泰,另一位是被奉为现代派鼻祖的陀思妥也夫斯基.两位生于同一时代的伟大作家,以自己天才的创作,为世界文学史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罪与罚》、《白痴》、《卡拉玛卓夫兄弟》等伟大作品.他们的出现,是俄国文学的奇迹,亦是世界文学的奇迹.两位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为我们留下了不少优秀的艺术形象.在此,笔者拟对陀思妥也夫斯基小说《白痴》中的女主人公娜斯塔西雅和《复活》中的女主人公玛斯洛娃进行分析比较,试图由此对两位伟大作家的创作思想进行一次小小的管窥.  相似文献   

4.
“世纪病”是西方现代文学的一个基本精神特征,它的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19世纪早期,即传统所谓的消极浪漫主义的一些创作,在夏多布里昂的短篇小说《勒内》中,在缪塞的长篇小说《世纪儿的忏悔》中,在拉马丁、维尼的诗歌中,我们最早看到了这些遗世独立、悲观迷茫的漂迫者。“多余人”是19世纪上半叶俄国文学的青年主人公的典型形象,如恰茨基、奥涅金、毕巧林、别尔托夫、罗亭,其精神空虚,无所事事,这是俄国文学刚刚走向世界文学时就染上的时代性病症。“独孤者”则是二十世纪初中国五四文学中展示的一大批青年知  相似文献   

5.
弗·米·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十九世纪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在他优秀的作品中充满了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自己的作品中以无限的同情描写那些在沙皇俄国受剥削、受压迫的社会底层的人物:城市贫民、小职员、农奴、孤女、贫苦的大学生……,而对於贵族农奴主,对於沙皇的官吏,对於俄国及西方的资产阶级则级予无情的揭露和打击。他反对人压迫人的不合理现象。他憎恨金钱的權利。然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中充满了矛盾,这就使他的创作成为俄罗斯文学史上最复杂的现象之一。在四十年代,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作过别林斯基和涅克拉索夫的同路人。他的现实主义的才能和作品中的人道主义倾向也曾受到革命民主主义的作家和批评家的重视。但即使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四十  相似文献   

6.
在十九世纪浩如烟海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里,有两位令人瞩目的悲剧女性形象——安娜·卡列尼娜和德·瑞那夫人。她们是俄国的“艺术之神”列夫·托尔斯泰和法国的“现代小说之父”司汤达分别在他们的文学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和《红与黑》里,根据真实的悲剧素材,结合自己对没落的封建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新旧交替对的腐朽社会所作的精僻入微的洞悉而塑造出来的。下面,我想从她们的出身、婚姻  相似文献   

7.
西方资产阶级记者问我:列宁同彼得大帝相比,究竟谁更伟大?我说:列宁好比是无边的大海,而彼得大帝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 ——约·维·斯大林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天才作品是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懂得并非常爱好俄国文学,曾经以不小的精力和不少的时间阅读和研究了托尔斯泰的作品。他在托尔斯泰八十寿辰(1908)和忌辰(1910)期间撰写的论述托  相似文献   

8.
试议《战争·男人·女人》所传达的审美信息杨梦菲孟嘉《战争·男人·女人》(依据《一个女人和一个半男人的故事》缩写,见《文学报》“文学大众”专栏第866期)情节曲折,内容独特,不读则已,一旦读了就会牵动每个读者的心!从创作上看,这篇作品是以人物为线,形成...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青年》最早发表的新诗,现有的一些现代文学史及论文中,一般都沿用朱自清先生《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的说法:《新诗第一次出现在《新青年》四卷一号上,作者三人,胡氏之外,有沈尹默刘半农二氏;诗九首,……”因此往往把四卷一号(1918年,1月)“三巨头”的诗作为中国新诗的始作,新近出版的唐弢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也是如此以为,而且特地作了这样的说明:“1917年《新青年》第3卷第4期上虽已有  相似文献   

10.
费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后半期在俄国文坛的两颗光芒四射的巨星,不仅照亮了黑暗的俄罗斯,而且也普照着全世界。高尔基自豪地讲,这两位伟大的天才,用自己的艺术力量震撼了全世界,他们是能够同但丁、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卢梭与歌德相提并论的。  相似文献   

11.
勃兰兑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流·法国的浪漫派》中说:“文艺战争也有它的‘阵亡和失踪’文艺事业的情况是:几百个参加竞争的人们,只有两三名达到了目的。其余的人都精疲力尽地沿途倒下了”。“天才们显示给我们的浪漫主义是健康而茁壮的,浪漫主义的病态一面,则要从这些不幸者的作品和生活中去研究。”(第419.438页)读了勃文,再翻了几部《中国文学史》和一些研究文章,深感研究中国文学中的不幸者和沿途倒下者,从反面揭示文学发展规律,至今是一个被忽略和被遗忘的角落。这个角落,大致说来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哲学马克思哲学遗产在当代俄罗斯的地位与作用/[俄]弗·瓦·米洛诺夫/1·4“苏联时期”和“后苏联时期”“俄国哲学史观”的变迁———读M·A·马斯林主编的《俄国哲学史》(2001)/贾泽林/1·10俄罗斯的选择与俄罗斯哲学使命———世纪之交俄罗斯哲学发展趋势/陈树林/1·17马克思人权观的“生存实践论”解读/苗贵山/1·23论马克思的人权批判理论/刘冲/1·29传统本体论的基本范式和特征/董世峰/1·34闪烁在城邦文明之上的理性之光———论古希腊哲学诞生的社会基础/王国坛/1·39对当代价值哲学的几点思考/王玉木梁/2·4论价值追求/王伦光/2·…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与文学的关系看,再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无力涵括文化的广阔内容,所以勃兰兑斯说:“尽管一本书是一件完美、完整的艺术品,它却只是从无边无际的一张网上剪下来的一小块。”(《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导言》)但是,也应该说,文学有可能以它的“一小块”在某个角度上沟通和显现“无边无际”的文化,关于这一点,英国小说家爱·摩·福斯特有一个绝妙的比喻:“鱼在大海之中,大海也在鱼腹之内。”(《小说面面观》第117页)当然,鱼有大小,但只要是一条真正的鱼(这相当难),并深潜在大海中,便能或多或少地沟通着大海。  相似文献   

14.
诞生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新时期文学是在经历了一场浩劫之后重建与发展起来的文学。当西方的许多文艺理论被介绍入中国后,引起了当时的文艺界、美学界的极大反响,也对新时期文学的艺术形式探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英国美学家克乃夫·贝尔及美国哲学家、美学家苏姗·朗格的理论,更为文艺界所重视。我们可以从对这两位美学家的主要理论的简述中,寻找新时期文学的艺术形式探索受其影响的一些轨迹。克乃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提出了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著名观点。在此概念中,形式是指艺术品的各个部分和方面所构成的一种关系和存…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一○年秋天,报纸把托尔斯泰逝世的消息传遍了全世界。一个七岁的小男孩伊柳沙寄给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高尔基这样一封信:“亲爱的马克西姆·高尔基,俄国所有的作家都死了,只有你还活着。请给我写一篇童话并寄给我。你的伊柳沙。”小读者认为,要不是高尔基还活着的话,俄罗斯文学会由于托尔斯泰的去世而消  相似文献   

16.
在卷帙浩繁的古典诗歌中,以抒发怀乡感慨为题材的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不少怀乡诗句,如“不我以归,忧心有忡”(《邶风·击鼓》)、“王事靡,维嗣我日”(《小雅·杕杜》)。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及以后各代的民间歌谣中,这类怀乡诗也是屡见不鲜,如汉乐府中的《悲歌》、《古歌》,北朝乐府中的《紫骝马歌》、《琅琊王歌》等等。在文人诗作中,怀乡之作更是比比皆是,如《离骚》中有“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之语,  相似文献   

17.
列夫·托尔斯泰的《舞会以后》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短篇小说。托尔斯泰读喀山大学时,他的哥哥谢尔盖爱上了当地军事长官的女儿,双双出人各种晚会。舞厅,温文尔雅的军官有时也在大庭广众之中翩翩起舞。一次偶然的机会,谢尔盖亲眼目睹这位上校监督士兵残酷地执行夹鞭刑的惨象,顿时对其女儿的炽热爱情荡然无存。情节与此大同小异的短篇小说写于1903年,可它反映的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尼古拉一世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生活。在俄国历史上,沙皇尼古拉一世曾以棍棒刑罚著称于世。小说通过上校彼得·符拉季斯拉维奇的所作所为,深刻暴露…  相似文献   

18.
举世闻名的俄国艺术家列甫·托尔斯泰已经逝世七十多年了,但他的名字连同他的作品,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他用他那枝如椽的大笔,天才地描绘了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几年俄国社会生活的图画,提出了那个时代的许多重大问题,给我们留下了一分珍贵的文学遗产。不过,人们景仰托尔斯泰,痛惜托尔斯泰,重视对托尔斯泰的研究,并不意味着真正了解托尔斯泰。人们能够比较全面而深刻地认识这位巨人,正确地估计他的遗产的价值,不是在他以史诗般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1863-1869)和《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使世界瞠目并在欧洲掀起“俄国热”的黄金时代,也不是在他完成了世界观的激变,写出最佳代  相似文献   

19.
俄国文学自清末开始输入中国.早在1903年,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普希金的优秀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就被译介到中国.此后,契河夫、莱蒙托夫、托尔斯泰、安特来夫、迦尔洵、高尔基等名家的作品也陆续译成中文.但当时翻译家们关注的主要是英、法等西欧国家的文学,对俄罗斯文学还不甚注意.直到“五四”时期,我国译介外国文学的重点才转到俄国方面,大量俄国文学作品涌入中国,从而深刻影响了中国新文学作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潜夫论》校读札记刘文英东汉王符《潜夫论》为中国古典名著之一,清人汪继培《笺》和前辈彭铎先生《校正》在校勘整理方面做过重要贡献。但现通行《潜夫论》汪《笺》、彭《校》合刊本,仍有不少地方难以解读。余于前年撰有《潜夫论·梦列》校补,见中华书局《文史》第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