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已记不清这故事了,只记得它的大意: 古时候有位画家住在一驿站,临走时画了幅画送给主人。画面上是一个人牵着一匹马过桥,马不肯过,牵马者死命地拽着缰绳。但画家并没有把缰绳画出来。不久,有位路人见之,赞叹不已,答应第三天带钱来取画。主人这时发现画面上少了根缰绳,疑是画家疏忽所致,便取笔添上。翌日,那路人来取画,见画面上多了根缰绳,便摇头而去了。那位画家的功力,就在于此时无形胜有形。不画缰绳,却使人感觉到有缰绳在。这,就是艺术的“空白点”所赋予欣赏者的魅力。我国古代的批评家早就意识到这  相似文献   

2.
古时候,有位名叫米芾(fú)的人,是一位画家,他的画栩栩如生,非常逼真,在方圆几百里颇有名气。  相似文献   

3.
埃舍尔,是西方一位别具一格,极有影响的画家.他创造了一系列富有智慧的图画.他的画用一些怪诞的图形表达一些很深刻的思想.这些思想往往是在哲学和最前沿的物理学、教学中被讨论.可见,埃舍尔是把哲学、科学与艺术融合在一起.这里介绍的是一副题为《自由》的画.这幅画着重解释历史的趋势,或者叫“存在的时间表现”.在这幅画里,白鸟的存在是由黑色来决定的,反过来白鸟的存在又决定了黑鸟,但是随着画卷向下伸延,黑鸟、白鸟变得越来越模糊,轮廓不清,以至最后完全混沌,没有差别,一切不复存在,有变成了无.这种  相似文献   

4.
我总爱把写书评叫作为书画像.他,俞慈韵同志,勤于写书评,无愧于是一位勤奋的画家.书评难写,难在论书的是非功过不易恰到好处,往往因此闹出许多是非,甚至招来祸患.书评之评更是难上加难,要读那么多被评之书是不可能的,不读被评之书,又难于对书评集评得确切.因此,评俞君的书评颇使我踌躇.编辑的劳动,人们誉为为人作嫁,书评则应誉为为书画像.书评家应称为画家,画书的像.出色的书评家,就是出色的画家.把书的神韵风骨画得维妙维肖.一般的介绍,应  相似文献   

5.
张鸿飞是吉林省画院年轻的专业画家.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的美术展览并获奖.前不久他被选为吉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鸿飞既画工笔,又画写意;无论工笔还是写意,他都力图使作品有诗的意境.他的画充满着诗情画意.所谓诗情就是被提炼了的人的美好感情,看鸿飞的画总会让人体验到一种情感的力量,所以他的画抒情性很强,每幅画都是一首抒情诗.所谓画意,就是画家努力为他的情感抒发寻找一种很有力度的表现形式,为形象主体  相似文献   

6.
两位画家     
华潭 《快乐青春》2014,(7):65-66
维克托是法国画家。他父亲是位外交官,与大画家毕加索是好朋友。维克托从小喜欢画画,14岁那年,做外交官的父亲带他去见毕加索,他想让这位大画家收儿子为徒。可是,毕加索看了维克托的画后,当即拒绝了。  相似文献   

7.
胸有成竹     
北宋时,有一位以画竹而闻名的画家,他的名字叫文同。文同很喜欢竹子,经常在竹林中散步,仔细观察竹子的生长情况、枝叶伸展的姿态、竹笋成长的细节以及在四季中的变化。他对竹子非常熟悉,闭上眼都能想出竹子的样子,一有时间就在家里画竹。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远近闻名,许多人千里迢迢地赶来请他画竹。  相似文献   

8.
厉归真画虎     
后梁时期,有一位画家叫厉归真。他非常喜欢画虎,见到画虎的作品,他就临摹;遇到画虎的高手,他就恭谦地去求教。  相似文献   

9.
一记得从前有一次看画展,一位观众在看了著名国画家关良先生的戏曲人物之后,议论说:“画得不象,这个人头这么大,腿又太长,不合人体比例。”这位观众的话使我想到一个问题:关良先生画的戏曲人物真的“不象”吗?的确,那几幅画的人物,形体各部分不尽合乎比例,但是,难道画家连艺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都不具备吗?实在说,那位观众认为不象,不是丝毫没有道理,但是,人们却都喜欢这些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无独有偶,在最近一次画展上,又看到了国画家韩羽的画,也是画的戏曲人物,也是关良先生的那种风格,画上有诗人臧克家的题款,这次,恰好又听到有人提出了类似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当代新写实油画的优秀代表人物,忻东旺始终保持着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没有一位画家能像他那样对民工这个庞大而弱势的群体注入如此多的关注,我们从忻东旺的写实油画中解读出中国当代农民工的整体精神面貌,每当我们欣赏完忻东旺油画作品之后,都会被画中人物传神的表情所打动,这与作者本人对社会现实的独特理解及自身的油画内涵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元代黄公望的浅绛彩画不是促使浅绛彩瓷兴起的根本原因.黄公望等元代文人画家逸笔聊写胸中逸气的艺术精神经过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明清文人画家的演变后,逸气已经消解,逸笔也嬗变成为引书入画,尤其是清中后期经过金石学风的催化,更进一步将明末清初文人画家倡导的引书入画嬗变成为写意笔法画,即“写画”.这使得文人画与画工画在创作理念、表现形式、审美趣味等方面趋同,这是浅绛彩文人瓷画兴起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簪花仕女图》传为唐代画家周昉所作,但关于此画的时代属性,近年来却一直存在着很大分歧。由于现有资料的缺乏,至今还没有一个有力的事实与确凿的证据能证明此画是否为周昉所作。中国书画鉴赏界谢稚柳与杨仁恺两位"泰斗"为此展开辩论,各持已见。通过谢稚柳先生罗列的证据与其他学者的各种论证与质疑可以看出,《簪花仕女图》是唐周昉所作确是有些牵强附会。  相似文献   

13.
深山藏古寺     
宋朝时,宋徽宗有一次出题考画家,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面对这样一个题目,许多画家在山腰画了座古庙,不同的是,有的把古庙画在丛林深处,有的只画出一个寺角,有的只画出一段残垣断壁。主考官都不满意。  相似文献   

14.
李清芬 《殷都学刊》2005,(3):108-108,111
中国的绘画大体分为文人画、民间画、画家画,其绘画风格与画家的个性特征密切相关。中国画的发展应该适应画家的个性而呈现出多向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苏轼论画     
苏轼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在诗、词、散文、文艺批评、文艺理论等多方面都作出了贡献。苏轼还是一位大书画家,是唐代颜真卿以后的巨擘;他的书法被称为“苏体”,他又是一位有名的画家,善画古木丛竹、顽石乱绦,也画过动物如螃蟹,人物如佛像等等。苏轼画竹,风格最与文与可相似,所以属于“文湖州竹派”。而苏轼对于当时北宋艺坛的重要贡献,在于他同李公麟、王晋卿、米元章等人一起,发展与壮大了文人画,以  相似文献   

16.
古往今来,僧人、道士大都多艺。唐之智永工书,五代之巨然工山水。贯休工人物,宋之法常工猿猴,元之方从义善画云山墨戏,明之方以智工书画,清初则有“四大高僧”,久负盛名,至晚清,我们徽州一地,亦诞生了两位著名的画僧,他们就是“真然”和“虚谷”和尚。虚谷是海派的杰出画家,闻名遐迩,而真然在当时的名气,并不逊于任伯年、吴昌硕等海派代表画家。  相似文献   

17.
袁晓薇 《江淮论坛》2000,(1):107-110
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 :前者是通过语言文字反映一定思想感情的时间艺术 ,后者是利用色彩、线条的造型来反映一定思想感情的空间艺术。二者各有所长和所短。“画难画之景 ,以诗凑成 ;吟难吟之诗 ,以画补足。” (南宁吴龙翰《野趣有声画·序》)不仅说明了诗画有结合的必要 ,也说明了它们有结合的可能。纵览中国诗画艺术发展史 ,啸傲林泉、纵情山水的意绪 ,萧寒淡泊、宁静旷远的境界 ,既是诗人们反复吟唱的主题 ,也是画家们乐于描绘的主题。诗涵咏着画意 ,画蕴藏着诗情。以致于有“诗画本一律”① ,“画与诗皆士人陶写性情之事 ,”“故凡可…  相似文献   

18.
画,作为一种美术作品,无疑是供人们欣赏或收藏的。画之所以有收藏价值也是因为它首先具有审美价值。然而,任何一幅画的第一个欣赏者或审美者却不是别人,而恰恰是画家自己。画家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始终进行着一种自我的审美活动,不断体验,丰富自己的审美感受。画家正是在自我审美感受的驱动下进行绘画构思和创作,直到整个艺术作品的完成。画家在创作过程的自我审美感受如何,直接影响到他的作品的艺术欣赏价值及其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 所谓画家的自我审美感受,是指画家在绘画创作中对自己创造的对象(从观念形式到现实作品)产生的审美知觉,并由此得到一种特殊的满足和快乐的审美享受。画家的自我审美活动贯穿于他的整个创作活动过程。甚至在作品完成之后,画家也还会不时  相似文献   

19.
文同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诗人.苏轼在<书文与可墨竹并叙>中写到"亡友文与可有四绝:诗一、楚词二、草书三、画四",又说文同"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1]对文同的诗歌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钱钟书<宋诗选注>也说:"文同是位大画家,他在诗里描摹天然风景,常跟绘画联系起来,为中国写景文学添了一种手法."[2]宋诗的发展历程上文同确有其独特贡献,文同以画入诗,创造了诸多色泽鲜润的诗歌意象,文同还是直接以绘画技法和绘画精品来比拟自然风物的第一诗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近现代出现了一批具有创造性的画家,石涛就是其中的一位。石涛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提出画家要以生活为基础,借古开今。另一方面,就是他追求的艺术境界,努力达到与自然对话中的"物我交融"之境。在艺术理论上,提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画理、画论。他的中国画艺术一直影响至今,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