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有学者认为岑参的边塞诗是中国“最早的西部诗歌”,盛唐时期只有“少数边塞诗人确有短期边地生活经验”,“多数诗人”的边塞诗只是“使事用典,借题发挥”。本文列举事实,证明不少诗人写作西部诗歌都早于岑参;盛唐时期文士出塞人数众多,乃是一种时代风尚;诗人们的边塞诗大多具有具体生活基础,而非“虚拟想像”。本文还进一步对岑参边塞诗的风格特征作了新的探究,纠正了这方面的一些不正确看法。  相似文献   

2.
岑参的涉佛诗歌,充满浓厚的佛教意趣.岑氏家族的灾难以及岑参祖上与佛教的结缘,对岑参心向佛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求取功名、宏扬祖先伟业的抱负,使岑参一生奔波于仕途;世道多变,仕途坎坷,忧谗畏讥的心态和多愁善感的性格,又使岑参渴求皈依佛门,解脱世俗烦恼和精神痛苦.因此,岑参一生都处在禅心与尘惑的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对岑参的研究多集中在边塞诗方面,但岑参的写景诗同样不可忽视。总体上看,学人对岑参写景诗研究较少,还没有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使得岑参数量质量俱佳的写景诗成就常被其边塞诗淹没。本文对岑参写景诗进行分段研究,力求细化其各个时期的不同风格,发掘艺术内涵。岑参不仅是优秀的边塞诗人,同时也是不可多得的写景诗人。对其写景诗关注和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岑参诗歌和思想的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4.
关于古代中国境内各民族间战争的性质问题,经过几年来的讨论,原则方面现在看法已渐趋一致。即:看它是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还是阻碍发展,是促进中国的统一还是阻碍统一,是有利于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还是有害于交流。这一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内在中国西部地区的战争,在研究岑参边塞诗时,因涉及西域战争,过去就曾有过不同的看法。至今在国内还有部分研究者,或者在个别地区,对岑参有些边塞诗还主张采取回避态度。因此,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唐玄宗时的西域战争,如何看待岑参涉及战争的边塞诗,今天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岑参在两《唐书》中无传,因此,唐代杜确《岑嘉州诗集》序,是现存研究岑参生平唯一重要的资料。此外,闻一多先生的《岑嘉州系年考证》(以下简称《考证》)以及陈铁民、侯忠义二同志合编的《岑参年谱》,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鉴于岑参两度出塞期伺写下的出色诗篇,奠定了他作为杰出的盛唐边塞诗  相似文献   

6.
岑参边塞诗向来以"奇"为人称道,但是比较岑诗与先唐边塞诗可以看到,岑参对先唐边塞诗进行了较全面的接受.他的边塞诗在遣词造语、诗歌意象、主题表现、题材选择等方面,对前人之作多有借鉴与学习.  相似文献   

7.
谢建忠 《兰州学刊》2015,(2):124-130
吐鲁番阿斯塔那五○六号墓出土的第三十五件文书为交河郡长行坊部分驿馆的马料帐,时间全部为天宝十三年,所涉及人物多为当时安西北庭及朝廷遣使的军政官员。这件文书为研究岑参在北庭的行年、岑参诗中的相关人物和岑参北庭诗中的重要事件,提供了一些可靠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8.
陈晓红 《兰州学刊》2008,(7):178-181
通过考察唐代和唐以来与岑参及其诗相关的文献资料,论证岑参在唐“非边塞”诗人,而是在唐以后随着时代的推进,读者及研究者对岑诗认识的深化,才最终确立了岑参在中国文学史上“边塞”诗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岑参的边塞诗中,最引人注目并有争议的就是描写唐军西征的几首诗:《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下称《轮台歌》),《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下称《走马川行》),《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下称《回军献上》)和《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章》(下称《凯歌六章》)。我们认为这四首诗都是描写西征的,统称为西征组诗。岑参这几首诗中描写的西征,史无记载,因而对西征的时间、地点、季节等,人们争议颇多。西征虽无史载,但岑参作为当时北庭节度判官,所记事件应当是可靠的。弄清西征的历史事实对于理解岑参的西征组诗是有益的。由于岑参…  相似文献   

10.
边塞诗人岑参,在唐代诗坛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人帮”在古典文学研究中大搞“古为帮用”,岑参也被归入“法家诗人”的行列。说岑参是“法家诗人”,没有任何佐证,不值一驳。本文只打算从正面论述岑参的创作,恢复他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