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道德悖论是悖论的一个特殊领域,是道德现象世界中一种特殊的矛盾,是一种出现在行为选择的结果、具有善恶绝对对立和对抗性质的自相矛盾。道德悖论是由道德价值实现的特殊性、人的道德价值判断能力的不足和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分离而造成的。可以从道德选择的角度,通过改造德性主义的道德传统,提高道德选择能力,用"道德智慧"消解道德悖论,以推动伦理学理论更趋于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论道德推理     
晏辉 《江海学刊》2013,(5):5-13
作为一种基本的理性能力,推理是人对必然的事物和可能的事物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作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人作为面向未来事情的存在物,是必然要进行推理活动的。对必然事物的判断构成事实推理,对所意愿事物的判断构成价值推理即实践推理;事实推理以万物循以产生的规律为基础,实践推理以万物应该循以产生的规律为前提。而在实践推理的域限内,有以追求快乐和幸福为目的的实践推理,称之为价值性的实践推理;有以考量观念和行为正当性为旨归的实践推理,可称之为有关正当性的实践推理,即道德推理。道德推理乃是德性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善恶观念的充分运用,又是实践智慧的充分显现。道德推理可能表现于行为的动机、过程和结果中,但其自身却是观念性的活动。道德推理可能伴随着情感体验,但其自身却是理性化的过程。在不同的社会生活语境下,道德推理的适用范围和运行方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伍志燕 《中州学刊》2012,(4):112-116
道德判断合理性之依据既有"质"方面的规定,又有"量"上的要求。所谓"质"的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即"直接依据"、"根本依据"和"事实依据"。其中,道德判断合理性的"直接依据"是行为主体及其行为动机是否直接出于道德原则(或规范);"根本依据"是道德的终极标准,即人类的终极的价值关怀和价值理想;"事实依据"是看它是否建立在科学的道德事实的基础之上,即是否具有真理性。所谓"量"上的要求,主要是针对道德判断合理性程度而言的,通常情况下,一个道德判断是否可普遍化以及普遍有效性到底有多大,是辨别道德判断合理性程度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基本的理性能力,推理是人对必然或可能的事物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作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对必然事物的判断构成事实推理,对所意愿事物的判断构成价值推理即实践推理;事实推理以万物循以产生的规律为基础,实践推理以万物应循以产生的规律为前提.而在实践推理的域限内,有以追求快乐和幸福为目的的实践推理,可称之为价值性的实践推理;有以考量观念和行为正当性为旨归的实践推理,可称之为有关正当性的实践推理,即道德推理.道德推理是德性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善恶观念的充分运用,又是实践智慧的充分显现.道德推理可能表现于行为的动机、过程和结果中,但其自身则是观念性的活动.道德推理可能伴随着情感体验,但其自身却是理性化的过程.在不同的社会生活语境下,道德推理的适用范围和运行方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价值与事实之间温和的划分是有益的,有助于区分学术讨论中的客观事实和主观态度,但二者无法彻底切割.在社会科学和道德伦理领域,人们通常遇到的是价值和事实相结合的综合判断,人们通过这样的判断寻找对社会政治秩序和道德伦理选择的现实解答,因为人以及社会的行为本身,就是因果性与随机性、现实可能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结合,是价值与事实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6.
以哲学的形态追问新中国70年来有关社会主义经济研究的逻辑内涵,可以发现它的宏观走向体现为从计划机制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精神。这个过程呈现出三个典型的特征:一是从"求同"到"相异",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转换;二是从"求真"到"求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统一;三是从"谋利"到"问道",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互动。70年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与学术研究,是中国自身历史发展逻辑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历史进程的客观规律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能否在道德冲突面前作出正确选择是衡量其道德素质的重要方面,关系到大学生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正确的道德选择往往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道德冲突,当代大学生除了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核心原则外,还应遵循道德自由与道德责任相统一、逻辑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统一、个人完善与社会至善相统一、"最大善目的"与"最小恶手段"相统一、认知与行动相统一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界对道德选择的系统研究不够,仅局限于实践层面的单一模式。应从价值论或形而上层面,对道德选择进行整体研究,关注道德选择中的事实与价值关系问题即道德选择的"求真"问题,主体面对道德冲突进行道德选择时需掌握的基本原则即道德选择的"趋善"问题以及道德选择的价值标准和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法律推理将既定的规范应用于具体案件,涉及文本、逻辑、经验、信仰、知识、道德等因素,是对事实、规范与价值的逻辑分析。法律事实认定、法律规范识别、法律价值论证作为法律推理的三个逻辑支点,探寻解决法律问题的最佳路径,承载着对社会价值和社会现实的关注。法律适用中的事实认定与规范选择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关系,只有进行价值判断,才能确认由事实判断向规范判断、由规范判断向价值判断转换的逻辑机制,由此打开前提与结论间的逻辑通道。  相似文献   

10.
陆静  任桂荣 《理论界》2009,(4):44-45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公民能否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对于公民道德建设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要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往往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道德冲突,我国公民除了要遵循价值优先原则、逻辑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统一原则、个人完善与社会至善相统一原则等基本原则外,还应遵循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原则,以保证做出正确的选择,增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效性,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哲学是人类理论思维的两种不同形式.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分别集中地表现着人类理论思维的两个基本维度,即科学集中地表现着思维和存在高度统一的维度,而哲学则集中地表现着哲学反思思维和存在的维度.科学作为一种重构方法,单纯"求真",是一个事实判断;而哲学作为一种建构的方法,在批判与选择的基础上,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它是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和审美判断的完美统一.因此,科学与哲学是人类理论思维的两种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12.
从"位格"的维度来看,"人类中心主义"的根本失误在于人类期望通过科学理性掌握自身命运从而获得自我绝对救赎而导致的"位格性"的失落,即人的"异化";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在于混淆了作为"位格"的人与仅仅只是质料性存有的生物之间的根本区别,并在赋予一切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以客观道德价值的过程中混淆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根本区别。只有作为道德主体的"位格人"才能赋予其价值,也只有建立以"位格"为中心的"完整人类中心主义"才是正确的生态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13.
王海明 《阴山学刊》2009,22(3):68-72
道德是社会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而非必须如何的非权力规范。由道德价值、道德价值判断和道德规范三因素构成。当且仅当道德价值判断是真理时,才能够制定与道德价值相符的优良道德规范,而避免制定与道德价值不符的恶劣道德规范。道德既具有适用于一定社会的特殊性、相对性,因而存在特殊的、相对的道德,又具有适用于一切社会的普遍性、绝对性,因而存在共同的、绝对的道德。道德就其自身——道德规范——来说,是主观的、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就其基础和根本内容——行为事实——来说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道德规范的正确性或优良性,说到底,取决于是否与行为事实相符。而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的道德人格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道德人格培养提供了价值规范目标和丰富的精神食粮;健康良好的道德人格养成又有利于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主体,在健全自身道德人格中应主动承担道德责任、积极追求善的道德生活、努力趋向完满人格和力争实现自我价值;作为社会,应为道德人格培养提供良好的道德选择环境,创设培养个体理性、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的教育,建立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道德行为评价体系.唯其如此,才能真正达到个体道德人格的培养与优化,才能真正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及.  相似文献   

15.
《理论界》2016,(12)
威廉姆斯基于道德运气对功利主义和康德伦理学的批评:其一,功利主义将人们的道德思维视为一种后果主义的计算,以"福利最大化"原则评价道德,这样一来,人们必然对道德经验产生误解;其二,康德把理性看作人的本性,试图从"理性存在者"的概念推演出整个道德体系,这样必然忽略人的价值异质性。尽管威廉姆斯对功利主义和康德伦理学的批评有可取之处,但道德运气自身却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它不能有效地解决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之间的关系;第二,如果说道德责任能够通过道德情境与道德感知得到合理的解释,那么道德运气是否存在确实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16.
伍志燕 《北方论丛》2011,(3):127-129
事实和价值的关系问题是价值哲学的核心问题。事实和价值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长期分离到逐渐统一的过程。追溯二者之间关系,分析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对于进一步分清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之间的区别及联系,以及对"是"能否推出"应当"作出新的定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梁孝  张建伟 《学术界》2007,(2):256-261
价值中立被认为是维护社会科学客观性的基本原则,它坚持把事实的描述与事实的判断区分开.社会科学的独特性是以语言把握人类行为的意向性,它不能对人类行为仅仅进行外部观察,还必须进行意义解释.因此,社会事实的描述必然依赖于评价体系和评价体系的选择,而描述社会事实的价值语言必然包含着评价.价值中立原则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从公共政策价值分析的研究角度看,在公共政策活动中,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并不是截然分开、不可沟通的。事实判断是价值判断的基础,价值判断是事实判断的归宿。无论是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都可以看作是人们认识和实践公共政策的必要环节,它们贯穿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等过程,也正是二者的统一才使人们对公共政策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翻译批评的合理化追求使翻译批评分别向语言学和文艺学寻求理论支持,从而导致实践批评和理论批评的分化.两种翻译批评的划分割裂了译事与译作间的内在联系,也割裂了译者的实践活动与其结果间的联系,从而使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对立起来.然而,"真"与"善"可以在译者的身份及社会对其行为的规定性中获得统一,从而使实践批评和理论批评统一于伦理批评,并使翻译批评在社会伦理关系中获得自身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政府绩效的事实分析与价值判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绩效是政府公共行政活动在结果层面的反映,是事实因素与价值因素的统一。政府绩效的事实分析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必须在分析政府绩效时引入价值判断,坚持把政府绩效的事实分析与价值判断结合起来,从事实和价值两个方面具体评判政府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