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年金——长期激励的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励,按其收益期可分为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短期激励主要以月度、季度和年度奖金的方式等直接发放给员工;长期激励主要以延期支付的方式和股权激励的方式为主。当前国内企业中长期激励表现为:社会保障金的交纳、工龄工资、继续教育计划等。毫无疑问,这些形式的长期激励对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稳定员工队伍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长期激励形式都有着相应的局限性。如:工龄工资的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使得年轻有为的员工没有耐心去等待自己工龄的增长而受益:继续教育计划的对象更是少之又少,因为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更多的编制为员工提供空…  相似文献   

2.
激励按其收益期可分为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短期激励主要以月度、季度和年度奖金的方式等直接发放给员工;长期激励主要以延期支付的方式和股权激励的方式为主。当前国内企业中长期激励表现为:社会保障金的交纳、工龄工资、继续教育计划等。毫无疑问,这些形式的长期激励对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稳定员工队伍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长期激励形式都有着相应的局限性。如:工龄工资的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使得年轻有为的员工没有耐心去等待自己工龄的增长而获得的增长受益;继续教育计划更是少之又少,因为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更多的编制而为员工提…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性激励的三大支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博 《人才瞭望》2004,(3):14-16
非物质性激励是有别于物质性激励的激励方式,较之物质激励有其优越性。它可以不同形态经常使用。不断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非物质激励主要从精神层面来提高员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首创性,挖掘员工潜能,以实现员工和企业的价值。由于非物质性激励基本上属于主观性因素,致使一些追求短期物质利益的企业经常忽视它,认为  相似文献   

4.
曹敏晖 《人才瞭望》2004,(10):71-71
激励,就是领导者为满足员工的需要,尽力发挥员工的潜力,多方激发员工的向上精神,把员工们凝集在自己周围,为企业献计、出力。激励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员工的个性和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的,领导者要充分了解员工的差异,做到因人而异,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例如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就不应以金钱刺激为主,而应以成就和成长为主。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组织,在日常管理与不断发展中,最重要的是对员工的管理,而对员工的管理主要是通过激励来实现的。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具体地讲,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员工激励是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组织的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从组织的角度来看,企业建立有效激励体系,  相似文献   

6.
人才以及制定薪酬体系分别排在中国企业10大管理难题的第二及第三位。经理人的薪酬激励集两大难题于一身,困扰着中国的企业。不少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经理人的重要性,采用高薪激励的方式已很普遍。就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高管的基本薪酬达到了其薪酬总额的85%,短期激励为15%,长期激励几乎为零,对于经理人员退休以后的保障不够,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这种情况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精神激励的十种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 言 精神激励有荣誉激励、成就激励、竞争激励、兴趣激励、沟通激励、参与激励、培训进修激励、关怀激励、感情激励、期望激励等方式。相对于物质激励来说,精神激励几乎是不需要企业花钱的激励方式。不发奖金也能激励出员工的干劲,这要看企业管理者的本事。  相似文献   

8.
论员工激励与企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资本。激励的意义是为了真正调动员工的内在激励性,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激励企业员工,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是企业管理的首要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员工激励机制建立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当前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激励组合对策。  相似文献   

9.
刘韬 《人才瞭望》2005,(7):58-59
面对企业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企业经理们无不希望找到一条有效激励员工以快速提升业绩的捷径,为鼓励员工有出色业绩,以员工业绩考核为基础的业绩工资体系就被企业经理们寄予厚望,而且也成为许多管理咨询顾问乐意向企业经理们推销并轻易获取这些经理认可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所谓精神薪酬,是满足员工心理需要为出发点的一种激励形式,比如:关怀、尊重、表扬等.它是以非物质性、非经济性形式表现出来的.比如工作本身的挑战性、责任感和发展空间以及良好的工作氛围等都能给员工带来极大的心理满足.运用恰当的精神薪酬,满足员工的这种需要,可以提高员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潜能,以实现员工和企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晓红 《人才瞭望》2017,(20):199-200
企业员工培训与激励,都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内容,两者密切相关,对企业提高员工素质、充分发挥潜能具有重要意义.将员工激励制度与企业实际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建立健全相关企业员工激励措施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全面激发员工为企业奉献自己力量的决心,以便于提高企业综合发展实力.  相似文献   

12.
激励顾名思义就是激发鼓励,是企业对员工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适度的激励会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更加努力,为企亚带来更高的效益.但一部分企业中也存在着关于激励制度的问题,如激励制度的目的性不强、激励制度不受重视、激励制度不完善、激励制度得不到落实等,基于此,对以上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从组织的角度来看,每个组织也许都会发给员工许多物质奖励,目的是为了使物质奖励不仅具有短期的物质激励作用,而且还具有长期的精神激励作用;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获得物质奖励,不仅仅希望从中得到物质上的实惠,更渴望从精神上受到激励。因此,从这两方面来考虑,就为薪酬专员或人力资源管理者提出了一个难题。为了使物质奖励具有双重激励的作用,笔者总结出了在发放物质奖励时的”一三一”原则——即”一个前提、三种途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4.
何京 《人才瞭望》2004,(2):40-41
企业领导人若想让激励方式达到最大效果,需掌握即时、明确与量身订做等要领,并赋予员工工作的使命感和充分自主权,才能在公平原则下满足不同贡献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激励,就是领导者为满足员工的需要,尽力发挥员工的潜力,多方激发员工的向上精神,把员工们凝集在自己周围,为企业献计、出力。激励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员工的个性和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的,领导者要充分了解员工的差异,做到因人而异,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例如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就不应以金钱刺激为主,而应以成就和成长为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日益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现代企业中,激励措施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否充分被调动.不仅在短期内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会长期影响企业发展.将及时有效的激励制度运用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才能促使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崔颖 《人才瞭望》2007,(8):30-31
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有效的激励能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可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促进在职员工充分地发挥其才能和智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知识型员工激励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方面,受到严重挑战。特别是以咨询企业、IT企业为代表的高知识企业,普遍存在激励手段匮乏、员工跳槽频繁、管理成本上升等现象。由此引发了对知识型员工管理的研究。世界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其最新著作《21世纪对管理的挑战》中甚至断言:“怎样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生产力,怎样对知识型员工进行管理,是企业在21世纪面对的最大挑战。”一、当前我国知识型员工激励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许多有先见的企业已经认识到未来社会是知识主宰的社会,知识型员工将是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他们已经积极着手或正…  相似文献   

19.
激励是用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领导者的一项主要职能。所谓激励,就是领导者遵循人的行为规律,运用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手段,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在众多的激励理论中,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促进企业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晋 《人才瞭望》2023,(20):33-35
<正>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组成,激励机制的创新与完善,可有效激发事业单位员工的积极性。现阶段,部分地勘事业单位在员工激励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激励机制针对性不强、激励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因此,本文在总结当前激励机制应用瓶颈后,以问题为抓手,提出了健全激励机制、丰富激励形式,明确应用目标、践行激励原则,落实保障措施、提高重视程度三条建议,希望可以全面发挥激励机制的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