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0年以来中国人口死亡水平分死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文章分析了21世纪初中国人口的死亡水平,并对死因进行分类,对分死因类别死亡率及其构成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分解了每种死因类别对平均预期寿命变化的影响,并利用去死因生命表,通过分析去某一死因类别后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研究各死因类别。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意外伤亡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致残和死亡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980年全世界意外死亡270万人,占总人口的5.2%,居死因顺位的第5位。儿童和青少年因其生理和行为特点,特别易受意外事故的伤害。在不少国家0~19岁儿童青少年的意外死亡占到人群总意外死亡数的一半。在一些国家,意外死亡是儿童青少年的首位死因。研究儿童青少年意外死亡,对预防儿童青少年事故发生,降低其死亡率,使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死亡模式转变与国家卫生服务利用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利用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和国家1993、1998年卫生服务利用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人口死亡水平变化及与卫生资源利用的关系。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死亡率呈较稳定下降趋势;性别、年龄别和地区别的人口死亡率、死因构成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目前,中国人口死亡率的继续下降已经不能单靠生活和卫生基本条件改善所发挥的粗放式作用,必须合理利用卫生资源,使那些沿用多年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医疗卫生系统能够有效地适应新的人口转变形势,并能应对不同原因所致的慢性病和公共卫生问题,这也是降低人口死亡水平的潜在动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珠海市常住居民死亡水平、分布和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对2000-2005年珠海市常住居民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常住居民死亡率为3.05‰,男性死亡率为3.40‰,女性死亡率2.67‰;2000-2005年男性、女性死亡率基本呈现下降趋势;珠海市各区之间人口死亡率差异逐渐缩小;城市死亡率低于农村死亡率和城乡结合部死亡率;死亡人口成年组中所占比例男性远远高于女性;疾病和意外死亡是珠海市常住居民主要死因,应加强综合干预措施,积极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quadratic模型对高年龄组的死亡率进行了修正,采用生命表法计算了2020年江苏省平均预期寿命,使用去死因生命表法对主要死因进行了分析,随后用Arriage分解方法对预期寿命的差异进行年龄分解,比较了不同性别、不同死因在不同年龄段对出生队列的出生预期寿命的影响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平均预期寿命在提高,但是性别差异并没有缩小;出生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组;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死因,约占80%;相比于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的死亡集中在中老年组;不同性别,不同死因,在不同的年龄段对于出生队列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中国人口死亡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文章利用1982~2000年间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死亡数据及1989、1995和2000年卫生登记死亡数据,用人口因素分解方法研究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死亡水平性别差异的变化趋势、年龄别死亡率性别差异对男女出生期望寿命差异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比较了各种年龄-死因别死亡率的性别差导对出生期望寿命性别差异的影响。主要结论是中国近20年来女性死亡水平低于男性的趋势在逐渐扩大,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在于年龄别死亡率的性别差异及其变动差异。  相似文献   

7.
医学保健技术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生育率与死亡率的下降,使老年人口比重日益提高,老龄问题正在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老年人口数量、构成与死亡率的变动趋势,是进行人口预测,制订人口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医疗保健对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老龄化问题的基本信息.本文通过16年人口、出生、生育与死亡调查登记统计,描述了长江三角洲北岸一个98万人口的农业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构成、死亡率、主要死因、生存概率与平均期望寿命等方面的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8.
婴儿死亡水平是受经济、文化教育、环境、医疗卫生等综合影响的结果。在经济、文化水平低,医疗卫生水平差的不发达地区和国家,婴儿死亡率较高,婴儿死亡原因主要为外源性死因的疾患(以传染性疾病为主);相反在经济文化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的地区和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口死亡水平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死亡率的高低不仅是这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人口自然变动指标,而且也是衡量和评价其居民健康状况、福利水平及社会经济和卫生进步等方面的客观尺度。反过来社会生活条件,尤其是社会经济状况优劣,也会给死亡造成不同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会导致人口死亡率的不同。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省市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必将导致其人口死亡的不同。探讨不同地区影响人口死亡率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对制定未来各地区降低死亡率的措…  相似文献   

10.
意外死亡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人类的“无谓牺牲”,对社会和家庭都有一定的影响。现代社会,意外伤亡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致残和死亡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980年全世界意外死亡270万人,占总死亡人口的5.w,居死因顺位的第五位。据广州市近年来的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也表明,意外死亡仅次于恶性肿瘤七呼吸系统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居我市各种死亡原因的第五位。为充分引起各级领导及广大群众的关注和为控制意外死亡的发生的频率及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现将广州市1987~1992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资料中意外死亡情况进行整理并作初步分…  相似文献   

11.
人们通常认为:中国1949年前的死亡水平属于高死亡、低寿命阶段。然而这个结论很缺乏足够的证据。为此笔者尽可能搜集了有关的人口死亡、死亡原因资料,力争对1949年之前中国人口死亡状况进行更为系统的分析。1.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1949年之前,由于战争、饥荒和瘟疫的影响,人口死亡率相当高。局部地区的抽样调查资料,如江苏省江阴县小西区1933—34年女性粗死亡率最高可达55.0‰,女性婴儿死亡率最高达402.4‰,是所见报告资料中死亡水平较高的(见表1)。死亡率相对较低的地区也在20‰左右。1.1粗死亡率根据现有资料的分析,本世纪开始到…  相似文献   

12.
医学界和人口学界都对死因进行分析,但侧重点不同,人口学界对死因分析,其意义在于——从导致人口死亡的直接原因研究社会、经济、医疗卫生以及生物等因素对总人口中不同特征人口的作用情况及程度;从对纵向资料的对比研究中,看出上述各因素的变化,再结合对其它问题(如生育、迁移等)的研究,便可对人口同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第三、第四两次人口普查以及自1955年甘肃省开始死亡统计工作至今的死亡统计资料对甘肃省人口的死亡状况进行分析,同时对社会经济因素指标与死亡率进行相关分析,为未来甘肃省降低死亡率寻找重点,提供依据。一、甘肃省人口死亡水平概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婴幼儿死亡率的性别差异、水平、趋势与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对中国婴幼儿死亡率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描述了婴幼儿死亡率性别差异的历史、区域和民族间的变化,以及婴幼儿死亡率性别差异与一些社会、经济、人口和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还讨论了中国偏高的女性婴幼儿死亡水平可能导致的人口及社会经济后果,以及它们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5.
重提"安乐死"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乐死”一词源出于希腊文Euthanasia ,是由美好和死亡两个词所组成。其原意是指舒适或无痛苦地死亡或安然去世。安乐死并不是生与死的选择,而是死亡方式的选择。选择的目的是通过人工调节和控制,使死亡呈现出一种良好的状态,以避免精神和肉体的痛苦折磨,改善患者濒临死亡时的自我感觉状态,维护其尊严。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中国人死因构成中因晚期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等疾病导致死亡的比例越来越高。现代的医疗技术不仅不能拯救这些病人的生命,而且绝大多数病人还要经历长期的、极为痛苦的疾病折磨和精神煎熬。今天,中国人口中老年人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80年代死亡水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较为详细地讨论了由1982年人口普查和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确定的死亡水平,指出:确定80年代中国实际的死亡水平,在注意婴儿死亡率的同时,还应注意到老年人口的死亡漏报,并依据两次普查的年龄别人口数,计算出人口的平均寿命,对用普查的死亡资料计算的年龄别死亡率的误差,做出重新估量。  相似文献   

17.
纪颖 《人口学刊》2007,(5):19-22
育龄期女性的健康风险远远不只是与生殖和生育相关的风险。将人口统计数据和卫生统计数据相结合分析,发现1990-2000年间,育龄期女性人口死亡概率下降了1/4,主要死因为损伤和中毒、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但这三种主要死因下降程度慢于其他死因的下降,反映了社会、文化、习俗等因素的改善滞后于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条件改善对育龄期女性健康的影响。同时,城乡育龄期女性人口存在不同的死因模式。  相似文献   

18.
婴儿死亡是最基本的人口过程之一,在人类社会里是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的人口现象。一般而言,婴儿死亡率不仅是反映人口自身变化规律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以及人口总体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目前在我国的理论界和一些实际工作部门已经把婴儿死亡率作为一种整体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指标提了出来,而不是单一地困于某个研究领域的指标。由于婴儿死亡率这一度量指标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对这一度量指标本身进行详细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常常在人口研究文献中见到“婴儿死亡率”这个词,各种学术刊物也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六普人口资料,分析各地死亡人口年龄综合指标,探索我国31个省区出生时预期寿命及经济人口社会变量,与2010年人口死亡率的关系.方法: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技术和相关回归分析拟合技术.结果:我国普查调查人口死亡率低于当年登记的人口死亡率,各地区人口死亡率全面低于全国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登记误差主要发生在我国农村,及西南和部分西北地区.结论:2010年我国人口普查中,死亡人口、死亡率漏报率为18%左右,死亡人口漏报数量可能与外出人口数量,农村基层管理等有关.而出生时预期寿命,65岁以上老人比例等指标对于该地区人口粗死亡率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东北地区1949年以前人口的死亡及死因,由于资料的限制,迄今没有人作过较系统的分析。笔者根据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东北地区时所作的1907~1938年“关东州”和“满铁附属地”的人口动态统计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这一时期东北地区人口死亡及死因作了历史趋势的分析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