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人民学习汉语汉文的必要性,在我们朝鲜族是有深刻体会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教育事业在中央的关怀和吉林省的直接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汉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很大成绩。如在学校教育和扫盲工作中用本民族语文进行教学,普及了初等教育、发展了中等教育,在青壮年工农群众中已经基本扫除了文盲,提高了人民的文化,另外还办了一所大学,培养了民族干部,在发展生产上起了配合和促进的作用。这些成绩是应该肯定的,而且是主要的。但目前在延边的教育事业中存在着一个急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学习汉文的问题。过去,对这个问题,我们并不是没有注意到,十二年来从小学到大学除采  相似文献   

2.
广西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内治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全县十八万多人口中,侗族占52.5%,苗族占15.5%,僮族占6.3%,瑶族占3%,汉族占22.7%。这里现有耕地二十二万六千多亩,森林面积三百八十万亩,是自治区木材和植物油的重要产区之一。从前六月闹粮荒今年六月谷满仓这里的各族人民的过去由于长期受反动统治的压榨,经济文化很落后,工业一无所有。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3.
1958年8、9月间,广西僮族人民同全国各兄弟民族一道,以无比兴奋的心情,迎接了人民公社的诞生。经过1959年上半年的整顿和巩固工作,人民公社已经走上了巩固健全发展的道路。从建立公社到现在已经是一年多了,时间虽短,但已显示了这种新型的社会组织的旺盛的生命力和无比优越性,它对于发展广西僮族农村经济和文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了巨大作用。现在,且以僮族  相似文献   

4.
毛难族     
毛难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有二万四千多人(一九五八年统计),主要分布在广西僮族自治区北部环江县境内下南、中南、三美、大干等公社相连的、史称"三南"的地区;这是他们的聚居区,住有毛难族一万八千人左右,占全族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四.其余的散居在周围的河池、南丹、都安等县内.他们与汉、僮、苗、瑤等族人民,一向友好相处,交往密切,结成了不可分离的亲密关系,而且对于彼此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毛难族有本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侗水语支;在对外交际中主要使用汉族和僮族的语言,沿用汉字.  相似文献   

5.
汉藏两民族的亲密友好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可以从历史文献和现实生活中找到许多见证;同时,也可从汉藏两民族的交际工具——语言的交流和影响方面,找到许多实例。由于汉族是我国的主体民族,人口众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较发达,汉语的词汇,特别是新词术语更为丰富。同时,汉语汉文已成为我国各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因而,藏语(其他民族语也如此)借用汉语词汇来丰富自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篇文章里,我们运用手头的一部份材料,就藏语中的汉语借词问题发表一些粗  相似文献   

6.
民族出版社出版,黄臧苏编写的“广西僮族历史和现状”一书,对我们僮族人民了解自己本民族的过去和现在,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对书中有一句判断性的话是有不同意见的,这里特地提出来,希望作者考虑。这就是在本书的第五十一页第十五行中,叙述到关于僮族人民饮食方面时,指出僮族人民“喜吃稀饭”。僮族人民真的是“喜吃稀钣”而不喜吃干饭吗?(作者不一定有这意思)我以为这句话是不符合事实的。虽然这只是一句话,但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弄清楚的问题,而不是什么吹毛求疵。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什么需要多费考证的问题,只要我们真正去了解一下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就可以懂得。从流传到现在的一些民歌中也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民歌是人民群众的真实思想感情的反映,它的可靠性有些比文献记载更真实。关于吃稀饭的问题,我们县有两首山歌(僮歌)可以用来说明。  相似文献   

7.
2003年湘西州民族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展了“苗族儿童汉语口语和书面语协调发展实验”。该实验从学前班开始,采取“苗文启蒙、双拼过渡、三课并开”的方法进行教学,发挥母语优势,充分利用苗文和汉语拼音两种工具学习汉语,有效地解决了苗族儿童学汉语汉文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读了吴兴春的模范事迹,心情非常激动.吴兴春同志不愧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工作干部,不愧是雷锋式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是所有革命干部,尤其是所有民族工作干部学习的好榜样.广西僮族自治区人口近两千万,兄弟民族人口占百分之四十四,有大量的汉族干部  相似文献   

9.
我的向往     
在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大跃进的今天,各少数民族人民在掌握本民族语文外,广泛地学习汉语汉文,不仅对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有着特别重大的作用,而且对于各民族本身的发展和繁荣也有其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全国少数民族人民中特别是少数民族干部中掀起一次学习汉语汉文的高潮,使之成为一个群众性的运动,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踊跃地投入这个运动,积极地推广这项工作已经成为每一个民族干部的一项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民族历史研究工作者曾对僮族,瑶族历史上的一些问题展开了讨论,尢以今年七月间,广西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召开僮族、瑶族历史科学讨论会,更为深入。现将以往讲座的几个主要问题,综合介绍于次:关于僮族古代社会性质问题对于僮族原始社会何时崩溃,是否经过奴隶社会阶段、封建社会何时确立、土司制度的性质等等问题,民族历史研究工作者们的意见,尚有分歧。主张经过奴隶社会的同志认为,研究僮族古代社会,要注意东方奴隶制的特点。僮族古代社会发展不平衡,直到十一世纪中叶,还存在三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正> 众所周知,我国壮族的族称五十年代时经中央人民政府核定,使用“僮”字。“壮”字是后来由周恩来总理提议改用的。解放前,特别是封建王朝统治时代,官书只称为猹人,“猹”字是从犬旁,有歧视含义。由于壮族过去没有自己的文字,能见到的书面记述都是汉文的旧籍文献,目前能查到的,“僮人”这个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政策的开放,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事业得到了更迅速的发展,经济和科学文化各方面突飞猛进。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不仅给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科学文化教育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而且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相互往来更加密切,更加广泛。不同民族的相互往来需要有一种共通的语言来沟通思想,进行交际。在我国现有的历史条件下,由于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在各民族中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因此,长期以来,各民族都自然而然地把汉语汉文作为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这种情况,在以往的岁  相似文献   

13.
元至清初汉族与土家族文化互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超 《民族研究》2004,(6):92-100
元至清初是汉族与土家族文化互动剧烈时期 ,土家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以多种方式接触和碰撞 ,这种频繁的文化互动强化了两族间的文化认同 ,密切了两族关系 ,有力地推动了土家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促进了土家族的进步。文化互动使土家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的联系得以加强 ,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汉族与土家族文化认同的增强 ,对于清初土家族地区改土归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改土归流的时间、方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僮族是我国人数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关于这一民族的来源和历朝居住的地区,历史学家们至今还没有完全探索清楚。从一些文献材料看来,今天的僮族大致上是由周秦之际的“越人”、两汉以后的“乌浒”、“俚人”、“僚人”承继发展而来的,直至宋代,一些记述两广情况的著作中始见有“僮”,明清两朝,“僮”才愈来愈多地被人们作为这一民族的  相似文献   

15.
广西僮族自治区大瑶山瑶族自治县是一个高寒山区,南北约四百华里,东西宽二百华里。全县共七个人民公社、五十个生产大队,总户数六千九百四十八户,三万四千二百五十五人,其中农业六千七百三十一户、三万二千三百五十二人。居住着瑶、汉、僮三个民族,瑶族一万八千四百零四人,僮族四千四百零九人,汉族一万一千四百四十二人。县内地多田少,全县有水田二万五千一百亩(其中单造一万四千二百亩、双造一万零九百亩),旱地六万六千亩。  相似文献   

16.
京族     
京族是中国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目前人口为1.88万,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江平镇,其余散布于防城县城、钦州、东兴等地。京族过去称“越族”,1958年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的祖先约在16世纪初由越南涂山等地漂流到广西北部湾的三个小岛的。京族人和以后陆续迁到岛上的汉族、壮族一起开发和建设,使其繁荣起来。由于京族主要分布在这里,这三个小岛又被称为“京族三岛”,现隶属广西防城港市。京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京语,属系未定,与越南语基本相同。京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使用汉文,也使用汉语粤方言。京族人崇拜祖先,信奉的神多…  相似文献   

17.
居住在祖国南方边疆的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他主要分布在广西境内,约有680余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僮族和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的劳动人民共同创造了经营广西的历史,但是在解放前大家都同样地受着反动统治的压迫和剥削,而且遭受过帝国主义的侵略。各民族人民会共同进行过多次的反抗斗争。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地共同向反动统治者作过长期英勇的斗争,直到广西解放。解放以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  相似文献   

18.
全国各族人民渴望已久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于1957年11月1日已经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六十次会议议决通过,并且提交第一届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后讨论批准。这个草案的当前任务专为便于汉族广大人民学习汉字汉语、扫除文盲、推广普通话,并且帮助兄弟民族学习汉字汉语而制定的。它在目前的主要作用是为给汉字注间。预计在它公布实行后,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化水平将发生很大的作用,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一种重大成就的开始,我们各族人民对党和政府这一英明措施表示欢欣鼓舞。“汉语拼音方案草案”不但对于汉族广大劳动人民有显著的作用,对于各族人民交流文化、加强团结也是非常重要的。周恩来总理最近在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所作“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里曾经说:“汉语拼音方案可以作为各少数民族创造和改革  相似文献   

19.
夏石群英公社在广西僮族自治区宁明县境内,是一个以僮族为主的公社,在全社的六千一百五十一人中,僮族社员有四千五百六十四人,占总人数的74.2%,其余为汉族。群英公社誕生于1958年9月5日,迄今历时一年,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中,已显示出人民公社无比的优越性。首先是公社化后第一个夏季的大丰收。  相似文献   

20.
湖南维吾尔族在辗转迁徙和长期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地转用了当地汉语方言。汉化的日常生活词汇、宗教词汇以及富有宗教文化色彩的经名不仅更好地适应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保持了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传承了自身的民族文化。实际上,中国许多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长期交往都存在着类似的发展趋势,即民族语言的汉化不仅是语言调试的表现,也是维系民族认同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