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史学界最近开始集体編写中国通史,在討論编写大綱的过程中,对中国古史分期問題又展开了热烈的討論。爭論的关键,首先在于西周的社会性质問题。目前史学界对这一問題有三种不同主張,即西周封建领主制論、西周“古代东方型”奴隶制論、西周典型奴隶制論。作者最近写了“論中国古史分期问題討論中的三种不同主張”一文,对这三种主張作了簡要的比較和分析,認为三說对中国古史研究都曾作出有益的貢献,但都存在着问題。我們認为,西周封建领主制論者忽视了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变更的作用,不能确切說明新旧生产关系代謝的过程,也不能具体証明当时剝削制度和国家政权属于封建性貭,相反地,它具有奴隶制性质是很显著的。又認为西周“古代东方型”奴隶制論者过分强調了“村社”存在的特点,他們主張当时只有家內权隶,主要生产者全是“村社”农民的說法,是可以商榷的。如果只有家內奴隶,没有确立奴隶制生产关系,是不能認为奴隶社会的,相反地,西周确有相当数量的奴隶从事主要生产。同时又認为西周典型奴隶制論者过分把社会結构看得单纯化了,他們把“庶民”和“庶人”解釋为下等奴隶,否認“井田”是变了质的“村社”土地制度,否認有变了质的“村社”农民的存在,是不合当时实际情况的,相反地,从古文献上記述“井田”制的內容来看,非“村社”就不能解釋;从古文献上的“庶民”和“庶人”来看,也不能解釋为人身完全被占有的奴隶。因为上述三说都有难通和不合实际之处,我們就提出了一种新看法,認为西周还是和殷代一样,主导的生产关系是奴隶制,奴隶主貴族及其国家奴役着大批的生产奴隶,但由于社会发展极端不平衡,有较多地区原始“村社”殘余形式被保存下来,被奴隶主及其国家利用、改变为奴役和剝削的单位,使农民实质上奴隶化,和生产奴隶受到相同的奴役和压迫。本文将根据可靠史料进一步提出论据,阐明这个主張,請大家討論和指教。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开始用铁的时代问题评胡适派的史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杨宽先生写了一篇从新估定中国用铁时代的论文,他主张西周时代已经应用铁器,他用这个说法来证明西周已进入封建社会。我个人对於中国古史分期的看法是和杨先生不同的,但是我很赞同他所说的西周已经用铁的说法。自然,西周已有铁器的说法,是有利於西周已进入封建社会的说法的。然而我们知道:有没有铁器,并不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主要分野,因为奴隶社会也可以使用铁器。所以我赞同西周已有铁器的说法与我本人对於中国古史分期的说法,并不相冲突。固然我也承认:西周已有铁器的说法,是替西周已进入封建社会的说法解除了一个极大的困难。正同范文澜先生不否认东周奴隶数量巨大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一样,我们也应该实事求是的承认西周已有铁器。不但西周已有铁器,我还要进一步主张殷代已有铁器。  相似文献   

3.
西周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多年来学术界有很大争论。由于文献不足、理解各异,一时还难作出定论。最近,在党的“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引下,这个问题又被重新提起。我从经济史研究角度提出的初步看法是:西周总的说来不能算作封建社会,而应属于奴隶社会的范围,西周初期在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农业中,奴隶制的生产关系是占主导地位的;但后来在奴隶社会里逐渐产生了封建制的萌芽,到西周末期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已有相当的发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殷代的社会生产和奴隶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殷代是奴隶社会,已多为史学界所公认。但因为大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关于古代社会理论的依据和认识有不同,对我国有关古史分期的史料解释也不一样,所以在具体论述到殷代奴隶制的实际情况时,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仅从殷代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作了一般的考察,认为在这一时期氏族制虽还严重存在,但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已为以地域和近邻相联系的农村公社所代替;奴隶虽已用于生产,但在生产中占支配地位的仍为农村公社的成员。因之我国在殷代还处于早期奴隶制,亦即家长制奴隶制的阶段。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5.
最近讀了《学术月刊》一九六○年第九期楊宽和束世澂两位同志討論西周社会形态問題的文章,我觉得有几个个別問題和我的理解有所不同,想在此提出来和两位同志商榷一下。 (一)“人鬲”、“訊”和“臣”是否即是奴隶? 楊寬同志在“论西周时代的奴隶制生产关系”中,首先根据他的看法肯定了西周时代的社会形态是奴隶占有制的生产关系。他所以有这看法的根据,是西周时代奴隶数量相当大。奴隶数量大了,是否就可构成奴隶占有制社会,已是个还可商榷的問题,这且不说它。楊同志所认为数量相当大的奴隶,照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221年),是我国历史上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当时奴隶制生产关系开始土崩瓦解,封建制生产关系正在孕育成长。奴隶的起义和“国人”的暴动,致命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政权,严重地动摇了奴隶主的统  相似文献   

7.
一、从战国土地制度谈起过去和现在,都有一些同志完全否认中国与亚细亚生产方式有过瓜葛。他们认为,中国的夏商周三代属于奴隶社会,三代以后则是封建社会,而出现过奴隶制社会的国家和民族,就不存在亚细亚生产方式。也有的同志认为,如果说中国古代具备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一些特征的话,那也只是指西周或西周以前的时期。这些说法都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8.
尚钺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纲要”,根据我所读过的先秦和宋代部分看来,确是一部很好的书。自然,缺点是不可能没有的,现在就分两部分略加评论: 第一部分,先秦之部:这一部分的社会分期,与我个人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可是尚先生们把殷王认为“部落酋长”,说他们还没有脱离生产,似乎是把殷代认为原始社会的末期,这种看法,可能还有问题。因为根据殷墟的发掘看,殷代已入青铜器全盛时期,它的社会阶段至少可与印度的达罗毗荼人时代,苏美尔早期和埃及早期相比,不会尚在原始社会的阶段。但是,我也承认殷代的奴隶社会是十分原始的,比之周代的原始奴隶制还要原始些。又如尚先生们把秦孝公认为“大氏族”“家长”,更是不妥。我们知道:秦国在春秋时已有相当的文明,已是一个原始型的专制主义和贵族奴隶主统治的国家,决不可能到战国时还只是个大氏族或部落。除了以上两点以外,在先秦史的社会分期上,我就没有多大的异议了。  相似文献   

9.
楊寬同志在最近发表了“論中国古史分期問題討論中的三种不同主張”(見本年八月九日《文汇报》一文),富有启发性。他辨明了“民”、“庶民”、“庶人”的身份不是奴隶,“井田”制度是“村社”土地制度,是我完全同意的。尽管如此,看起来我們之间对分期問題还是有分歧的。目前还不知道他的分期意見如何,应等待他的全面主張发表以后,經过仔細研讀,再作全面商榷。在本文中,我仅能就楊文所涉及的若干理論問題,提出个人意見,請楊寬同志和讀者指教。过去,我对古史曾有一些誤解,也利用本文可能涉及的地方,进行自我批判和更正。 楊同志的文章,粗粗一看,很令人惊訝,他既否定了西周是封建領主制社会,又否定了西周是古代东方型的奴隶社会,更否定了西周是典型(希腊、罗馬)奴隶制社会。讀了以后,使我徬徨无主,不知是怎么一回事,世界史上有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嗎?西周是不是原始社会或資本主义社会呢?显然不是,那怎么办呢?幸而楊同志在結語中說:“西周該是奴隶制社会”,这才使我心上一块石头落了下来。但既說西周是奴隶社会,却又認为西周既不是古代东方型,又不是古典奴隶制型,在我們看,是很难說通的,就从这里談起罢!  相似文献   

10.
(一) 从兩汉“奴隶主”的分析说起主张两汉是奴隶社会的同志,在汉代社会中指出许多人是奴隶主。例如:张安世就是他们认定的奴隶主之一。他们认为张安世有“家僮七百人”,这就是他成为奴隶主的根据,从而汉代就是奴隶社  相似文献   

11.
在关于西周社会性质的讨论中,有一种流行的意见,认为周人克殷之后,就“把殷民降为种族奴隶”,或者叫作“宗族奴隶”,西周建立的是“种族奴隶制国家”。最近有人再次提出“种族奴隶制”说,认为它是西周时代“奴隶社会的特点”。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从《尚书·周书》中《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多方》等西周初年的文献以及相关的许多资料来看,西周政权并没有把段民视为“种族奴隶”,而是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作者认为,考察奴隶制或者任何社会制度,必须考察整个体系或系统。仅从其中的某一方面,例如某一种人口数字的多少,或者某种工具的性质,都不可能获得正确的答案。在下列三个问题上,奴隶制度有自己的特点,不能以此混淆奴隶与封建农奴或者封建依附农的界限:一、财产问题。在奴隶社会里的确存在一种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奴隶,这就是所谓古典奴隶或者物化奴隶(Chattel Slavery);然而更多的是拥有独立经济的、拥有彼库里(特有产)的授产奴隶;二、地租剥削问题。自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低级地租以来,地租是阶级社会所共有的一种剥削方式;三、统治的两手问题。在绝大部分奴隶主敲榨勒索激化矛盾的同时,也有些奴隶主以和颜悦色的面孔出现,充当缓和社会矛盾的代表。奴隶主既可以把奴隶视同老畜加以屠杀,也可以把奴隶视同幼畜加以恩养,有的奴隶甚至被提到位极人臣的地位。马克思在许多地方以奴隶与农奴或奴隶制与农奴制并提,所云的奴隶系指一般所说的古典奴隶或物化奴隶,所云的农奴系指一般所说的授产奴隶或分居奴隶。  相似文献   

13.
从报刊上所揭露的事实,看到西藏领主们对农民、牧民的迫害异常残酷,极似奴隶主残害奴隶,因此有人怀疑西藏是奴隶社会。还有一种最离奇的说法,如李有义所著“今日的西藏”一书,竟说:西藏的社会原来是封建社会,现在正向奴隶社会转化。这种说法是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现在我们对西藏社会性质应加以研究,把它确定下来,以廓清种种迷惑,是有必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区分社会性质,是用生产关系来决定的。一个社会,如果基本上是奴隶制生产关  相似文献   

14.
现在大多数历史学者,都主张商代属于奴隶社会,但也有一部分学者判定殷商尚未进入奴隶社会,而处于原始共产社会末期。主张殷商为奴隶社会者,对于商周历史的分期,也持有一些不同见解。例如有人认为,商初奴隶制度就很发达,有人则认为盘庚在位前后,殷商的奴隶制度才成熟起来;有人认为,商末封建经济因素已经萌芽,为西周过渡到封建社会准备了条件,有人则认为商代和西周都属于奴隶社会阶段;更有人把奴隶社会的下限移到两汉,从而认为商代尚处于奴隶社会的前期。因此关于殷商社会的性  相似文献   

15.
在奴隶占有制的社会里,作为生产工作者的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奴隶主的财产,可以被奴隶主当成牲畜来任意买卖赠送和屠杀。奴隶主阶级靠着手里的国家机器对奴隶进行残酷的榨取和镇压。作为奴隶占有制的法律是奴隶主阶级意志的反映,因之奴隶法的主要特征就是在严格保护对奴隶的占有权来巩固奴隶所有制的社会秩序。在奴隶制的残酷压迫下,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是极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奴隶制经济制度的特征问题,是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不承认中国奴隶制有自己的特征,他们把中国奴隶制的形成、发展以及解体过程描述得与西方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十分相似,甚至在时间上也大体相当。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当然,作为奴隶制度,中国的奴隶制与西方古代奴隶制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是在形式上,两者却完全不同。中国的奴隶制属于古代东方奴隶制类型,它具有与西方希腊罗马奴隶制完全不同的特征。下面进行一些具体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7.
一庶民是奴隶么郭沫若先生根据众、臣、民的字形,象征奴隶,便推断殷周和春秋时代是奴隶社会。这一论断存在着一些疑问,特提出来向郭先生和读者请教。“太阳底下三个人”,便是奴隶么? 据郭先生说:“众字甲骨文怍,无疑是在日下劳动的多数人。据甲骨文记载,众人替奴隶主耕田又打仗”(《奴隶制时代》237页)。但是,我只见太阳底下三个人,却看不出众人种田又打仗,更看不出奴隶替奴隶  相似文献   

18.
孔丘反动思想的核心是“仁”,“孝”是“仁”的重要内容之一,即所谓“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作为奴隶主阶级的一种道德规范,是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镇压奴隶反抗,巩固奴隶制度服务的。在奴隶制处于崩溃的春秋晚期,奴隶造反的潮流锐不可挡,新的封建生产关系蓬勃兴起,奴隶主内部“臣弑君,子弑父”的事件层出不穷。孔丘为了  相似文献   

19.
从西周到秦汉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是问题最多的。中国历史分期问题之不能解决,主要的?结就在於对这时期社会性质的认识存在着分歧。中国历史学者对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郭沫若先生认为春秋以前是奴隶社会,战国时期才进入封建社会;范文澜、翦伯赞先生等认为从西周以来中国就进入封建社会了;侯外?先生认为西周春秋战国都是奴隶社会,秦以后才进入  相似文献   

20.
“历史研究”一九五六年第八期发表了董楚平先生的一篇文章——“从生产关系的基础看奴隶与农奴最根本的区別。”读了之后,觉得董先生的論証是不夠全面的,是不十分正确的,特别是对斯大林的有关定义所作的批判,我認为尚有进一步商榷之必要。大家知道,在历史上的五种社会形态中,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虽是兩个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但它們之间的共同点,要比其他社会形态为多。因此,在研究奴隶制与封建制的分期问题上,便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其中包括奴隶与农奴的根本区別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