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债权是一种兼具救济性手段与基础权利双重性质的权利。起初,债权是作为基础权利的救济手段而存在的,此时,各种债权有其各自的基础权利,此后,由于债权的被侵犯问题而渐次产生了其自身的救济性的手段———债权请求权,此时,债权取得了基础权利的地位。理解债权的双重性质,是厘清物权请求权、债权请求权、债权和请求权几个概念的关键,而对这几个概念的清晰认识,对于以请求权为枢纽的整个民法体系的内部和谐,对于正在制订中的我国民法典的体例设计,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信托受益权:物权?债权?抑或新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托受益权性质一直存在争议,归纳起来有债权说、复合权利说、新权利说等不同观点。上述学说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存在可商榷之处。从实然层面和应然层面分析,信托受益权应定位于物权。信托受益权标的物的不特定性与受益人给付请求权存在的事实不能作为否认信托受益权为物权的当然理由,而且作为一种特殊物权,信托受益权并不违反物权法定原则和一物一权主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一起房产买卖纠纷的分析,论述房产买卖中的物权和债权关系,提出严格区分两者关系是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市场交易安全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物权与债权的比较研究具有很大的意义.本文从物权的保护方法与债权的保护方法均自成体系入手,对二者间存在的联系和区分进行分析,对物权与债权的民法保护方法进行比较,论证了物权的保护方法与债权的保护方法的异同、转化和竞合问题.  相似文献   

5.
物权与债权的民法保护方法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的保护方法与债权的保护方法均自成体系,但二者之间又存在诸多联系,有时甚至不易区分。在一定条件下,物权的保护方法与债权的保护方法会发生相互转化和竞合。对物权与债权的民法保护方法进行比较,在实践中有利于对物权和债权的充分保护,在理论上可为立法提供参考。笔者重点论证了物权的保护方法与债权的保护方法的异同、转化和竞合问题。  相似文献   

6.
物权的优先效力仅仅只是物权内部的优先效力。可以并存的物权以时间先后确定优先效力;限制物权优先于所有权;登记物权优先于未登记的物权;以占有为要件的物权优先于不以占有为要件的物权。债权内部也有优先效力问题。担保之债优先于独立之债;主债优先于从债;人身之债优先于财产之债。论证物权对债权有无优先效力,要在法理、逻辑和实践上都应讲得通。物权对债权并无优先效力。租赁(改称赁权)应是用益物权。  相似文献   

7.
澄清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新近的债权论者提出了系统的论述,试图说明农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债权.然而,农地承包经营权并不因为其受发包人的限制,或者不具有可自主转让性,或者是在他人所有的物上设定而失其物权性质,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支配权而非请求权.  相似文献   

8.
资产证券化是以独立的特定资产为信用基础来发行证券。用于资产证券化的资产,主要是银行贷款、企业应收款等金钱债权。资产证券化正是这种金钱债权的证券化,进而物权化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使其流通更加安全便捷,以实现交易自由安全的法律理想。  相似文献   

9.
针对商品房预售中存在的一些诸如“一房两卖”,“先抵后卖”和“先卖后抵”等典型问题,指出明晰商品房预售各环节债权与物权的对抗效力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还对与之有关联的一些特殊制度,如登记制度、侵害债权制度、撤消权制度等作了解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资源有效利用目的的肯定,用益权的完善就变得甚为重要.而我国目前对于用益的概念只有用益物权,且范围介定也非常狭小,不能满足现实生活中对各种用益现象的法律认定.而我国用益物权本身又与债权的法律规定在法理上存在着争议,引发学者众多讨论且矛盾未能很好解决.故笔者在此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考用益权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不管学界和实业界如何去推动国企产权制度的重新安排,都仍有必要深挖马克思产权理论,以此来指导我国国企改革,使其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2.
产权是一个历史范畴,产权制度经历了从古典产权制度向现代产权制度的演进.目前,产权理论研究存在若干误区.这些误区在一些方面误导了我国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需要通过对产权中各项经济权利的合理配置,建立有效的产权制度;民营企业则需要从古典产权制度向现代产权制度转变.这种产权制度的改革既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有利于宏观经济均衡、稳定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物权请求权中的过错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推究物权请求权的成因,就必须回到逻辑的起点也就是所有权的概念。这一概念中含有丰富的利益衡量思想。归根到底,物权请求权也是在他人的行动自由与所有人对物的最大享用之间进行利益衡量的结果,这与过错法理较为接近。实证法的考察表明,过错因素在物权请求权的成立及内容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时甚至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4.
劳动产权与联合产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微观经济基础的企业,采取何种产权制度及其实现形式是关系改革最终成败和社会生产力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试图阐述联合产权制度中的劳动产权,首先重新阐述劳动产权的基本内涵,其次区分了劳动产权和劳动力产权,最后指出了劳动产权在联合产权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关系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制度、土地制度、产权及土地产权等概念加以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之间的关系,指出: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形成一定的与土地有关的关系,在一定的土地关系中产生对土地的产权要求,在条件合适的时候这种产权要求制度化后就形成土地制度,土地制度的确立也就相应地界定了土地产权并借以影响人们的土地行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学者一般未将公民宪法财产权与公民民法财产权相区分。公民宪法财产权与公民民法财产权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借鉴西方财产权的基本理论,分析它对公民宪法财产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物权法定主义与我国的物权法体系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定主义是物权法建构的核心基础。我国的物权法体系建构应该立足于充分反映我国特有的国情,同时大胆借鉴和吸收国外物权立法的成功经验和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从现代产权理论到现代产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以美国经济学家科思为代表的经济学家,逐步建立起现代产权理论。产权学派分析了当今世界存在的3种主要的产权形式:共有产权、国有产权、私有产权。这一分析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作为考察基础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使私有制更加纯粹。但是,产权经济学强调制度因素对于经济运行的极端重要性,无疑对我们具有重大的启迪。我国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要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1、加快界定企业产权,切实做到归属清晰;2、坚持"两权分离"、"权责明确";3、采取法律和其他手段严格保护各种产权;4、加快建设产权市场,使产权"流转顺畅"。  相似文献   

19.
公司的治理结构不仅是公司领导机构的组织形式,而且是公司产权关系人格化的体现。本文结合一些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制的实践,从产权关系上对国有资本控股或参股的公司的股东会(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及监事会的权益、职责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对其人选和运作方式作了论述。从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角度论证分析后认为:国有产权人格化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企业产权的决定与演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企业产权由劳动产权和要素产权两个部分构成.企业产权结构是二者分配的综合结果,它主要取决于共同知识创造的剩余的分额、要素的投入系数和产出系数,企业所依存的偏好、禀赋和技术条件正是通过对前三个参数的影响主导着企业产权制度演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