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而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工人阶级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理论”.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理论放在首位?因为它是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即共产主义理想、道德和革命纪律的理论基础.那么它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又如何呢?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最近,中文系八五级西方文论专业和电影理论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就如何评价和认识西方中世纪的美学、文论问题,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讨论。这里发表的几篇文章,就是他们思考的初步结果。有的意见显然是不够成熟的,但这些富有探索精神的不太成熟的意见,所体现的是追求真理的勇气和信心。我们发表这几篇文章,意在提倡和支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学术理论问题进行认真探索和争鸣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突出了"建设和谐文化"这一鲜明主题,反映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近期,学术界出现了一批引人注目的学术成果.有的着重探讨和谐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有的分析了和谐文化与先进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还有的学者就如何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展开深入研究.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不仅有利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而且有利于推动文化建设实践的拓展.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在不断地深化。2013年11月召开的“毛泽东遗产:思想·制度·道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无疑是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推进。与会的国内外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从“毛泽东与现当代中国社会的伟大变迁”、“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发展与当代价值”、“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及制度的关系”、“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毛泽东研究:史料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既有宏观把握,又有微观研读,体现了当今国际学术界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2007年4月初,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大学联合召开了题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阐释”的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围绕“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阐释”的中心议题展开讨论,来自不同高校的学者们踊跃发言,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虽然,学者们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层面上各抒己见,甚至发生了思想交锋和碰撞,但是,大家还是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于如何解读中国哲学、如何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如何面对西方文化冲击等一系列当代中国重大文化问题上。有鉴于此,本期刊发的这组文章,意在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阐释问题的多角度、多层面的探讨,以期能够为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运动起到启发意义和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化综合创新”作为对传统文化现代姿态的一种探寻,是指融合中西文化之优长,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中国共产竞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开辟,既是“文化综合创新”的结果,更是“文化综合创新”的进一步体现.随着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必须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对民族文化进行综合创新.首先,从文化视野上要重视全球化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双重影响;其次,从文化资源上要重视继承民族文化传统与汲取世界先进文化资源并存;最后,从文化交流上要积极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文明对话.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是在邓小平同志逝世后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举世瞩目。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是十五大的灵魂。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把邓小平理论明确定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一个新论断、新评价。它标志着我们党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将力求简明概括地描述一下我们对人、文化和价值问题的态度。首先谈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观念。众所周知,一系列的自然和社会学科都在研究人,但无论是它们中的那一门,或者它们全体的总和,都不能回答“什么是人?”的问题。这些学科中的每一门研究的是人的这个或那个方面,但人并非其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决议》又指出:“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我们的理想建设,道德建设、文明建设、民主法制观念建设,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涵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涵义,或者说,什么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呢?党的十四大报告作了科学概括和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系统地回答“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  相似文献   

11.
2006年4月18~19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了“21世纪的东亚:文化建设与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和澳门理工学院中西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与会中外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开展了热烈讨论。本刊选登其中三位学者的发言,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2.
文化全球化·文化操守·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视野 ,探讨了经济全球化格局下“文化全球化”、“翻译理论研究全球化”等时髦提法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 ,并试图从文化研究理论的视角入手 ,提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操守的重要意义及在翻译研究领域应该采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究竟应当如何看待文化哲学在马克思哲学之中的地位?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这是进行文化哲学研究、特别是对文化哲学进行学术定位所必然要涉及的关键性重要问题,对于今天理解马克思的理论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们通常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际上就是、也只能是“马克思实践哲学”,只有从这种角度来看,才能在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髓的同时,探讨并确定文化哲学在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之中的地位,从而既使这种研究不再流于“无家可归”的状态,也使它由于得到了准确的学术定位而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中西文化关系研究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以传教为契机的中西文化交往关系之课题现已成为一大学术热点,中外学者对此作出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以问题为核心,从四个方面对已有的学术成果进行了总体性的反思:一是就传教士之主动因应与被动附会问题提出了“文化的双重强制”观点,指出传教士与中国入教儒士在受制于中西文化之双重强制的同时,也开启了超出单一文化桎梏的双重视域,从而造成了对于中西文化的一种奇特贯通;二是从现代的学理脉络之下对“明末清初中西文化对话论”提出质疑,指出这次中西文化交往关系远非现代学术意义上的“对话”,因为构成交往关系的各方无一例外都是“真教惟一论”、“正道惟一论”者;三是结合对法国汉学家谢和耐的名著《中国与基督教》之评议,反驳了以此书为代表的明末清初中西文化“错位论”观点,指出中西文化之间的意义传递实有赖于话语中介的形成;四是提出了中西文化交往中的“理解”问题,并以笔者近作《明末清初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及其本土回应》为例,阐述了以“理解”为方法论线索来探讨中西文化互动机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20世纪以来欧洲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与之相伴随的是,欧洲的文化与思想界出现了许多新的争论和新的学术流派,这应该我国研究者关注.有鉴于此,南京大学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于2007年10月23-24日共同举办"当代欧洲文化和思想"国际研讨会.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欧洲社会新发展的研究"这一议题下,与会学者从现代语境出发对马克思的思想遗产进行了再梳理,并重点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欧洲社会新发展的研究展开多视角的讨论.这里选取的是三位来自英美的学者的论文,也许读者并不完全赞同他们的观点,但无疑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6.
一当前全国正在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关系到捍卫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则的大论战。这场论战也涉及到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问题,即真高举还是假高举的问题。开展这场大讨论不是偶然的。粉碎“四人帮”,标志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由于林彪、“四人帮”多年来颠倒是非,在实践中自然提出了许多问题要加以澄清,比如,关心劳动群众的物质利益是马列主义还是修正主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原则还是复辟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权利”是不是产生新生资产阶级的物质基础?当前条件下,自留地、家庭付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补充还是资本主义的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一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它博大精深,以许多新的思想和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我在研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过程中,深深感到必须完全搞清楚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党的历史已经七十多年了,搞社会主义也四十多年了,这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然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所论及的重点恰恰是这个根本问题。1984年6月,邓小平同志尖锐地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1985年8月,他又一次指出:“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同志对建国以来的情况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在第三卷中,他多次讲到:我国建国的头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和“一国两制”等基本国策的确立和贯彻,与经济体制改革、改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切相连的一场文化研究的热潮正在中华大地上兴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重新评价和对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热门”。热门中的“热点”是在改革实践中逐渐凸现出来的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与文化  相似文献   

19.
反思·对话·文化自觉   总被引:218,自引:0,他引:218  
作者反思自己六十多年来的学术思路,展示了一位中国知识分子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所曾面对过的文化问题。作者认为,在即将过去的20世纪,文化边界的划分对人类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设置了严重障碍,使人们在如何看待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之间关系的问题上出现过失误,这同时造成过对人类共同生存的威胁。面对21世纪,人们该用何种态度来看文化?作者认为,只有通过文化间的对话,在了解自己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人类学的跨文化比较,才能获得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消除文化之间的误解和偏见,达到“美美与共”的文化宽容境界,为21世纪人类的和平共处作人文价值观的铺垫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设计的新方案中,决定以“毛泽东思想概论”课代替“中国革命史”课,是新方案中调整力度最大的一门课程。许多专家、学者已经对这门课程中许多问题展开研究。四川省教委主持编写和出版了四川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统编教材《毛泽东思想概论》。该文是《毛泽东思想概论》导论部分的核心内容,在此刊发,以反映四川高校有关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学术动态。近代中国是一个为国家民族解除忧患,为改造社会政治寻求“主义”的紧迫时代。中国人民为了重振民族雄风,使中华民族脐身于世界民族之林,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