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对“它种艺术”的借鉴与融汇:(一)电影与戏剧。电影的“看”是戏剧的“看”的延伸与发展.电影借鉴了戏剧的“冲突”性因素。(二)电影与小说。在语言、动作和冲突形式(叙述形态)上,电影与小说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佛教灵验记(又称感应记、验传记等)是在佛教传入我国以后渐趋兴盛的历史背景下,由佛教信徒创作的旨在为佛教传播教义,招徕信徒的作品,因而从思想内容看,它是宗教宣传品。但它在形式上却采用小说的艺术表现方法,有具体的人物、完整的情节、虚幻的想象、传奇的色彩,因而无疑地它又属于古代小说的范围。如果将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看,那么我们可以说,佛教灵验记是佛教与小说的结合体,是一种宗教文学作品。在六朝隋唐时期流行的志怪小说中占了很大一部分的佛教志怪小说都属于这一类作品。宋代以后这种作品仍有流传,近现代佛家“善书”也导源  相似文献   

3.
平时听人讲话,谁都愿意別人讲得明白易懂,听到语言拉杂、措词不清的话,就要皱眉头,听不进去。文章也是这样。我们读文章,谁都愿意读朴素自然、通俗明白的文章,而不愿意读晦涩难懂的文章。这是很明白的。讲话,是给别人听的;文章,是给别人看的。讲话,是口头语言 ;文章,是书面语言。但两者有个共同的地方,这就是都是为了让别人懂得、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意见。首先是能够懂,只有懂了,才能引起别人的共鸣。如果辛辛苦苦地写了出来,读者看了不懂,岂非白费心血?任何事情总得考虑个  相似文献   

4.
《文史哲》2014,(5)
中国古代的许多帝王都做过关于西王母的梦,但这些梦不仅仅关乎长生,更有强烈的政治诉求。帝王们梦境中的西王母或象征夷夏和治,或表达长生的祈愿,或是兆示上天降瑞。多面相的西王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西王母形象及其嬗变轨迹,也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汉代志怪小说以及汉代以后的仙传小说的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5.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这是空空道人听说《石头记》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的后为该书题的一绝,脂砚斋认为这是《红楼梦》的“第一首标题诗》,我以为这也是理解曹雪芹小说创作思想的一把钥匙。这首短短的小诗,浓缩了曹雪芹对“情”与“梦”、“真”与“幻”,“味’与“新”辩证关系的认识,涉及小说创作发生论,艺术真实论,审美功能论等重要理论问题,我们的讨论可由此展开。  相似文献   

6.
电影艺术如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常常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反映。著名电影史家、电影艺术理论家克拉考尔说过:看一个国家的电影可以大概了解到一个民族的心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邦德国电影在反思过去历史方面走过一段漫长而曲折的路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德意志民族在对待历史责任问题上的矛盾、复杂心态和逐渐觉醒的心路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德国百业待兴,德国电影也从“零点”起步,开始了艰难的跋涉。而首先摆在德国电影导演面前的就是一些棘手而又麻烦的问题,即如何对待那段刚刚结束的黑暗的历史,如…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都有自己固有的艺术表达方式.小说要通过文字的描述,绘画要通过线条和色彩,音乐要运用旋律和节奏,雕塑要用立体造型,总之,它们都要用一定的信息载体,把"信息"传递给欣赏者,以产生美的艺术感染力.那么,被称为"第七艺术"的电影又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向观众传送信息的呢?电影语言并不专指电影中的台词对白(包括独自、旁白),把蒙太奇和画面说成是电影独有的语言也有偏颇之处.电影是视听综合艺术,再加上电影独具的真实的动感和时空上的无限自由,电影技术的日益发展,电影语言的表现力是极其丰富的.如果用文艺符号学的观点分析电影,电影作品可分为"内容面""表达面",银幕上展现的运动着的画面和音响的流程是电影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小说领域完成了10个年头实验的罗布·格里耶将目光瞄准到了电影小说,开始为影坛和文坛培育新型的电影小说品种,并取得了很大成就.这篇论文从电影小说的文学性、影视艺术特征及独特的叙事方式等方面入手,对格里耶的实验电影小说以及渗透在文本中的创作理念作一探析,以探求他在这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潘军和许辉是大学时的同班同学,那时,潘军在戏剧和电影方面开始崭露才华,而许辉则是以诗成名。如今两人在小说这条道路上“狭路相逢”,两人都成了颇有影响的小说作家。潘军的小说如《啊!大提琴》、《别梦依稀》、《黎明,他将启程》、《教授和他的儿子》以及《秋天的画外音》、《小镇皇后》、《篱笆镇》、《白色沙龙》等,  相似文献   

10.
起源于日耳曼西哥特式部落的“哥特”一词,原意指的是一些消极的事物.此后,它变成了一种小说题材,其主要特点就是恐怖性.惊悚电影的题材类型基本上都是取自于哥特式小说,因为哥特式小说中的任何元素,无论是黑暗还是鬼魅,都是为了制造恐怖氛围而设置的场景或形象.惊悚电影是对哥特式小说的恐怖性最好的解读和深刻的体现.因此,惊悚电影已经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它不断地触发观众的恐惧情绪而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需要和意义,从而具有了超越恐怖本身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小时候,他非常害羞、内向,不敢见陌生人,不敢接电话,不敢去看电影,甚至做理疗时仪器漏电他也不敢出声。他是谁?他就是我们尊敬的李阳老师——人生激励大师、疯狂英语创始人。  相似文献   

12.
唐代占梦小说导源于古代的占梦术和占梦小说故事。唐代占梦小说分为占梦小说、梦告小说和感应小说。战国时期《汲冢琐语》是一部“古今纪异之祖”、“古今小说之祖”的作品,记叙梦验是其重要內容之一。作品所描写的离奇古怪的梦象、穿凿附会的占辞和梦验,构成了占梦小说最初的内容。唐代占梦小说多半袭取了这一类故事的占梦內容和叙事结构。通过对这两者的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唐代占梦小说导源于《汲冢琐语》一书,《琐语》是唐代占梦小说的雏形。而这种观点是对现有梦文学史研究只把诗歌、诸子散文、史传等看做梦文学起源的观点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何申小说在题材选择、形象刻划、叙述方式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就题材选择看,他的小说多取材于我国比较偏远、落后、荒蛮的农村地区,而且主要取自这些地区的县、乡镇、村的各级各类干部和农村“能人”的生活空间;就形象刻划看,他追求的是“真的人物”,他写了乡镇干部们优秀的一面,也写出了他们的缺陷和不足;就叙述方式看,他总是以生活化、平实化的语言,以“丝线串珠”的结构方式来进行叙述。这些都是何申小说具有艺术魅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高亚亨 《中州学刊》2008,(3):227-229
根据沈从文的小说<丈夫>改编的电影<村妓>获得了很好的收视率,小说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电影的成功让更多人了解了沈从文.小说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电影<村妓>与小说<丈夫>在创作主旨、叙事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村妓>的改编很多地方体现了艺术性与娱乐性结合的特点,使用当代人的理念和思想来表达原著所要表达的主题,这些对于小说的电影改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部古典现实主义作品。它的思想、艺术成就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是封建社会里小说发展的极峰。 但是,这部杰作在题材选择和艺术表现等方面,它从《金瓶梅》那里确实受惠良多。它既有抉择后的借鉴,更有扬弃后的升华。两书最大的共同点是:(一)都是写一个家庭的盛衰;(二)都描写了众多的女性。然而,我们读《红楼梦》,犹如欣赏一丛鲜花,品味一瓯香茗,思想感情会升华到一个崇高的境界;而读《金瓶梅》,却象面对一潭死水,嗅到阵阵臭气,又象踯躅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小说美学与明清小说评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小说美学(中国古典小说美学和近代小说美学)有自己的特点。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从内容方面看,中国小说美学有自己的独特性:(一)中国小说美学是以中国古典小说(主要是宋代以后发展起来的白话小说)为自己的实践基础的,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经验的理论概括、理论表现。因此,中国小说美学必然反映中国古典小说的美学特点,必然反映中国民族的文化传统、美感心理、欣赏习惯等等。这使得中国小说美学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西方古典小说美学或西方现代小说美学。(二)中国小说美学是从明代中叶以后发展起来的。在明末清初,中国古典小说美学达到了自己的鼎盛时期。大家知道,明代中叶以后,经济领域的资本主义萌芽有很大的发展,城市新兴的市民阶层也日益壮大。同这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相似文献   

17.
试论梦窗词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文英的梦窗词在南宋后期的词坛上最具艺术独创性,闪烁着奇光异彩。吴文英总结宋代婉约词创作经验的“论词四标准”所强调的协律、典雅、含蓄、柔婉,都体现在他的创作实践中。梦窗词不仅有婉约词的这些一般的特点,重要的是它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目,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使南宋婉约词继姜夔之后又实现了一次重大的艺术革新。梦窗词在当时和后世都发生过重大的影响,近年来它还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浓厚兴味;这“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的艺术奥秘的确值得我们今天认真地去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郑健健 《理论界》2010,(12):126-127
任何发生在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的创新运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和历史的语境当中发生的,并通过具体的电影艺术作品在创作者与接受者的双向互动当中得以实现。我们所能看到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历次的艺术创新运动莫不如是。由此,本文从艺术创新的角度来考察孤岛时期新华影业公司的电影创作也从这个路径切入。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日益崛起为新型大国,中国在国际和国内都面临着自身身份和地位的重新调适和确定。中国梦凝聚着新时代大国公民的情感、家国信念与个体梦想,既是中国文化、价值观的自我言说,也是中国展示给世界的名片。在影像表达中,我们需要通过重建失落的中国主体性,在电影中进行中国形象再生产,在当下跨文化语境中处理好我他关系,在影像叙事中表达、呈现、想象和隐喻中国梦,彰显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在国产电影中,要将个人、民族、国家的梦整合到中国梦中,在主旋律电影和商业电影的国际形象和公民自信的银幕生产中,表达国际语境中的大国梦,展示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梦。  相似文献   

20.
电影与文学的关系十分悠久。中国影坛上很早就有了“文学电影”的说法①。一般认为,这类影片深受文学影响,描写细腻且富有社会意义。因此直到今天,影坛仍流传着所谓“诗电影”、“散文电影”、“小说电影”的说法,可见文学对电影的影响之深,早已经将其体裁结构和表现手法,潜移默化于电影文本之中。然而,文学电影并不等于“电影文学”,电影艺术是融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而不是以文学语言的单一形式叙事的文本。把文学等同于电影,或把电影等同于文学,都是不适宜的。当然,文学与电影在美学意义上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