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能革命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义是实现程序智能刚性治理与理念本身弹性治理之间的动态平衡,目标是构建一种平衡型的全球治理模式.智能革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在丰富资源、达成共识、消除隔阂等方面可以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助力,但也在安全风险、数据隐患和国际公平等方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形成挑战.区块链所具有的分布式账本、共识机制、加密算法以及点对点传输等技术,能够为解决智能革命时代下因信任不足而引发的全球隐私、安全和公平等问题提供保障.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的程序智能强化了全球的刚性治理能力,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程序智能更多体现的是程序的公平与正义,全球治理过度倚重程序智能可能会出现技术的异化风险.要实现实质的公平和正义需要保持程序智能刚性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弹性治理间的平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弹性治理要求核心价值的定义由国家间达成共识,确保各国人民参与全球治理实践的自主性,并在保障其理念有效性基础上对全球个体充分赋权和鼓励全球各单元创新行为.因此,智能革命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仅要增强全球治理的整体性能力,还要回归个体本身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个体的认知能力是其道德能力的前提,而语言能力对个体认知能力和道德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基础意义、人在语言方面的智能特征,作为个体心智活动的基础,在其初始阶段是一种潜在的能力。个体语言能力在交流活动中成长,同时意味着个体智能的增长。个体智能的发展为个体行为的自我调节提供了必要而非充足的条件,个体心智的实际发展是社会化过程的产物。这一过程通过学习、认同、模仿等实践活动来完成。个体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其行为的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3.
多元智能理论背景下的数学课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月秀 《社会科学家》2006,(Z1):286-287
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有关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因其"多元"与关注人的个体发展,引起教育界的关注,不断给教育一线的工作者以灵感与启发.多元智能理论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进行数学课堂评价活动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的三个辨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两大关系和谐发展、人类全面发展与人类个体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在创意经济的视角下,个体创造力以科学创意、技术创意、文化创意、经济创意等不同的具体形式,广泛体现于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并最终以社会、经济财富的形式推动着社会的发展.高校艺术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个体艺术智能的发展实现从"U形曲线"谷底的上升,帮助社会形成更开放、包客的心态,激发社会中每个受教育者的创造力,实现社会财富的增长."艺术智能"是通过选择、组织一定的媒介与形式进行自我表达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的获得与发展必将惠及个人发展的其他领域.这一观点与创意经济的权威学者对"创意"的定义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6.
论个体主体     
个体主体问題是一个哲学问题,这是因为,第一,任何时代任何个人的实践不仅需有一定的对象意识,而且需要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我是什么?”这一问题终生纠缠着每个人;第二,人类主体由个体主体组成,人类的发展有赖于个体的发展,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有赖于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因此,哲学在解答世界之谜、人之谜和世界与人的关系之谜时,必然内在地包含着解答个人之谜。  相似文献   

7.
效率是人类实践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作为投入与产出、消耗与效益、过程与结果、预期与实际、目的与手段等之间的一种比率倾向,效率根源于人类的发展需求,有其人学根基,即效率根源于人类发展中资源有限性与人类需求无限性的矛盾之中,展开于个体联系有限性与社会交往无限性的矛盾之中,回归于个体生命有限性与人类发展无限性的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8.
人的发展是在个体、群体和类等许多层次上同时进行着的。个体是"一类事物的单个存在",是相对于群体、类来说的,是指单个的人。但是,人作为个体、群体和类是辩证统一的。现实的个人,既是一个个体的人,同时也是人类的一分子;既是"个人的存在","同时又是社会存在物",这是人的存在方式的二重性。本文着重研究人的社会层面发展与类发展在个体身上的体现,围绕个体发展的相关问题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9.
林艳梅 《江汉论坛》2003,22(11):53-56
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在恩格斯看来,并不是一个绝对乐观主义的理想进程,而是一个包含退步循环、波折反复、代价牺牲的矛盾过程;为实现人类整体的发展和延续,人类支付了个体牺牲、阶级灭亡、环境恶化等等沉重的历史代价。  相似文献   

10.
林峥 《南方论刊》2024,(2):12-14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伦理带来了挑战,此时研究并发挥人类智能的优势尤为必要。自由意志为人类智能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人类意识的能动性、创造性、灵活性,人类智能的综合性、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人类情感的丰富性,是现阶段人工智能无法比拟的。人们应以开放、积极与理性的态度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进一步发挥人类智能的优势,实现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11.
王伯鲁 《东岳论丛》2003,24(1):105-108
技术是与人类相伴而生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 ,因而是理解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一把钥匙。技术源于主体智能的创造 ,是从实践活动中派生出来的。技术世界支持着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推进 ,反过来 ,实践活动又不断析出技术成果 ,促进技术世界的成长。二者形成一个互相促进、滚动推进的机制、技术世界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指示器 ,它与知识世界一起是人类文明大厦的两块基石。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个体的主体意识不断形成和强化,人类生存和发展方式的个体差异愈来愈大,社会的个人化和个体主体的分化趋势也越来越强,人类个体的生存发展遭遇到新的危机和挑战,促使我们不断促进个体意识的适时创新与个体主体性的建构以应对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在市场经济中个体主体的地位作为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定性得以确证,每个人的个体主体性便获得了实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董扣艳 《浙江社会科学》2022,(8):113-120+160
元宇宙是人类关于未来智能社会形态的技术想象,标志着人类社会的数字生产力水平发展到更加高级阶段。当前,社会各界关于元宇宙发展前景的认识主要包括技术空想论、技术中介论、技术统治论等,体现出对数字化社会发展前景的担忧。基于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与互动共进关系,元宇宙的智能技术架构将深度改写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人与信息、人与自我的关系,既可以促进人类解放,也可能使人困于技术囚笼之中。面向未来,元宇宙及其智能技术架构治理的关键在于,尽快确立起一种对人类未来负责的责任伦理,推进数字技术“负责任创新”,避免技术对人作恶,捍卫人的独特性和主体性地位,确保未来智能社会的一切技术创新始终朝着有利于人类安全和解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于英霞 《理论界》2007,(5):168-169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发展理论,为我们正确分析人的类自由与个体自由的矛盾与统一提供了重要启示。人类自由发展经历了一个个体自由发展与类自由发展不断背离而又不断走向统一的过程,也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缘起:道德文化转型之际的探寻包括道德在内的各种文化规则,是从人类生存发展需要中产生出来的工具性存在。正如没有游戏者共同认可的游戏规则或参赛者共同认可的竞技规则,游戏或竞技比赛就无法进行;一个社会,没有人们彼此认同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人们的精力就会在混沌无序的冲突局面中无意义地耗费,人类社会就会由于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交往、生产活动而濒临解体,个体和类的生存也必将面临威胁。正因为如此,人类才创造了种种文化规则以保证社会生活的有序,保证人类个体和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在各种文化规则中,道德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方式和范围,对建设一个有利于个体和群体生存发展的良性社会环境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意识系统论     
本文作者运用系统方法和理论,对人类意识进行审视、剖析,认为意识自身是一个系统,是一个功能与结构相统一的完整的主观系统。这个系统的内部结构是由知识观念、意向观念和决策观念所组成,三者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又各自具有自己特殊的内容和特性。与此相关,意识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智能,智能可大致区分为反映能力、意应能力、控制能力三种类型,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协同活动,彼此制约,共同进步。意识的结构与功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辩证关系,意识的结构是形成智能的基础,智能的发展又是意识结构变化的动力;一定内容的意识结构会形成一定水平的智能,一定水平的智能也必然要求形成一定内容的意识结构,人类意识就是在智能(功能)和结构的不断循环提高中向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要讨论信息哲学和智能社会的关系,就需要应用恰当的哲学、信息、智能和社会概念。此研究首先把卢帕斯科(Stéphane Lupasco)的非命题逻辑应用到邬焜的信息哲学中。其次,信息哲学与智能科学的一种新观念相关联,此观念由中国的钟义信、史忠植和赵川提出,用来作为判定一个社会是否“智能”的依据。在人类社会中运行的一系列复杂的、进化的过程可以被视为一种新类型的动态系统“单元”。伊甘贝尔迪耶夫(Abir Igamberdiev)和布伦纳(Joseph Brenner)采用了本体这个术语来描述本体论单元。邬焜之前把信息体(informosome)定义为一个个体在信息术语中生活经验的部分。本体类似于一个启发性工具,使伦理学具体化并且为共同的善提供了一种整体的知识观。最后,介绍了一种自然主义的信息哲学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指出:“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同样地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被思考和感知的社会的主体的自为存在。个体的这种双重存在和内在矛盾,不仅使个体和社会的关系构成蕴含于社会发展深层的基本关系,而且使其始终作为社会发展的中轴。规定和制约着社会的发展、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合理阐明个人与社会各自的地位与作用,并在实践中使个人与社会达到协调和统一,乃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因而也必然是人类思维关注的中心和面对的永恒课题。  相似文献   

19.
高校青年教师成才的智能结构沈小碚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任何一个人要想成功都要及早建立自己的智能结构。所谓智能结构是指一个人具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所组成的多序列、多要素、多层次的动态综合体。简单地说知识是人类在长期发展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  相似文献   

20.
类正义论略     
根据人类的主体存在形式,我们把正义划分为类正义、群体正义与个体正义.类正义是以人之类集合为正义承担主体,以人类整体利益为价值评价中枢的正义.类正义涉及正确处理两类关系:一是正确处理人类内部不同群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类、个体与类之间的关系,以求类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二是正确处理人类与外部其他存在者之间的关系,以求人类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