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承志的《北方的河》从故事内容看,不过是描述了一位“历经坎坷却仍不向命运低头的文科大学毕业生,又一次面临人生的岔道口,他抛弃了舒适的位置,自费到祖国的北方跋涉。在古老的黄河怀抱里,他感受到了大自然母亲的深沉而充满生命力量的爱,领悟了人生的真谛……”①。但从小说的深层构造上分忻,我们不难发现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意蕴。  相似文献   

2.
成湘丽  王玉 《江汉论坛》2012,(7):133-137
最近30年来关于《北方的河》的文本解读不断强调和固化着黄河意象,这一"经典化"的"黄河想象"主要由中华民族复兴、文化寻根热潮、民族国家认同等时代语境所推动,而被评论界几近遗忘的额尔齐斯河不仅是作品中大河谱系的真正起源,而且以最为活跃和频繁的出场成为主人公的自我指代。《北方的河》呈现出张承志游走于北京与边疆双重身份之间的矛盾和过渡心态,其新疆题材的创作正折射出其文化身份认同的渐变轨迹。  相似文献   

3.
正如数学中同一方程式可有多种解一样,文学里同一篇小说也能够有若干种阅读模式。我想,这对于倡导“齐放”和“争鸣”的当代文学来说,应是十分自然的事。青年作家张承志的获奖作品《北方的河》,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和不少的评论。有意思的是,大概出于对以往庸俗社会学方法的厌弃,批评界一下子偏向另一边,将目光只凝聚在此作  相似文献   

4.
《巨流河》(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是台湾大学知名教授、比较文学学者、翻译家和散文家齐邦媛先生以八十余岁高龄,耗时四年,殚精竭虑写完的数十万字的长篇回忆录。2009年7月甫一问世,便洛阳纸贵,几个月后即荣获台湾第五届“总统文化奖”。在台湾知识界,《巨流河》几乎到了“人人争读”的地步。  相似文献   

5.
殷璠《河岳英灵集》的选编理论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钟嵘《诗品》,具体可从五个方面管窥:《诗品》“网罗今古”与《河岳英灵集》“审鉴诸体,委详所来”的“编纪”观、《诗品》“文质”论与《河岳英灵集》“文质半取”的芟剪标准、《诗品》“掎摭病利”与《河岳英灵集》选本中植入品藻的编集体例、《诗品》“宗流”观与《河岳英灵集》源流比较法、《诗品》“警策”论与《河岳英灵集》的摘句品次。研究《河岳英灵集》选本理论与《诗品》的关系,可以探究《诗品》的传播与接受,也可以追溯殷璠选本主张的文化渊源,更好地认知《河岳英灵集》的诗歌批评特点。  相似文献   

6.
河湟地区藏传佛教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河湟”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 ,《后汉书·西羌传》有“乃度河湟 ,筑令居塞”的记载。这里的“河湟”是指今甘青两省交界地带的黄河及其支流湟水。此后 ,“河湟”逐渐演变为一个地域概念 ,指黄河上游农区和湟水流域 ,即今青海省境内包括贵德、尖扎等黄河沿岸地区在内的东部农区和甘肃省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历史上 ,这里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各种文化碰撞交融的地带 ,藏传佛教在这里从传入、发展到鼎盛、衰落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一、河湟地区藏传佛教的历史考察藏传佛教传入河湟地区的历史十分久远。据《安多政教史》记述 ,早在唐代宪宗…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第二十四回,王婆说:“他(指武大)家卖拖蒸河漏子,热烫温和大辣酥。”由于“河漏子”,“大辣酥”二词意义不明,所以此语长期不得确解。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解“河漏子”为“一种汤饼名目”,又说“蒙古人称酒为‘大辣酥’。”这种说法似值得商榷。西门庆与王婆这段对话打诨的意味显而易见,若依陆注,王婆说武大家卖汤饼和酒,这成什么诨话?  相似文献   

8.
《甲骨文合集》第二册1182片,是有关商王室祖先世系的一片重要甲骨。这片甲骨是1937年3月当时史语所考古组对殷墟进行第二次发掘时出土的。原编号为2·0001,《殷墟文字甲编》失收,屈万里先生作《甲编》考释时方补入,编为该书图版第214号。因《甲编》失收,岛邦男未见到此片,故所著流传甚广的《殷墟卜辞综类》一书亦不可能录入,因而此片甲骨的内容,亦未引起治契者的注意。这片甲骨上共有5条卜辞,笔者曾在《殷墟甲骨文中的“河”》(收入《殷墟博物苑苑刊》创刊号)一文中,引录燎祭河、王亥、上甲用牲相同的内容,以说明河与王亥、上甲一样,是商人的祖先。其实在未引用的4辞中,有两辞更能说明河是商王的实在祖先,而不是自然神。现草此文以作为前论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九歌·河伯》“九河”辨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歌·河伯》:“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关于“九河”,历来注释大都本之于王注与洪补,罕有异说。 王注:“九河:徒骇、太史、马颊、覆鬴、胡苏、简、洁、钩磐、鬲津也。”(《楚辞章句》) 洪补:“古记九河之名,有徒骇、胡苏、鬲津。”又云:“九河名见《尔雅》,  相似文献   

10.
爆发于北魏孝庄帝建义元年(528) 四月的“河阴之变”是北魏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政治、军事事件,它使中国北方由统一的集权国家重新陷入分裂割据的局面。关于河阴之变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影响,史界阙少论及,笔者不揣浅陋,略作探讨,就教于方家硕学。  相似文献   

11.
河汾诗派是指金末元初以山西一批诗人为主,集结在元好问周围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它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但目前通行的各种文学史著作均未提及,只有蔡美彪等编撰的《中国通史》和周扬等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段克己”条提到。至目前为止,还未见专门探索这个流派的著作和文章。本文就河汾诗派名称的由来、阵容的构成、形成的文化背景等问题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北方的河>以优美的笔触抒写了"他"于自然中的感悟与对凡俗亲情的体悟,在生命的张扬与蕴藉的呈现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美学情致,共同书写出一代人在追求理想与不息奋斗时的心灵路程.  相似文献   

13.
涧水(《水经·河水注》中误写为润水)是今天的哪一条河?学术界虽有长期争论,但一直没有解决。所以在一九七四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连它立“足”的一个位置都没有。近年来,《兰州大学学报》在两汉金城郡治地理位置的讨论中,又提出涧水是今天哪一条河的问题。复旦大学王仁康、兰州大学刘满二同志就此发表了很好的意见。王文依据清代学者王先谦的说法,认为“涧水即今庄浪河”。刘文不同意这一看法,指出:  相似文献   

14.
《辞源》(修订本)1757页“河汾诸老诗集”条注曰:“元房淇撰。八卷。集录麻革、张宇、陈赓、陈飏、房皞、段克己、段成己、曹之谦八人之诗,人各一卷。”查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依据汲古阁本断句并用四部丛刊本和粤雅堂丛书本校勘、由中华书局1958年12月出版的《河汾诸老诗集》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均作“元房祺撰”,旧《辞源》亦作“元房祺编”。故作“房淇”,误。房祺,平阳人,大概为房皞后裔,曾任河中、大同两路儒学教授,著有《横汾集》,已失传。他因元好问所编《中州集》未录当时尚在世的河汾诸诗人之作,便收集八人之诗  相似文献   

15.
清代合河(今山西兴县)康氏在乾嘉时期以科第起家于寒微,成为"一门四进士"的显赫家族,并形成了重学兴教的族统.其中康绍镛一支于刻书最有成就,其家塾曾于嘉庆二十三年至道光二年之间聘请名儒李兆洛为师,并借他之力相继在广州和扬州刊成《古文辞类纂》、《七十家赋钞》、《骈体文钞》等文学选本.这些选本既为名家所编,又为名家所校,加之皆系初刻,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二月河创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又称"落霞系列")三部长篇历史小说轰动文坛,影响至今。在当下这个影视新媒介影响力无远弗届的年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落霞系列"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这三部小说不仅满足通俗文学关于趣味性、消遣性、传奇性等要求,具有很强的"读者性",而且也表达出创作者对历史、对文化、对人性的深刻思考,真正达到了雅俗共赏,实现了趣味性与深刻性的完美统一。探讨二月河小说创作之雅与俗,对于小说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双心河》采用人物尼克的和无名叙事者的两个叙事视角.双心河暗示了故事的双重含义,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自然观一方面是尼克渴望驾驭自然的以人类为中心的观点,另一方面是叙事者不以人为中心的对自然的开明和尊敬态度.尼克试图从驾驭自然中克服心理失衡,然而他的心理健康最终取决于其超越自己的局限、战胜自己的控制欲以及其接受并欣赏自然的多样性即生活的复杂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岁月是一条河》的主题是感悟和礼赞生命的丰盈。这一创作主题的形成,来自于作者对其父亲的感悟和继承。《岁月是一条河》从自然、社会、哲学三个领域或层面感悟和礼赞生命。  相似文献   

19.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第一百二十三首如下: 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目前在解释此诗时,对于“不论盐铁不筹河”一句,我认为有一种释意是不正确的。一九六三年出版的《近代诗选》(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门化一九五五级《近代诗选》小组选注)说: 不论盐铁,指不讲求盐铁生产之利;不筹河,指不治理黄河水利。二句大意是说,清王朝既不讲求盐铁生产,也不计划兴修黄河水利,赋税来源只依靠东南诸省。  相似文献   

20.
神秘的南河及其两岸,游荡着不生不灭的河瑰。这是一个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灵魂,充满着虚幻恐怖的灵气。《河魂》(载《十月》八四年五期)作者在宣布宿命思想吗?细心地剥去迷幻空灵的轻纱,我们会发现宿命的河魂是不存在的,在南河子孙的身上倒是附着神通广大的魂灵。这就是民族之魂!即中华民族于百年来相濡以存的内聚力,一种不息的生命力和不舍的追求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