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达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3(2):113-117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困境与挑战。新媒体拓宽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渠道,打破了传播的时空限制,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赢得了更多话语权,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与此同时,传播弱势地位明显、传播功利化娱乐化与同质化形式化、地区发展不平衡、资金人才缺乏形成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困境。加大投资、培养人才、加强监管、构建多元传播机制、缩小各民族与区域差距、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产业化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在新媒体时代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使得多元文化加快交融。在此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愈加重要。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如何以新媒体为载体,利用有效的传播手段进一步延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命,增加其活力,成为当下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当前,新媒体业已成为全新的传播媒介,其在对传统传播方式造成极大冲击的同时,也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纵深提供了全新平台。本文将基于新媒体时代,针对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困境,探索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创新。 相似文献
3.
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迅速进入并占领人们的生活。结合武陵民族地区的新媒体发展及应用状况,分析和解读新媒体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建构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新媒体平台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逐原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4,(4):124-127
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实体产业,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但这必须找到文化的发展结合点,这个结合点就是民族文化与传媒经济的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发有价值的民族文化视听产品,使之成为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更加形象化地将民族文化传至各地,带动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以来,社会传播现实的变化带动了传播学界的观念变化,促使传统的“媒介-受众”关系研究不断向“新媒介-用户”关系研究转变。新媒体技术诞生的初期,乐观的技术决定论经常占据主导地位,而当新媒体技术扩散和采纳的比例逐渐提高,学者们又总是适时地转向社会塑造论,探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何以在社会历史情境中产生社会影响,进而推动社会塑造的进程。在中国社会语境下,新媒体事件的传播实践成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独特而具有影响力的传播现象,吸引了大批华人传播学者的关注,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属于个案研究,或以西方理论解释中国情境,未能阐明基于中国新媒体环境的新传播机制究竟如何作用。为此,应将诠释研究范式带来的传播研究的“文化转向”更好地融入新媒体研究中,借用文化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深描”新媒体事件在中国社会文化情境中所建构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峻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8):142-147
本文以2000-2015年被CSSCI收录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媒体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相关论文的发表年份、期刊分布、作者单位、研究主题、所依据的理论或范式、主要研究方法等项目的搜索结果进行分析,考察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的研究现状,发现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理论研究的不足,通过研究探讨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孙静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5-68
在新媒体工具平台大流行的当代中国,宗教文化的传播与扩散呈现出若干线上与线下互动、融合的特征,中国当代宗教文化的传播同时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也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可从政府、宗教界与网民三方面考虑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广告传播的民族文化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纯菲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1):54-59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行为,一种文化体系表现,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现代社会文化中最具活力的文化现象。民族文化是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现代与传统,这两种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质的文化现象,在现实生活运行中,必然会发生碰撞、冲突与交融。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会在民族成员对现代文化的读解中构入广告文化,促进广告的传播;而民族文化自成体系的文化系统及维护传统的惯性,又使它在面临广告这一现代文化进入时,始终处于警戒状态。因此,广告传播务须正视民族文化的功能。广告传播的民族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民族文化构成广告的文化精神意蕴、形成广告文化表现个性、影响着受众对广告的接受取向以及制约广告文化传达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洪社娟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4):39-41
本文通过对民族文献产生渊源的探讨,论述了民族文献只有在传播的过程中,经过文献的人际传播、公共组织传播及大众传播等渠道,才能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地弘扬和传承。 相似文献
10.
董立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108-110
基于网络、电信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出现了网络广播、手机报纸、手机电视、互动电视等新兴传媒载体,使新闻传播的过程也不断地在发生变化。本文就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传者、讯息、媒介、受众及受众反馈四个方面分析新媒体对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提出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期待意识逐渐消解中的受众已被新闻的碎片化传播所包围。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和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和传播带来不小的冲击。通过分析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认同带来的影响,在厘清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的方式、途径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认同需要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涵及发展规律,需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特征,需要采取适应性、约束性、多样性、主动性、选择性策略,从而构建适应新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新型传播策略,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电子出版、网络出版、移动出版等民族出版新业态赋予了民族出版业在数字媒体时代新的内涵。但是,“数字化革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不能抓住数字化机遇,民族出版有可能更加边缘化甚至被淘汰。目前,我国民族数字出版仍处于起步阶段,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水平落后等限制了民族出版的数字化发展。出版社经营管理观念落后、数字化转型意识不强、信息化水平低,数字化品牌产品缺乏、个性化特色不鲜明、创新产品单一。新媒体时代民族出版数字化的发展思路在于:宏观上公益性出版和市场化出版“两条腿走路”的整体性考量;微观上改造旧有的产业链,实现出版产业链的生产、营销推广、发行消费、衍生产品开发等各环节的数字化,创建新的出版模式和打造数字出版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3.
哈丽丝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65-69
民族地区积极充分利用各种传媒资源,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努力创新传播方式和内容,加强对外传播渠道建设,扩大传播的辐射面,提高传播的质量和影响力,把民族地区真实的生存状态对外传播,引起外界的关注和支持,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6-101
麦克卢汉曾言,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会使整个人类社会进入"重新部落化"的时代。随着传播媒介的演变,人们逐渐生活在更为复杂和多元的媒介生态中,这种新型电子生态是一种部落生态,它将人类组织结构划分为一个个部落单元。社交媒体的崛起与其背后支撑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再定义更是加速了部落化社群的出现与维持,这种打破时空的媒介文化削弱了地缘社会身份的限制,成为打造新的文化价值共同体的中坚力量。但正是这种媒介本身所具有的技术特征,使得人的视野不断窄化,全球社会的分裂更加明显与剧烈,这种由于部落化传播造成的现象,其实是对"重新部落化"的一种异化。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时代中国新闻传播业的生态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媒体的物质特性、传播特性决定了网络媒体产生后的中国新闻传播业必然发生深刻的生态变迁 ,传统新闻传播学话语被改写甚至被置换。这主要体现在新闻传播者主体席位增加与“受众”的消解 ,“线性模式”崩溃与“控制研究”式微 ,新闻传播媒体自身形态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16.
曹山泉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9(5):86-90
从网络媒体到4G移动媒体,随着新媒体不断涌现,其优势也越来越明显,改变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内容和需求方式,瓜分着传统报纸的受众,分享了传统报纸的内容和盈利,对传统报纸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纸媒消亡""报业危机"等言论甚嚣尘上。在这样一个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传统报纸已经势微,但是新媒体并不完美,报纸便取长补短,通过重新定位,并对相应职责、功能、管理和媒介融合等问题进行改革和探索,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7.
张犁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3,(1)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繁荣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近几十多来,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面临系列问题.文章结合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现状,就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意义、问题、原因及解决途径等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多样化的传播途径和范式,国际化传播随之呈现出以去中心化为特征的全民传播态势.安徽地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可以借助传播格局巨大转变的重要机遇,依托新媒体手段,通过文化认同整合、现代化诠释、特异性凸显、全媒体融合等策略构建安徽地域文化国际化传播的新机制,为提升地域文化国际化传播的效果提供新路径,以扩大安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论新时期南方城市民族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行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6):29-32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民族散居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民族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文章对城市民族工作的概念、对象、范围、内容作了界定,并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了新时期南方城市民族关系和城市民族工作的现状,阐述了新时期南方城市民族工作的重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