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布依族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仍然保持着"不落夫家"的婚姻习俗.这种习俗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布依族社会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母权制社会的一种残留,是夫从妻居到妻从夫居的婚姻形式过渡的一种抗争,这种习俗还包含与体现了布依族人对"性"的看法,以及相关传统伦理思想,体现这个民族顾全大局、自觉维护家庭利益、男女间相互信任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布依族服饰的发展历史极其悠久,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与地域性特征,显示出了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布依族人民在独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民族艺术。文章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布依族服饰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包括其服饰色彩、服饰图案、服饰工艺等内容,以期对布依族服饰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布依族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它以善于种植水稻著称于世.在布依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呈现着浓郁的稻作文化特色.布依族稻作文化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时代,我国南方古越人及其先民的稻作文化是布依族稻作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4.
布依族是一个喜歌的民族,口耳相传留下来的古老民歌对自己的历史文化进行了传唱,作为布依族重要特征的家庭手工纺织活动也在民歌中得以充分体现.布依族纺织民歌记载了哪些与纺织相关的内容,传达出布依族怎样的思想情感和价值理念,如何发挥布依族纺织民歌的当代价值,是本文想表达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布依族地戏大部分明显受汉族屯堡地戏的影响,表演的剧目与屯堡人的剧目相同;但一些戏班也传演与屯堡汉族地戏班不同的剧目.来源于汉族屯堡人的地戏及其剧目,已融入了布依族的民俗生活,并成为布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传于贵阳市白云区牛场乡蓬莱村的布依族地戏,其表现形态与安顺屯堡地戏有很大差异:主要表演祭祀性歌舞.总之,布依族对地戏的发展和保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布依族地戏的独特价值,逐步获得了政府和社会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论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发展--结构或功能传播理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奥运会为武术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供了世纪契机,国家武术管理部门应确立可行的战略决策和具体实施办法,加速武术文化的国际化发展进程.符合时代发展特征,是确立武术文化传播信息化的现代发展之路.应确立结构功能协调的武术文化传播实施理念,做到功能发挥与结构分工相一致,科学高效的实施武术文化传播工作.本文从社会文化学角度出发,以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武术文化传播问题为个案研究,诠释结构功能武术文化传播实施理念,以期推动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布依族铜鼓"十二则"鼓乐,是布依族人民祖祖辈辈以单姓家族祖传方式传承下来的,具有较完整的鼓谱、鼓调、谱式及民歌,击鼓方法丰富多样,构成了整个布依族铜鼓文化特有的音乐体系,极大地丰富了布依族铜鼓音乐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布依族传统文化中有丰厚的崇龙文化积层,主要集中表现在其传统习俗和民间文学里。布依族所崇拜的龙其原型为蛇和鳄。布依族源于古越人,而越人始君“乃禹之苗裔”,越人和夏人都崇拜龙,并都以蛇和鳄为龙。据此,布依族的龙崇拜应源于夏越民族的龙崇拜。这是布依族深层文化与古代更越文化存在渊源关系的又一例证。  相似文献   

9.
在媒介社会背景下,大众媒介之于武术文化不仅是一种传播方式,更是新的武术文化形态的构形力量。媒介武术是这一过程的集中反映。准确、全面地认识武术文化在大众媒介中的传播需要充分理解其中的媒介逻辑;媒介逻辑是一种裹挟着商业利益的制造神话的非理性逻辑;武术文化符号进入大众媒介转变为影像消费符号,其更多的是遵循媒介的逻辑而非原有武术文化本身的逻辑。理解媒介的这种符号生产特性,把握好武术文化和媒介两种逻辑,才能更好地利用大众媒介传播武术文化并认清其对武术文化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夏历六月初六,是布依族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节日,汉语俗称“六月六”,布依语称“金索厄”,意为“六月节”。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透过民族节日文化表象,常常可以窥见民族文化的底层意蕴。布依族“六月六”节来源很古,千百年来,它积淀了布依族历史文化的诸多层面,蕴涵着布依族古代丰厚的文化内容,对布依族的民族心里曾产生过深刻影响,因此探讨它的来源,对考察布依族文化的历史渊源是有实际意义的。布依族“六月六”节的来源怎样呢?本文试对这个问题作一粗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一布依族“六月六”节主要是一个祭祀性节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