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侗族服饰纹样是记录优秀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载体,蕴藏了丰富的生殖文化内涵。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侗族服饰中的生殖纹样,并以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为例,探索纹样中蕴含的生殖文化内涵,分析纹样的造型特征与构图结构,这为人们研究侗族服饰纹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黎平侗族是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其服饰是侗族传统服饰的典型代表。日常生活中,由于生活的便装和节日的盛装长期并存,不同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取向呈现出来“素雅”和“华贵”两种日常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贵州侗族服饰就是一个独特的隐喻体系,它是通过服饰的三大核心部位来完成对其民族历史、文化、精神及意识的隐喻:衣服的款式和颜色宛如一颗杉树,隐喻的是民族精神的本源,是人与自然和谐一体观念的表达;发式宛如土堆,隐喻的是始祖居所,是"萨"崇拜信仰的形式表达;头花宛如新生命,隐喻的是情爱和生殖力,是自由、快乐追求的表达,是柔性美文化的体现。贵州侗族服饰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隐喻,表现了该民族最纯真的艺术意志和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4.
村落环境一方面受制于营建地的自然环境,是一种生态物理形式;另一方面,村落环境也是营建族群的一种文化选择和文化表达的方式与依托,是一个体现意义与象征功能的符号。侗族村落环境作为一种空间物理形态,其结构布局是按照侗族的生态观和文化观营建的。侗族村落环境中的田园、山水、林木、道路、村落、人家是一个整体,共同形成侗家人的生态观、生命观、文化观和族群认同,是文化认同的一种显在的传播方式和文化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5.
浅谈侗族传统生态观与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侗族的生产、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资源的传统方法和观念。文章对侗族的这些方法与观念进行了归纳 ,并认为这些方法与观念对侗族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有一定影响。国家在侗族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 (草 )、封山育林等方面 ,除给予一些政策扶持外 ,应当重视侗族传统生态观  相似文献   

6.
侗族梯田是侗族居民充分利用当地特殊自然地理条件开垦出来的生态农业奇观,在梯田的构建过程中,侗族居民积累了丰富的自然性适应成果和成套的本土生态知识。本文将侗族地区的梯田分为四类并分类描述其构建方法和特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侗族梯田的制度保障及农耕习俗,探讨侗族梯田在区域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维护上作用。认为在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侗族梯田所蕴含的构建智慧和生态安全价值愈加凸显,对今天的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哆耶舞”是侗族人最喜爱的一种自娱性的集体式舞蹈,具有宗教文化与农耕文化特征,显示了侗族文化的神秘性与娱乐性。侗族“哆耶舞”在形态、结构、音乐、表演及生态生成等方面的原始性与不成熟性,为侗族民间艺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哆耶舞”中所表现出的祭祀性、封闭性、群众性、传承性、变异性等文化特征,体现了丰富的侗族人文精神,蕴含着侗族人朴素的审美追求。生态与民俗的结合、审美与环境的结合、文化与自然的结合,构成了侗族“哆耶舞”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8.
侗族大歌在国内外演出产生的影响,说明了侗族大歌这一优秀民族文化存在的价值;通过对侗族大歌发源地和现状进行介绍,看到了侗族大歌在传承方面存在的危机,指出构建侗族大歌生态保护区和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型的歌师是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民族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精神调剂、文化传承、社会教育、生态维护、规范社会伦理道德、促进经济发展等社会功能。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保护与传承意识淡化,政府引导力度不够,传承保护缺乏整体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内涵连动措施缺失等问题,有必要采取活态保护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其保护与传承的内生动力,构建侗族"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高效机制,建构立体的法律保护屏障,建设侗族"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服饰是游牧文明的标志性符号,蕴含着厚重的生态文化意涵,成为几千年游牧文明的实践成果和经验积累的文化遗产。重复审美意识是分析游牧文明的独特视角,文章通过蒙古族服饰的图案、色彩、形制的重复表现形式,探寻蒙古族服饰背后所隐含的生态文化内涵和逻辑结构,认为重复审美意识是蒙古族服饰传承发展、经久不息的源泉动力。当今时代,深入发掘游牧文明的生态内涵和游牧民族的审美心理,构建生态保护与生态文化共生反哺的理念,才能推进草原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20.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