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仰军  刘洋 《中华魂》2014,(4):58-58
正《亚鲁王》是苗族历史上第一部长篇英雄史诗,是当代文学史上的重大新发现,其文化价值堪比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它的发现和出版,改写了苗族没有长篇史诗的历史,是当代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抢救的重大成果。神秘的苗族大百科2009年春天,麻山地区苗人世世代代传唱的史诗《亚鲁王》开始进入文化人的视野,改变了苗族没有长篇史诗的印象。史诗  相似文献   

2.
从诗歌本身来看,《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改写而成的一组祭祀乐歌,是屈原继承和发展南方民歌的艺术结晶。《九歌》同苗族古代民歌有着紧密的联系,苗族古代民歌及苗觋神辞就是《九歌》的一部分原型,《九歌》明显留有苗族古代民歌的痕迹并与苗族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亚鲁王》作为苗族复合型的大型史诗,保留了大量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神话情节和母题。该史诗流传的悠久历史体现出麻山苗族地区丰厚的神话传承土壤,史诗叙事中关于万物起源、造日月等典型神话母题具有值得关注的神话内涵与文化分析价值。  相似文献   

4.
《苗族史诗》是我国苗族人民贡献给中华民族和世界的一份文化珍品。其苗语原诗无疑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其汉文译本也是我国民间文学工作者用血汗浇灌出来的艳丽香花。这部史诗长达6000余行,包括五组有内在联系或承续关系的神话长诗。它的原型产生于古代苗族的氏族社会末期至阶级社会初期,世世代代以古歌的形式广泛流传于苗族聚居的很  相似文献   

5.
楚文化与苗文化有着割扯不断的关系 ,楚辞中埋藏苗族文化的因子。例如 ,宋玉《招魂》招唤顷襄王的生魂回归枫林 ,即与苗族原始宗教里枫树崇拜与始祖崇拜是叠合在一起的有关 ;屈原《九歌·湘夫人》“与佳期兮夕张”可能与苗族青年男女的“跳月”风俗有关 ;屈原《天问》中的“何肆犬豕 ,而厥身不危败 ?”可能与苗族文化认为狗屎能够祛病避邪、禳灾免祸有关。  相似文献   

6.
苗族多神崇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苗族多神崇拜的三种祭祀方式在历史演进的长河中,苗族创造了自己的苗巫文化——以信鬼好巫、多神崇拜而著称。在古代,苗族文化相当发达,正如历史学家王桐龄在《中国民族史》一书里说:“当时,苗族文化相当发达,第一发明刑法,第二发明兵器,第三发明宗教。后为汉族所袭用。”这充分说明苗族宗教的深远影响。楚湘五溪地的湘西自治州境内的苗民、怀化地区的靖县、麻阳和邵阳地区的城步、绥宁等县的苗民,他们之间相隔百里、数百里,但他们在文化上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信鬼好巫,多神崇拜。如《湘西苗民的信仰》(见《民国年间苗族论文集》)一文中说:“苗民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侠义叙事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湘西苗文化是沈从文的文化自觉,对其文学创作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苗族生命伦理观念决定了作品中侠客义士的血性冲动,在行侠仗义的价值追求和理性原则上与中国传统侠文化不太一致;面对危机中的大中华民族和苦难中苗族的民族立场选择,决定了侠义叙事中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8.
由马学良、今旦等译注的《苗族史诗》(以下简称“史诗”),诞生于苗族原始社会末期,在十几个世纪的口头传承中,经过苗族人民思想情感和智慧的洗礼,成为一部具有特殊魅力的神话史诗。苗族人民视它为自己的“百科全书”,它奠定了苗族文化尤其是文学艺术的基调。作为一部神话,虽然几经流传变异,渗入了后世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但它始终是苗族先民原始生活的折射,是他们的观念、目的、感情、愿望、认识和世界观的反映,是对世界、对生命、对自然的一份总结,也是审美意识刚刚觉醒时艺术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从汉籍/ 礼仪0含义的演变和苗族历史文化、 现存苗族民间礼仪事象等方面考察苗族民间礼仪制度的产生和形成。认为早期苗族民间礼仪形式是多样的,但礼仪形成为制度, 最早的是祭祀礼仪制度。  相似文献   

10.
苗族分布地域辽阔,内部支系繁多。为深入了解苗族的历史和现状,加强对不同地区、不同支系苗族的具体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就苗族内部支系区分的有关问题,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1 关于苗族内部的支系,明清的史志中多有记载。陆次云《峒溪纤志》载:“苗人盘瓠之种……尽夜郎境多有之,有白苗、花苗、青苗、黑苗、红苗。苗部所衣各别以色,散处山谷,聚而成寨”。黄元治《黔中杂记》云:“饮食起居,请苗亦相若,惟衣  相似文献   

11.
对楚文化的研究,近几年来已颇为学者所关注,而对苗族文化的研究,也渐为世人所注目。但对楚、苗文化内在的有机联系,却很少有学者作深入的研究。有鉴于此,笔者拟从楚辞着手,就楚、苗文化的亲缘关系作一些尝试性的探讨。一、楚、苗民族渊源的共同性楚辞中充满了自尊自爱的民族感情,苗族史诗中也漾溢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但楚、苗诗歌中所赞颂的民族先祖,却有着相当密切的亲缘关系。《离骚》开篇屈原曾自叙其身世:“帝高阳之苗裔”。抗日战争中,在长沙东郊杜家坡战国墓出土的缯帛书,也有类似的记载:“故……熊电祖出自颛顼。”又言颛顼有  相似文献   

12.
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吴一文、覃东平撰写的《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①是苗学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具有以下特点:一、丰富周全的内容自苗族民间流传的古歌被“发现”的那天开始,它所蕴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就受到了学界的重视。从1896年苗族古歌第一次见诸文字记录到《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课题的立项(1996年),正好是一百年。可以说,《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的出现,是一百年来的资料搜集和研究的积淀,是积大成之作。首先《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提到了英国传教士克拉克(Samuel.R Clarke)1896年在贵阳记录黄平苗族…  相似文献   

13.
苗族语言是在苗族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而苗族文化对苗族语言的影响十分明显。文章从稻作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芦笙铜鼓文件四个方面.简要论述了苗族文化对苗族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古歌》是一部苗族创世神话史诗。它反映了苗族童年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风貌。它记录了苗族初民塑造的一系列神的形象,并且围绕着“创造世界”工程,以自己独特的线索,把众神连缀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神体系。本文试图依据《苗族古歌》(贵州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15.
清水江中下游苗族村寨留存的近十万份苗族契约中存在丰富的苗汉语互借的文字记载,尤其是"汉字记苗音"地名的苗汉语互借现象非常突出,这些现象反映了从清初到民国近300年的时间段里汉语和苗语互借情况,也导致苗语地名的历史渊源和隐涵的文化背景出现"失语"。本文对平鳌、文斗2个苗族村寨大量契约中"汉字记苗音"地名的苗汉语互借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汉字记苗音"地名的类型及规律,以探明苗汉语互借的机制和缘由。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伍新福研究员的新著《苗族历史探考》,已于1992年9月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苗族历史探考》分为“源流、迁徙考”、“社会经济研究”、“历代治苗政策剖析”、“苗族起义斗争述评”与“传统文化探讨”等5章,全书共34万字。这是作者从已发表的60多篇论文中挑选出来的精彩之作的汇编,该书史料翔实,论证充分,对苗族史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苗文化与苗族主体心理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苗文化是苗族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而苗族主体心理则是苗文化在民族个体或群体中的集中体现,因此揭示苗文化与苗族主体心理建构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对建立苗族主体心理理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述了新编《苗族古歌》的史诗学价值,进而论述创世史诗的产生和基本特征,及其在中外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正> 这里所谓的“内容传达”,是指苗族民间舞蹈的姿态动作所包含的文化意蕴.若从舞蹈本身所指代、传达的对象和意象看,大致可分为巫舞、史诗舞、爱情舞和娱乐舞4类.A巫舞系统.这部分主要与鬼神、神灵有关,如湘西苗族《接龙舞》、《奶傩芭傩舞》、《跳香舞》,桂西北苗族《舞纸马》、《巴单舞》、《踏索舞》,黔中南苗族《粑槽舞》、《刀梯舞》、《跳洞舞》、《雷公舞》,黔东南苗族《鼓藏舞》、《马刀舞》,黔西北、滇东北苗族《神鼓舞》、《鼓笙舞》,广西融水苗族《拉鼓舞》等等,是一个庞大的舞蹈系列.它与学术界通常所称的“宗教舞”有近似之处,但却不能用固有的宗教模式硬套.尽管就其实质而言,神与鬼都是原始人在认识世界过程中产生的非科学观念,但不同的民族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渊源和认识根源不同,对这二者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0.
由贵州省民间文学组整理编选,并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苗族古歌》(以下简称《古歌》),是一部规模宏大的苗族民间史诗。《古歌》选自全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区——我省黔东南清水江流域的苗族民间古歌,内容分四个大组,即“开天辟地”(开天辟地、运金运银、打柱撑天、铸造日月);“枫木歌”(枫香树种、犁东耙西、栽枫香树、破枫香树、妹榜妹留、十二个蛋);“洪水滔天”(洪水滔天、兄妹结婚):“跋山涉水”,共十三首总约八千余行。它是在将解释自然现象和历史现象的零散线索,以“创世”过程贯穿,在原始神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映了苗族先民对天地形成、万物产生、人类起源、民族迁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