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琪亚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6):6-9
贵州民族地区当代民间信仰,不仅与上层建筑和象征体系的构造形成微妙的冲突和互补关系,而且还会在贵州城镇化建设中一直影响贵州民族地区一般民众的行为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该文对黔东北松桃县城的"世昌广场"、"七星广场"两社区与孟溪、迓驾两乡城镇化建设以及正大乡新寨民族文化传承基地进行了调研和思考,以考察黔东北城镇化建设中... 相似文献
2.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2)
钟英于北宋熙宁年间携双忠神物入潮阳的传说始于元代,而明清以来,官绅等不断复述、增添及丰富了许多内容,努力重构双忠信仰的起源历史,并制造实物证据。潮阳县城赵氏与双忠信仰紧密结合后,催生了赵嗣助携神入潮的传说。韩愈曾刺潮为张巡、许远辩白,双忠公成为潮阳县城的守护神,这些史实为其他入潮传说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土族民间祭祀圈与信仰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崇荣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26-29
文章以民和三川土族村落中的部分神祗为切入点,试图用文化人类学中的祭祀圈、信仰圈理论来解释和探讨土族民间信仰与土族村落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4.
薛正昌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6)
祭祀风俗与民间信仰,是宗教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固原地处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西域中亚文化的碰撞交融地带,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地域文化积淀深厚.传统典籍记载了早期固原祭祀与民俗文化的经历和表现形式,包括秦汉风俗文化对历代的影响;国家层面上的祭祀载体是朝那湫渊祠和六盘山;地方宗教文化的变迁,体现在龙王信仰与民间宗教信仰的传承;当代意义上的东岳山、须弥山宗教文化活动,是民间宗教文化变迁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曾维加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民间信仰常以血牲祭祀来祈求神灵保佑,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民间信仰就会试图革新,向更加成熟的宗教形态演变.道教有着相对完善的思想理论体系,成熟的宗教组织系统,因而成为民间信仰转变的理想模范.西晋蜀地陈瑞的"鬼道"就是一种包含民间信仰和道教要素的混合体,它既把民间信仰常用的"鱼"、"酒"等物作为宗教仪式的祭品,也采用"天师"、"祭酒"、"治"、"传舍"等早期道教的组织形式.其发展过程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有浓厚的民间信仰性质,后期组织日益庞大,向正统道教转变的轨迹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6.
王明霞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32(6):82-83
满族民间信仰是满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满族的心理素质和价值观、满族文化的演进走向以及满族的个性发展都曾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朱武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149-156
民间宗教的语言主要通过它的符号系统来表达。在城镇化农村中,民间宗教的符号系统构建了一套隐性的、非正式的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体系。这一体系为农民向市民转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促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对城镇化农村的发展稳定,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当然它的过度发展则容易形成特定利益集团,可能控制村民精神,对城镇化农村的正式权威产生挑战,从而影响农村稳定。妈祖信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正确处理民间宗教的语言与城镇化农村治理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农民公民意识的培养,还有利于农村的和谐治理。 相似文献
8.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5,(4)
不同类型信仰间的互动与其关系构成,是一个区域规则、资源网络运作的结果,其中行政权力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关系变量。本文采用一个微观的视角,把信仰关系问题纳入到区域社会经济文化互动网络,通过田野调查,对该地区十五年前的一次民间信仰与基督教冲突事件进行梳理,分析在事件的起因、发展和解决过程中,行政权力所扮演的核心角色及其与地方信仰关系构成之间存在的关联与影响。文章认为,行政权力直接介入调配信仰关系固然效率很高,然而要建构一个良性的地方信仰关系,坚持法治,提供一个公正、平等的信仰间互动、实践的公共空间,或许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9.
李方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7(1):112-117
从“中心”与“边缘”、“华夏”与“蛮夷”、“制度性”与“分散性”三个方面看,盘瓠信仰具有典型的“民间”特质,其变迁为中国传统民间信仰的现代变迁提供了颇具典型性的观察案例。改革开放以来,盘瓠信仰在经历一段长时间的沉寂之后开始有了逐渐复兴之势,但复兴之中的盘瓠信仰如同大多数民间信仰那样,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有进一步“弥散化”的趋势,即它的“宗教性”在逐渐减弱,而“民俗性”在慢慢增强。 相似文献
10.
民间祭祀活动是展示信仰风俗的主要方式。三峡地区民间祭祀活动十分普遍,大致可以分为祭祖和祭神两种类型。通过对三峡地区民间祭祀活动的考察可以发现,三峡地区民间信仰表现出三个特点,即包容性和实用性、畏惧与依赖心理、俗世性趋势的复杂纠合。 相似文献
11.
张琪亚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0,(6):48-52
民间信仰发端于原始先民对自然、祖先的崇拜,祭祀活动于西周之后分化为宫廷祭典和民间礼神二途,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及佛教、道教等对民间信仰长期的互浸互染,致使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及佛、道等宗教的某些神与民间信仰中的对象产生了种种复杂纷繁的交叉、重叠和转换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赵晨昕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11-14
兰陵萧氏是中国中古时期显赫的士大夫家族,历经梁、陈、隋、唐400余年,且始终活跃在这个时期上层社会的舞台上。文章对兰陵萧氏家族信仰的形成及变迁做初步探讨,力图揭示以兰陵萧氏为代表的中古士大代夫家族信仰的变迁与中国中古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变动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浅谈城市雕塑与公共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永锋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28(5):118-120
公共环境是城市雕塑存在之根本,而城市雕塑又使公共环境的发展趋向美化、和谐。城市雕塑在从设计到安装设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公共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因素,不但要与当地城市环境达到和谐统一,也要符合当地人文文化的特色,易于被公众所接受,避免曲高和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李猛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6):126-129
信仰是一种文化中的文化。贵州民族民间信仰承载着本土与外来文化的冲撞和融合,并在长期的文化传承中起着非物质资料保存、传播媒介,道德价值体系构建和精神彼岸引渡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南朝民歌和宫体诗在南朝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但两者并非是孤立的文学现象 ,六朝民歌尤其是其中的吴歌和西曲在深入影响文学风气之时 ,实际上也就孕育了宫体诗。它们为宫体诗的产生和流行创设了社会环境、准备了文学观念和提供了传承内容。因此 ,笔者认为宫体诗作为吴歌、西曲娱乐性和艳情特征肆意发展的产物 ,两者间有着复杂而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师允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8(3):3-4
对一定历史跨度下制度变迁如何增进社会福利,进而促进消费成长的规范分析,有助于发现制度变迁是否达到效率与公平,实现集体的经济满足最大化。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中,符合理性的决策选择,是促进消费成长的重要条件。通过对张维迎先生关于收入分配的一个假设的讨论,以期增进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7.
徐国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06-109
神癨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民间造神、祀神心理机制着手,对民间诸神信仰的流变状况加以整理,阐释了各种神癨原型的意义,认为诸神名称、形象、意义的衍变,生动地反映了民间社会观念和意识的变迁.神癨信仰之研究,可以为认识中国民间社会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8.
论林业发展与城市经济--以盐城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九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24-27
当前加快林业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宏观政策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市场供不应求 ,给林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江苏盐城市要实现“富民强市、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 ,需要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加快林业资源综合开发力度 ,加大林业结构调整力度 ,加大林业产品开发加工力度 ,是盐城加快林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是推动林业新一轮发展的启动器。 相似文献
19.
20.
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经济发展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全面深刻的影响,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单纯的经济增长不是最终目的,人的发展才是最终目的。当代经济活动造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冲突越来越加剧,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从经济制度的视角出发,阐述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特别是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获得较为全面自由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