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对全国15所高校3 000余名一年级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大学生感知的课程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与其对高校教学质量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大学生感知的课程学习经历中,教师教学越强调基本技能、良好教学的水平及目标的清晰程度越高,学生越可能采用深层学习方式,并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满意度越高;认为着力优化大学生的课程学习经验,可以促使其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以实施大类招生的旅游管理专业为案例,探究大类招生背景下,学生对专业认知程度、满意度及其转专业意愿的差异,并基于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大学生转专业意愿因素及其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专业总体满意度和认可度感知负向影响转专业意愿,且影响程度最高;志愿录取和调剂录取对转专业意愿影响显著,调剂生在前景感知、满意度等方面的态度较为悲观;就业前景感知负向影响学生转专业意愿;大类专业下各细分专业的学生感知存在差异。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在高中阶段扩大专业宣传,转变学生对专业的片面认识;改进课程设置,深化学生对不同专业的认识;提升高考志愿填报的合理性;开展大类招生下各细分专业的课程互选,提升学生专业满意度和专业认可度等举措,降低学生转专业率,提高院校专业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五个方面,调查了学生对“E+”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发现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课堂教学、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实践教学和教学设计;复合专业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在教学满意度的若干维度上,专业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4.
探究"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振兴高等教育至关重要.在对安徽省5所高校80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生期望、生师互动、生生互动和感知价值正向影响"课程思政"满意度,而学校形象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通过差异性分析发现:独生子女的感知价值、生生互动和生师互动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城镇户口学生的感知价值、生生互动水平低于农村户口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期望、感知价值、生生互动水平以及生师互动水平越高;不同专业学生的期望、感知价值、生生互动水平和生师互动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应加强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增强学生感知价值,关注群体差异,提高"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专业满意度是基于态度、需求和期望的归因观点出发,通过二次分析"四川大学2011-2015年本科毕业生大学教育满意度调查"和专门为研究专业满意度而采集的"四川大学2014年本科生毕业生专业满意度调查"数据发现:专业与志趣的匹配程度会极大影响专业的满意度,转过专业、有过出国交流机会、继续深造的学生专业满意度较高;第二学位是对所读专业不满意时的有效补救措施,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专业满意度;专业的社会需求契合度和就业前景对专业满意度有一定影响;专业精神培养和思维培养对专业的满意度有好的影响;专业课程体系会影响专业满意度;专业课教师学术水平对专业满意度存在正向影响;所在专业采用实践教学和主题讨论的学生专业满意度较高;课外学习时间越多的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越高。  相似文献   

6.
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力学、结构概念薄弱,而工程结构课程内容多、难度大这一问题,首先分析了工程结构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然后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特征,提出教学内容整合思路和课时分配建议,最后,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对工程结构课程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工程实践教学的要求,本文从线上线下教学、任务实践、认证考试、课程评价进行研究,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同时引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工科专业实践与思政理论之间的关联,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培养具有丰富知识、创新能力和科学使命感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力学、结构概念薄弱,而工程结构课程内容多、难度大这一问题,首先分析了工程结构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然后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特征,提出教学内容整合思路和课时分配建议,最后,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对工程结构课程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师生互动视角分析本科高校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利用统计分析法探究了本科高校师生互动对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目前本科高校师生互动整体状况一般,学生的教学质量满意度处于"一般"偏"满意"的状态;排除了性别、年级、专业的混杂干扰后,师生互动意愿、课堂师生互动、课外师生互动对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教师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满意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本科高校既要采用多元化授课模式提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又要畅通师生互动渠道提高课外师生互动效果,同时激励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提高本科高校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阐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论述了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并详细论述了其实践教学体系,即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在管理体系中,说明了实践教学内容管理、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和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措施和方法。提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的实践教学运行模式,即认知实习阶段、基本技能训练阶段和技能训练强化提高阶段。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19.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