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1世纪初的海外华文媒体已经成为国际传播领域的重要民间媒体力量。如何让其保持一个良性稳定的发展态势,成为国家间跨文化交流和公共外交的主要渠道,值得研究。构建一个服务于海外华文媒体行业以及研究者、政策制定者的华文媒体资源库,是凝聚国内华文媒体研究者的经验和智慧,引导海外华文媒体稳健发展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2.
9月20日至25日,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印尼、巴拿马、泰国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家世界华文媒体负责人走进江苏省南京市、常州市和无锡市,参加由江苏省侨办、江苏省海协主办的"2011年海外华文媒体江苏行"活动。世界华文媒体负责人  相似文献   

3.
“媒体与移民身份认同”研究渐成热点,但研究论域和框架仍有待廓清.借助文献分析方法,梳理了“媒体与移民身份认同”研究在西方可资借鉴的若干理论资源或研究路径,以及在当下中国面临的特殊社会语境.结果显示:与西方聚焦的跨国移民性质不同,中国的移民,主要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乡村—城市”单向性国内移民.由于西方经验与中国现实之间的差异与间离,研究我国“媒体与移民身份认同的关系”,既要借鉴西方经验,更要立足中国语境.另外,“移民与媒体”议题应该置于社会结构和社会政策的互动关系中考察,因为结构与政策的错位和冲突,是中国国内移民身份认同困境产生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4.
越来越多的“外籍新娘”嫁入中国,“外籍新娘”出现在许多媒体和新闻报道中。学术界使用的“外籍新娘”、“跨国流动人口”、“外籍流动人口”等概念都不能准确描述因婚姻流入中国的外籍女性流而不动的情形。研究者将这类现象视为跨国婚姻或女性的跨国流动,但不能准确分析已经在中国长期定居的跨国婚姻女性人群的移民事实。笔者认为在跨国移民理论框架下认识中国的“外籍新娘”,她们已经具备了“国际移民”定义的基本特征。这些女性像所有移徙到世界任何国家的移民一样,是“跨国移民”。因相关移民法律政策缺失,这些来自亚洲国家的女性婚姻移民一直难以取得合法身份而滞留中国,成为事实上的“非正规移民”,对中国当前的移民政策提出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新闻史学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主办,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承办的“世界华文媒体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年8月20日至25日在兰州和敦煌举行,来自海内外的70多名颇具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就世界华文媒体与华夏文明传播的不同话题进行了探讨。 本次大会主席、著名新闻史专家方汉奇教授在为大会作的主题发言中,回顾了自1995年10月“世界华文报刊与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召开以来海外炎黄子孙在世界各地取得的重要成就,指出目前海外华人总人数已达3000万,分布在全世界147…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和国际传播面临新媒介语境带来的巨大契机和挑战.YouTube是重要和典型的国际新兴媒体,具有自媒体、 视频媒体及社交媒体等多种特征,同时也是规模和流量居于全球领先的重要网络平台.通过网络挖掘、 统计分析等手段对中国文化在YouTube的传播效果进行研究,从包括内容、 传者等在内的多层面分析其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容丰富度、 内容倾向性、 内容话题度、 内容类型、 传者影响力、 传者扩散力与中国文化在YouTube的传播效果具有显著相关性.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为我国的国际传播实践提供优化对策支撑.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方国际移民理论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以来,西方学界围绕国际移民的研究在深度与广度上均明显拓展,既积累了丰富的实证资料,也为建构国际移民理论体系而孜孜探求.其基本理论大致可以区分出三种取向:强调市场导向的经济理性选择论;注重政治内涵的文明冲突论;强调全球化趋向的跨国主义论.在国际移民的未来发展中,应该特别重视三个趋向,即劳动全球化的必然性,族群冲突的可能性,以及跨国主义对于传统民族观和国家观具有的严峻挑战性.  相似文献   

8.
被“中华日报”、“亚洲日报”等媒体称为“历届最高规格,最具权威之教坛峰会”的第六届国际华文教育论坛暨华人教育家成就颁奖大会,于2001年8月11-13日,在泰国曼谷举行。这次大会在中国中央教科所、香港国际教育协会的指导下,由泰国泰华文化教育基金会、香港国际教育中心和海南省教育学会主办。有中国、泰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韩国、柬埔寨等  相似文献   

9.
信息与文化产品传播的不足,导致部分西方媒体和公众对中国的认知滞后,华文教育、华文传媒、以及华人社团等海外华社文化平台,特别是它们与各国主流民族的联系,将有助于推进中外了解与文化交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依据对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印尼华裔学生的调查研究,探讨印尼华裔青少年一代的身份认同和国家认同问题.研究表明,所调查的印尼华裔青少年均已完全认同印度尼西亚国家,但是印尼长期推行歧视、排斥华人政策极大地挫伤了这种感情归属.他们有着强烈的华人身份认同意识,对融入印尼当地社会持积极的态度,并期望与印尼主体民族拥有同等的待遇.印尼华裔青少年的身份认同和国家认同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政策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支配作用.印尼瓦西德总统、梅加瓦蒂总统实行的多元文化政策,使印尼华裔青少年国家认同和华人身份认同意识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按劳分配"就是指按社会所承认的有效劳动进行的收入分配,因此以"按效分配"替代"按劳分配"是没有意义的,同时"按效分配"还可能引发某些误导.只要我们赋予"按劳分配"一些新的含义,那么它是可以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分配原则的.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言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是研究人类大脑认知与语言紧密相关的科学,主张通过语言分析研究人的思维过程、认知策略。"有界"与"无界"这对概念也是在一定的认知领域内进行的,按照沈家煊先生《"有界"与"无界"》一文观点,可以尝试对结构语法、配价语法没有解答或分析不透彻的问题进行认知分析。在对沈先生文章阅读过程中,我们从名词、动词、形容词三个角度,通过比较的方法,将结构语法、语义特征、变换分析、配价语法提出过的争议问题及未解答问题,运用认知域中的"有界"与"无界"进行重新分析,探析认知语言学路线优于语言学研究的其他两条路线(结构语言学路线和功能语言学路线)的地方-汉语语法结构除了受语境、语义、功能分布、语用等影响,词的"有界"与"无界"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近年来 ,在我国媒体及影视文学作品中 ,频繁出现“……有没有V ?”、“……有V”等句式。这些句式都是汉语传统语法中不存在的。本文以大量详实的例句及资料探讨了这几种句式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的过程。指出这几种句式的出现是英语语法中完成体助动词“have”与闽粤方言语法中“有”的独特语法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 ,同时也体现了各种语言语法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传统训诂大多认为“鲤”和“鳣”是同一种鱼。其实不然。“鲤”是今鲤鱼,“鳣”是今中华鲟。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误读《尔雅·释鱼》“鲤鳣鳢鲩鰋鲇”条。  相似文献   

16.
<风姿花传>全书七篇,以"花"为喻,围绕"能"这一戏剧形式的最佳舞台效果这一主题展开论述.赋予"花"以相应的美学意义,视客观对象存在的外在事物"花"为驯化审美对象存在,并通过表演者自身努力而实现心技一体的艺术表现力.以"花"来阐明作为观赏对象的艺术美和作为表现主体的演技功夫二者之间的存在关系.同时,"花"也被定义为聚焦于时代不断深化的美学观念而存在,具有多义性与复杂性.用"花"可以解释世阿弥毕生追求的至高艺术理想.  相似文献   

17.
中庸之“中”字的涵义是全面的,也是自成系统的,与其相关的“执中”、“中和”、“时中”等概念均由“中”字衍生而来。在“中”与道德的关系上,中国儒家所言“中庸”是“至德”,而古希腊中庸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中庸是区别于自然界的人事界之“中”,是最高的善。中庸以适度为原则,但它不容易达到。人的行为必须以理性为指导,才能达到中庸。  相似文献   

18.
~~“爿”、“且”语源考释@冯宽平$青海民族学院中文系!青海西宁810007~~~~~~  相似文献   

19.
"语"应是:由词构成,结构相对固定,形式比较短小,意义具有整体性或警示性的现成话。所以"语汇"应该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和部分名人名言(格言)。词,自由短语,表示人名、地名、单位名称、科学术语的固定短语和修辞中的辞格不应是"语"。另外还要注意把成词语素构成的具有比喻义的词排除在"语"之外。  相似文献   

20.
“别人”与“别个”在汉语词汇史上是两个很重要的词。通过实例证实表“另外之人”意义的“别人”在隋时已经出现,在中唐后成为习语,经宋元明清沿用至今,现在发展为专门的人称代词;“别个”一开始是以“另外之人”意义在宋代开始使用,元明代“别个”发展到不仅有表其他的人之义,还有表指其它事物、其它方面之义。“别人”只用作旁指人的指示代词,而“别个”除此外,还可用于旁指事物的指示代词,它们在语法功能上没有表现差异,都能作主语、宾语、定语、同位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