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图分类号〕K2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1999)04-0085-04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广州爆发了一场由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对广州造成什么影响?起义后至辛亥革命成功前广州的局势是如何...  相似文献   

2.
清朝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继苏四十三起义不到三年时间,又爆发了田五、张文庆领导的甘肃回民起义。这两次起义有共同之处,都是马明心所创哲赫忍耶进行的反清斗争,且有密切联系,但毕竟是在不同时间、地点,由不同的领导者发动的起义,又各具特点,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史学界对前一次起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而对后一次起义研究较少,对除田五之外的其他首领在起义中的地位,起义是如何引起和发动的,斗争经过,起义规模,统治者采取的政策以及这次起义的作用等,大多不甚明晰。为了搞清楚这次起义,特撰写这篇文  相似文献   

3.
孙恩、卢循起义,是东晋末年一次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的农民大起义。参加起义的农民群众最多时达到几十万人;起义农民转战于当今的浙江、江苏、福建、广东、湖南、江西、湖北、安徽、广西等九个省区;时间前后长达十三年(公元三九九——四一一)之久。起义农民烧官府,杀官吏,把斗争的锋芒直指腐朽的东晋王朝和世族大地主,从根本上动摇了东晋王朝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豪强门阀势力,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为中国农民战争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然而,解放以来,史学界对于这次起义,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意见;虽多数人认为它是农民起义,但又颇感语焉未详,有些问题并未说清楚。因此,笔者不揣粗陋,试就对这次起义的社会背景、起义的组织形式、起义的斗争经过、起义失败的原因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几个问题作一阐述,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 一 恩格斯曾指出:“任何地方发生革命,总是有一种社会要求为其背景”。孙恩、卢循起义自然也不例外。孙恩、卢循起义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呢?概括说来,有以下两点: (一)豪门世族肆无忌惮地大量兼并土地,使广大劳动农民、甚至中小地主日益破产,沦为佃客或奴婢。  相似文献   

4.
一九○六年十二月爆发于江西和湖南交界地区的萍(乡)、浏(阳)、礼(陵)起义,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立后,由同盟会会员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正如起义军檄文所宣布的,这次起义的目的是:推翻清朝政府,结束千年帝制,建立共和民国。史称六千安源工人参加这次起义。这是目前所见中国工人阶级参加大规模武装起义的最早记录。这次起义虽然最后惨遭失败,但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朝政府,教育和鼓舞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人民群众。它同武昌起义以前各次重大起义一样,是辛亥革命的一次演习。值  相似文献   

5.
1911年武昌首义以后,江湖会张国荃等曾經在鄂北地区起义响应。这次起义对武昌首义給予了巨大的支持,并在鄂、豫、川、陝边境一带扩大了革命影响。但过去对这次起义没有比较翔实的記载;原有的記载也都未提江湖会张国荃在光复襄阳中的领导作用,甚至把当时的会党誣之为“匪徒”,而把光复襄阳的功绩归之于一貫仇視革命、后来投机革命并破坏革命的旧官僚黃仁菼。  相似文献   

6.
1670—1671年斯杰潘·拉辛领导的农民起义是俄国历史上一次规模较大的反农奴制度起义。关于这次起义目前国内尚无人系统研究。本文不揣浅陋,试图对这次起义的社会条件作一初步探讨,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马克思曾指出:“十七世纪的整个上半叶是斯杰潘·拉辛起义的准备时期。”在 1 这个时期,贵族土地所有制得到发展和巩固,农奴制度已最后完成;在这个时期发生了长期的对外战争,沉重的军费负担都落在劳动人民身上,因而促使人民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7.
1891年(光绪十七年)冬,在长城外的热河东部发生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人民武装起义,起义者以“仇杀天主教,仇杀蒙古王公,仇杀贪官”为号召,在“东连奉省,西接热河,南靠迁安,北通藩部,方圆数千里”的辽阔地区毁教堂、拒官兵、焚衙署,致使直隶、奉天两省都受到波及。这次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各国宗教的侵华势力,清王朝调动直隶、奉天两省和热河地区的清军残酷野蛮地镇压了这次起义,被屠杀的起义人民达20000余人,可见这次起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至今还未编入一些  相似文献   

8.
武都起义述评李民效1949年12月9日,国民党119军在武都起义,陇南重镇武都和平解放。对于这次起议,史家著述甚少。本文不揣冒昧,试对此起义的发生及作用作一初步探讨。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起义的原因1、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灭亡及119军在扶眉战役中的...  相似文献   

9.
渭华起义,是一九二八年五月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陕西地区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西北工农革命军、陕东赤卫队的广大指战员和渭华原上的八万农民,同当地的地主豪绅势力和国民党的反动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在陕西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次起义虽然由于敌强我弱和缺乏经验失败了,但它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0.
1606—1607年,在俄国历史上爆发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这就是有名的波洛特尼科夫起义,因起义领袖伊凡·依萨叶维奇·波洛特尼科夫而得名。国内史学界对这一课题尚无人涉及,本文试图对这次起义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1.
1992年9月19日在西北大学召开了由陕西省历史学学会主办的纪念陕西回民起义130周年学术讨论会。来自陕西省内高等院校、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单位的从事陕西回民起义史研究的回汉专家、学者共40人参加了这次学术讨论会。陕西省历史学会会长彭树智教授主持了这次会议。与会代表们就起义的准确时间、起义的原因、起义的性质、起义军的策略、与云南  相似文献   

12.
渭华起义,是1928年5月至6月间,发生在陕西东部,以渭华原为中心的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至今已经六十个春秋了。这次起义是当时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暴动,也是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重要起义之一.  相似文献   

13.
1855-1872年张秀眉领导的贵州苗族人民大起义,是太平天国革命时期贵州各族人民起义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起义。起义军与清王朝进行了长达十八年的斗争,控制了贵州东南部大片地区,威震湘、桂边境,狠狠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地方封建势力,在中国农民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对张秀眉起义的研究尚有待深入,本文仅就这次起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明末天启二年(1622)夏,山东爆发了徐鸿儒领导的闻香教(白莲教支派)起义。本文对这次起义的两点史实做一初步考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纲领与社会历史背景一八二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彼得堡参政院广场集结了三千多名军官和士兵,持枪实弹,举行起义,被刚刚登上沙皇宝座的尼古拉一世所绞杀。史称“十二月党人起义”的这一历史事件,在俄国历史上影响深远,至为重要。这次起义的性质,一般称之为贵族革命运动。苏联专门研究“十二月党人起义”的涅奇金娜,在为纪念这次事件一百五十周年而写的《十二月党人》一书中,即持此见。在我国,有的同志论述十二月党人起义的性质,也说:“按其  相似文献   

16.
论清代陕甘回民起义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同治年间,陕西、甘肃回族广大人民,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影响下,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起义。这次起义,首先从陕西渭南、华州(华县)、大荔一带发起,迅速蔓延整个关中地区。在陕西回民起义的直接推动下,甘肃陇右地区的宁州(宁县)、平凉、固原;宁夏府属灵州(灵武县)的金积堡;兰州府属的河州(临夏)、狄道(临洮);西宁府属的西宁;河西地区的肃州(酒泉)等地的回民先后起来响应。起义历时十二年之久,席卷了现在陕、甘、青、宁、新整个  相似文献   

17.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公元1787年1月)林爽文起义是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台湾番族(当时还没有高山族的名称)处在什么地位,他们和起义者以及清政府的关系如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有不少论著都认为番族参加了起义,并在起义中起了不小的作用,而对清朝统治者利用番族镇压起义则很少提到。本文试图根据有关这次起义的档案史料,对上述问题加以辨证,并且探讨在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清政府对番族所采取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辛亥武昌首义后,各省纷纷云合响应,然地处大河上游之兰州,在封建顽固势力的挟持下,依然故旧,至民国建立前后,进行了一场徒具形式的变革。兹将其经过略述之。 一、甘军入陕 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前夕。甘肃各地曾发生自发的起义,如西宁李旺领导的黄龙令起义、武威齐振鹭策划的凉州起义、  相似文献   

19.
明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在陕西汉中,巩昌地区爆发了高福兴、田九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集众四、五千人,活动于沔县(今陕西勉县)、略阳、两当、徽州(今甘肃徽县)、阶州(今甘肃武都)、文县等地,杀官吏,占州县,给明王朝及其地方政权以沉重的打攻。可是,关于这次农民起义,长期以来,未引起史学工作者的注意。笔者认为,全面地研究这次起义,对进一步认识元末农民起义的影响、朱元璋的  相似文献   

20.
1906年冬的萍浏醴起义,安源旷工有六千余人参加,成为起义的主力,这是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但根据这一说法分析这次起义的性质时,不无困难。如果确有这么多的近代产业工人在那时参加了武装起义,那么,这对后来几十年间我国工人运动的发展,特别是对安源煤矿本身工运的发展,不会不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在工运史料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反映。因此,考证这件史实,对研究这次起义的性质、我国工运早期的特点以及会党与工人的关系等问题,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