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杰克·伦敦(1876—1916)是中国介绍较多的一位美国作家。他的五十部作品中最受欢迎的就是1903年发表的小说《野性的呼唤》。英国当代作家威廉·戈尔丁(1911—),瑞典皇家文学院198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以其长篇小说《蝇王》(1955)蜚声文坛。戈尔丁之所以获奖是因为他的小说以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方法和他的家喻户晓的神话,阐明了当今世界人类的状况。在我们阅读伦敦和戈尔丁的《野性的呼唤》与《蝇王》时,可以发现,尽管这两位作者所处的国度、时代以及他们各自的社会经历和创作意图等等都不相  相似文献   

2.
小说《蝇王》探索了在文明的遮盖下人性本来固有的邪恶,并通过现实的表述展现了小说的主题。戈尔丁的战争经历确定了他作品的主题以及他看待人和人性本质的观点。战争的经历使他认识到不仅是社会的缺陷,还有人性的缺陷导致了人类的悲剧。戈尔丁认为人类不断毁掉建立更美好世界的机会,这不是他们有意识地这样去做,而是人性恶带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论《蝇王》中女性的缺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戈尔丁的《蝇王》向来被评论界认作是一部表现人性本恶的作品,本文试图从《蝇王》中女性的缺场这一现象入手,换一种角度,以女性主义批评视角进行批评。本文分析了《蝇王》的写作背景,指出女性的缺场这一现象正是来自于作者的菲勒斯中心文化观,是对女性登场的焦虑在文学中的宣泄。  相似文献   

4.
人性善恶观的多元表现——析威廉·戈尔丁的《蝇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威廉·戈尔丁在作品《蝇王》中表达了人性恶观。运用客观解释学理论,从作品的时代背景、表达意图等因素分析,找出作者人性恶观中具有人性善的倾向,从而发现作者写作《蝇王》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以戈尔丁创作生涯中《蝇王》和《撒谎》这一首一尾两部小说为对象 ,借用现代心理学情结概念 ,选取情结与文本为视角 ,第一次探讨戈尔丁创作中的希腊情结 ,进一步解读戈尔丁的小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经典小说《蝇王》,重新阐释戈尔丁的海岛文学实验。有别于以往的海岛叙事,戈尔丁关注海岛的命运,传递了强烈的生态关怀。然而长期以来,小说中"在场"的海岛遭受忽略,或是被视为"荒岛",这无疑归咎为"人类中心主义"和"环境无意识"的作祟。借由海岛文学实验,小说《蝇王》以生态寓言的形式,清晰地呈现了漠视生态责任的危害,要求反思和重构人类自身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英国著名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取材于 1 9世纪苏格兰作家巴伦坦的《珊瑚岛》 ,但不同于《珊瑚岛》的是 :戈尔丁从人性的缺陷来探索社会 ,其寓意在于社会形态的形成取决于社会中个人的伦理天性 ,而并非某种合理且受人尊敬的政治制度。笔者透过小说《蝇王》运用寓言反映当代生活的独特形式和平实自然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 ,分析探讨了该小说的语言特点、艺术特色及其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8.
英国著名小说家威廉·戈尔丁在他的成名作《蝇王》中运用了浓重的象征主义手法 ,使故事情节生动、真实、感人又扣人心弦 ;同时 ,作者在作品里提醒读者要警惕暴虐因素在人性中的扩张。  相似文献   

9.
威廉·戈尔丁是荣获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他是继温斯顿·邱吉尔1963年获得此项文学奖之后的三十年中第一位英国获奖者。据瑞典科学院宣称,戈尔丁之所以获奖是因为他的小说对现实的描写“阐明了当今世界的人类状况”。他的获奖作品有《蝇王》、《塔尖》、《金字塔》、《看得见的黑暗》等。1911年戈尔丁出生于英国康沃尔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他从小就想当作家。但是起初他入牛津大学学习理工,两年之后才弃理从文,潜心研究盎格鲁撒克逊文学。大学毕业后,他  相似文献   

10.
《蝇王》是英国小说家戈尔丁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儿童探险小说,而是一本道德寓言小说。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来分析小说中体现的善与恶的问题,为小说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诠释。戈尔丁创作这本小说是对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他认为人性之恶是人类灾难的根本原因。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下,《蝇王》有着十分深刻的伦理意义:小说"审恶"的艺术手法实现了文学作品的道德教育功能,而且小说中的宗教伦理理想也给处于悲观绝望中的人类指明了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1.
《蝇王》是英国小说家戈尔丁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儿童探险小说,而是一本道德寓言小说。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来分析小说中体现的善与恶的问题,为小说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诠释。戈尔丁创作这本小说是对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他认为人性之恶是人类灾难的根本原因。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下,《蝇王》有着十分深刻的伦理意义:小说“审恶”的艺术手法实现了文学作品的道德教育功能,而且小说中的宗教伦理理想也给处于悲观绝望中的人类指明了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九八三年英国当代作家威廉·戈尔丁在一片争议中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在授予他的奖状上写道:之所以把文学奖颁发给戈尔丁是“因为他的小说具有明晰的现实主义的叙述技巧和虚构故事的多面性和普遍性,显示出当今世界人类的情境。”他的小说“读来颇饶趣味,很有教益,不要求读者具有高深的学识和智慧”。如果说戈尔丁的寓言体小说在五、六十年代的英美文坛上轰动一时,那么他的成名作《蝇王》便是当时红极一时的寓言体小说流派的代表作之一。文学批评家们运用当时最流行的“新批评  相似文献   

13.
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与戈尔丁的《蝇王》堪称荒岛文学中的双璧,但两部小说的主题、两位作家的思想观念以及他们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却大相径庭,呈反相对位态势。《鲁滨逊漂流记》表现文明战胜野蛮,笛福的思想观念是乐观主义的,运用的艺术手法是写实的;《蝇王》表现野蛮(性本恶)战胜文明,戈尔丁的思想观念是悲观主义的,运用的手法主要是讽喻或象征。通过对两部小说的反相对位研究,我们大体上可以把握西方文明由理性向非理性,西方文学由写实向讽喻、荒诞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威廉·戈尔丁代表作小说<蝇王>自出版就受到广泛阅读和激烈争论,其中小说女性缺场引起学术界的特别关注.传统女性主义批评视之为男性主义经典,戈尔丁被冠以男性至上主义者.但是,从<蝇王>的立意构思、情节安排、人物刻画和细节描写所呈现出来的女性写作特征,以及从戈尔丁的家庭背景和他其余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入手进行新的思考,可知情况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5.
《蝇王》是英国当代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被称为现代寓言。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了分析,提供了新的诠释角度。揭示了小说“人性恶”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蝇王》的主题是彻底的悲痛。作者主要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了这个主题。杰克的行为是人性邪恶一面的表露。蝇王首先象征了人性的邪恶的一面。拉尔夫等人理性的软弱无力,让杰克的狂热战胜的亨实使我们不得不想起20世纪理性的衰落和非理性的兴起。戈尔丁在小说中向我们展示了这种现象,而蝇王又象征着非理性的兴起。  相似文献   

17.
威廉·戈尔丁笔下的《蝇王》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主人公之间如何从开始建立一个文明组织到最后变得一片混乱的故事。在小说中,作者展示人类所具有的两种不同的个性,一个是文明的、另一个是野蛮的。威廉·戈尔丁在《蝇王》中利用背景、人物个性、和象征,详细地给读者描述了这些双面人。威廉·戈尔丁用《蝇王》告诉读者最危险的敌人是藏匿在每个人心中的邪恶,人们必须正视人性中的恶,不可忽视它。  相似文献   

18.
威廉·戈尔丁坚持不懈地探索"人性恶",从而使人们误认为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其实他只是惯于以悲剧眼光看待人本身、思考历史和现实,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分析《蝇王》可见,他的悲剧意识是受到西方传统文化、他的个人经历以及二战后严峻的社会现实等方面的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化是对人与世界、人类与非人类命运关联的深度思辨,《蝇王》在本质上讲是一个典型的生态文化文本。《蝇王》以核战争这个生态灾难为背景,将海岛作为人类性价值中断的象征和生态危机的承重者,以蝇王为生态灾难的象征与隐喻,生动地展示了孩子们的海岛争斗史,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生存与毁灭的生态宿命,以及自我救赎与无法救赎的命运逻辑。人性恶只是这一悲剧并不完全的诱因之一。戈尔丁以军舰的解救作为人类生态悲剧命运循环的象征,表达了他一以贯之的悲观性忧患。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蝇王》被国内学术界视作20世纪的男性经典,戈尔丁也被冠以男性中心主义的罪名.然而,仔细阅读文本却有相反的发现:虽然《蝇王》以女性缺席为背景构建文本,但其整体结构却呈现女性写作的特征,是一部旨在颠覆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现代文本.在女性主义批评的视阈中,《蝇王》可以被阐释为"菲勒斯文化确立--女性诱惑与挑战下男性的恐惧与分裂--菲勒斯文化崩溃"之历史进程.女性写作特征的挖掘可以消解将作家性别等同于文本性别的批评定势,给《蝇王》的人性恶主题以及叙事结构重释带来一线光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